1956年10月23日,布达佩斯近20万大学生和群众推倒了斯大林塑像;10月24日改革派纳吉成为了匈牙利总理,发表《告匈牙利人民书》,承诺在各个方面实行有效的民主;10月24日经纳吉请求,苏军同意暂缓进城;10月30日,匈牙利人杀死了布达佩斯市委书记;11月1日,匈牙利人宣布退出华约;11月4日苏联红军夺走了匈牙利人的自由,人民自己选择的政府垮台了,一个在苏军保护下的政府诞生了;2年后,匈牙利人自己选择的总理被枪决,他临死前高呼“独立的、社会主义的匈牙利万岁!”;再之后31年,苏军的皮靴离开了布达佩斯,匈牙利社工党为纳吉平反昭雪,30万普通人为他送葬……【网友评论】

 
 

连线历史学家沈志华:匈牙利1956年事件时的倾向是搞市场经济

1956年事件实际上很短,新政府出来几乎还没有制定什么大政方针,它就应付着,应付的都是社会动乱问题,并没有制定将来要怎么搞。但是它倾向是比较明确的,就是要搞市场经济,要反对集体化,反对集体农庄,但是没有明确的计划,从知识分子、大学生一些倾向、一些要求看,这个是有,但是它当时没有,因为这个政府时间很短就垮台了,所以它没有提出一些什么要搞的大政方针。当时也没有完整的思考,到底要怎么走,它是走一步看一步。【详细】

 
 
 

连线东欧史专家朱晓中:卡达尔靠维持高福利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我个人觉得,可能从政治上的角度讲,在政治模式不能突破的前提下,在经济领域里面和在社会福利上学习西方的这种模式,可能对控制体制有比较大的作用,同时又能够满足国民对社会福利的要求。因为当时除了匈牙利之外,德国在福利这方面应该是很超前的,它是直接做对比的窗口,匈牙利可能很重视这种对比。我觉得当时既有经济上的这种可能性,同时在政治上又突破它现有的(模式),同时还可以来提高社会主义制度在国民心中的地位。【详细】

 
 

连线青年学者贺婷:匈牙利民族生性追求自由 更愿意向西方靠拢

匈牙利民族天性追求自由,热爱生活。普通民众虽关心政治,但参与程度不高。匈牙利民族是一个从亚洲迁徙到欧洲的游牧民族,他们认为自己是欧洲大陆一个独特的民族。由于地处东西欧之间的夹缝,匈牙利文化同时受东西欧文化影响。如果硬要加以区分的话,匈牙利更愿意认为自己是属于西欧的,加入欧盟后匈牙利与欧盟内的西欧国家联系日益密切,更愿意向西方靠拢。(编者按:贺婷,现工作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曾留学匈牙利。)【详细】

 
1956年匈牙利事件
 

匈牙利事件

1956年10月23日,布达佩斯近20万名大学生和群众举行示威游行,要求格罗辞职,纳吉上台。游行者推倒了市内的斯大林铸像,同保安部队发生武装冲突。24日,纳吉出任总理,匈牙利宣布戒严,并请苏联出兵干预。第二天,格罗被解职,卡达尔接任第一书记。10月30日,各地发生了多起残杀共产党人和保安人员事件。同日,纳吉宣布结束一党执政。11月1日,宣布匈牙利退出华约组织,实行中立。4日,以卡达尔为首的匈牙利工农革命政府成立。同日,苏军开进布达佩斯,纳吉政府垮台。11月23日,纳吉被捕。1958年6月16日,以反革命罪被判处死刑,1989年7月,匈牙利最高法院宣布纳吉无罪,前判决无效。1956年匈牙利事件期间有2000多人死亡,几万人受伤,经济损失达200多亿。 【详细】

调查

1.你了解1956年匈牙利事件么?
非常了解
略有耳闻
完全不知道
2.你如何看卡达尔改革的高福利政策?
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政府背上沉重的包袱
说不清
 
 
 

二战后苏联将“共产主义”强加在东欧国家身上

1947年东西方大国拉开“冷战”序幕,3月美国宣布实行“杜鲁门主义”,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复兴欧洲经济的“马歇尔计划”,并向包括苏联在内的东欧各国发出邀请,苏联表示拒绝,也禁止东欧国家加入。9月,在斯大林的授意下,苏、波、捷、匈、罗、保、南、法、意九国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在波兰西南的疗养胜地、弗罗茨瓦夫省的波伦巴小温泉举行会议,会议内容没有事先通知与会的各国代表。在会上,苏联突然提出要成立共产党情报局,要求苏联控制下的东欧各国立即按照苏联模式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服从“苏联中心”的指挥和苏联的外交策略。【详细】

 

匈牙利共产党内大清洗

二战后匈牙利照搬“苏联模式”

1949年9月16日匈共中央指责拉伊科是叛徒,二战时充当德国法西斯的间谍,胜利后利用“匈南协会”主席的职务充当南斯拉夫的间谍,并勾结南斯拉夫蓄谋武装推翻匈牙利人民政权。10月,拉伊科被处决,受拉科伊案件牵连,匈牙利的“间谍反革命”案件层出不穷,20万人受到株连,100万人成为监控对象。 【详细】
在经济领域,根据苏联部长会议书记处的档案材料,若无苏联顾问的参与,那么匈牙利任何一个重大的社会经济决定都不会作出,而且也不会付诸实施。无论是长、短期的经济发展规划,还是有关未来“社会主义蓝图”的构想,抑或是农业合作化以及社会管理组织的改革等很多其他方面的问题,均是如此。 【详细】
就在苏联领导人关注东德局势并要求东德领导人强行改变斯大林集中统一经济政策的前后,即早在1953年3月,匈领导人拉科西就被召到了莫斯科并授意跟从苏联领导,在匈牙利宣布“新方针”和实行集体领导原则。1953年6月3日匈党书记处会议实际上已根据莫斯科的指示通过了一项决议。【详细】
 
走向绞刑架的改革家
 

走向绞刑架的改革家

这13天内,匈牙利宣布过解散共产党,宣布过取消一党制,宣布过退出华约组织,宣布过中立;这13天内,它的一届政府向联合国呼吁,要求给予援助以保卫它的中立,另一届政府却致电联合国,坚决反对把匈牙利问题提交安理会或联合国大会会讨论;这13天震撼全世界……联合国成立了匈牙利问题特别委员会…… 【详细】

 

超越历史的政治家

1953年,纳吉的改革思想还不仅仅局限在经济领域,他明确提出民主和法律是社会主义的基本条件,尖锐地批评匈牙利的社会主义到目前为止的发展是专制独裁性质的。纳吉说:“政权内部所贯彻的不是社会主义或民主主义精神,而是少数人独裁的波拿巴主义精神。确立政权目标不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而根据千方百计巩固独裁统治的种种观点。”纳吉走的太远了,超越了拉科西,超越了提携他上台的赫鲁晓夫;更主要的是他超越了历史。 【详细】

 

社会主义的、独立的匈牙利万岁!

1958年6月16日早晨,太阳还有出来——这一天太阳还会出来吗?在布达佩斯中央监狱的院内,伊姆雷·纳吉总理、他的国防部长帕尔·马勒特尔和记者米克洛什·基迈什被送上了绞架。当这次以社会主义名义进行的绞刑执行时,当绞索还未最后绞断这被称为社会主义敌人的声音时,这位伟大的政治家为所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活的人留下了一声既痛心又费解的呼喊:“社会主义的、独立的匈牙利万岁!” 【详细】

 
 

纳吉路线遭到否定引发匈牙利民众不满导致1956年事件

纳吉“六月政策”三周年纪念日时,裴多菲俱乐部的影响力达到极盛。6月27日这一天的讨论题目是“新闻和媒体”,消息发布出去以后,原定下午7点钟开始的研讨会,从四点钟开始就挤满了人群,最后一个发言的是新闻部副部长罗松奇·盖佐,他讲述了1955年纳吉被贬黜的经过,使会场的气氛达到高潮。人们全体起立,要求纳吉回到领导岗位,“纳吉·伊姆雷!”、“纳吉回来!”、“我们要纳吉!”、“我们相信纳吉!”的口号声响彻布达佩斯。【详细】


 

1989年纳吉得到平反并享受国葬礼遇

1989年5月9日社工党中央委员会根据“重新评定历史委员会”公布的全部材料得出结论,1958年6月审判的纳吉案件是“捏造的政治案件,判决是非法的”,“政府要坚决同过去的错误、同不止一次地违反宪法的政治决定划清界限,同1956年以来的报复性措施划清界限”。1989年6月16日在布达佩斯举行了为纳吉及同案人重新安放骨灰的“国葬”仪式。像1956年为拉伊科举行国葬一样,30万人参加了吊唁安葬活动,这两个安葬日之间跨越了33年。匈牙利社工党的时代结束了。 【详细】

 
 

部分苏军将领至今认为1956年匈牙利事件是反革命暴乱

苏军彼·尼·拉辛科大将,作为一名苏军机械化师师长,拉先科曾率部参加了平息匈牙利事件,在1989年的回忆录中写道:“由于苏联特种军的果断行动,加之叛乱分子得不到匈牙利人民的支持,在11月4日-10日激烈交战中,反革命武装几乎没有得到补充。因此,席卷匈牙利全境的反革命叛乱被迅速镇压下去,其残余势力转入地下活动,武装斗争基本结束。早在苏军向布达佩斯开进时,纳吉及其同伙通过地下通道离开国会,他本人则跑到南斯拉夫大使馆,要求庇护。”【详细】


 

毛泽东看1956年匈牙利事件:出了反而好 有脓包总要出脓

到11月中旬,毛泽东对波匈事件的看法发生了变化,他对形势的估计不如以前那么乐观了,言论也更激烈。其中的原因很可能是东欧一些国家的共产党领导人,对波匈事件和斯大林问题发表的看法引起毛泽东的不悦。他开始倾向于用阶级斗争的方法来分析波匈事件,并由此联想到中国共产党内部的斗争。一个月之后,他又对工商界人士说,匈牙利事件是出了好,还是不出好?既然有问题就不能不出,“出了反而好,有脓包总要出脓。”他相信,匈牙利事件教育了苏联的一些同志。【详细】

 
1956:波匈事件的“中国因素”
 

赫鲁晓夫将中国带进了欧洲

刘少奇明确表示,对匈牙利的局势是不是还有挽救的机会,不要就这样放弃了,放弃了可能要犯错误。邓小平更是直截了当地提出:先要掌握住政权,不让政权落入敌人手里。【详细】

苏联负责欧洲 中国负责亚洲  

苏东关系的紧张状态需外界的调节,中国是否有参与处理危机的条件?对东欧诸国,毛泽东很早就发生了兴趣。不过斯大林在世时,对中苏两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责任是有明确分工的——苏联负责欧洲,中国负责亚洲。【详细】

处理波兰危机:苏联未遂军事干涉  

哥穆尔卡也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波苏之间经济问题的解决方案。赫鲁晓夫终于相信了哥穆尔卡充满诚意的保证,双方商定11月在莫斯科举行会谈,解决双边关系问题。会谈到20日清晨结束,苏联的“军事演习”也停止了。【详细】

赫鲁晓夫将中国带进了欧洲  

在波匈事件中,与其说中国帮助苏联解决了危机,不如说毛泽东通过处理危机达到了自己的目标——既批判了莫斯科的大国主义,又保持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详细】

 
 

匈牙利1956年事件后卡达尔开始有计划的推行改革

卡达尔在极其艰难条件下着手复兴工作。他制定和执行一套综合性的治国安民政策和措施,政治方面:首先对匈牙利事件采取非常明智的立场,他认为发生这场“民族的悲剧”,“主要原因是党和国家在领导方法上确实存在着缺点,严重影响了党群关系,其次,虽然看到了问题,但对问题的处理方式不好,本来可以在政府内,党内讨论的问题,却把它拿到街上向群众宣传,再次,受到某些帝国主义集团煽动的反革命势力选择了有利时机.利用批判运动来达到的自己的目的。”【详细】

 
卡达尔改革:
经济上取消计划与市场接轨

为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在社会主义发展的现阶段,可以取消经济管理中“指令性计划下达”,让企业经营单位自主地制定计划。国家充分利用受计划和调节手段控制的市场机制,国家机关和企业之间的关系,要以经济关系为主,行政关系为辅,以代替先前单一的行政干预的做法。【详细】

改革另一面:
缩小贫富分化坚持全民富裕

在卡达尔的这些思想指导下,早在初年代初期政府就颇布了一些法令,缩小公民拥有的宅基、住所和别墅数量,对私营部分收入课以极高的累进税,以减少和限制一些人牟取暴利的可能性。卡达尔认为,改革中人们收入差距过大、剥削现象复活是不正常的,但收入有差距、拉开一定档次,则是正常的。【详细】

不足之处:
对社会政治功能并未变革

这里要改变的不只是历史上建立起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资源配置方式,而且还要触及这个资源配置方式所承载的庞大的社会政治功能。这些社会政治功能不仅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长期以来成为人们关于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一部分,而且至今仍然和千千万万人的生存方式密切相关。 【详细】

 
 
卡达尔:矛盾时代的矛盾人物
 

在1956年事件中卡达尔以自身的能力是无力回天的,因为匈牙利人面对的不仅是旧的体制,还有强大的苏联军队。卡达尔采取了一种妥协的做法,在苏联的支持下建立新的政府,靠苏联军队的帮助恢复了秩序。【详细】

令人发指的掘墓事件  

2007年5月2日一大早,人们发现卡达尔坟墓的大理石碑和墓石被移开,掘墓者将卡达尔的棺木锯开一个大洞。【详细】

1956年事件中出走之谜  

晚年卡达尔透露说,面对着匈牙利越来越多的流血事件,面对着纳吉政府无力回天的现实,他决定退出纳吉政府,寻找另一种途径来制止悲剧,使匈牙利避免陷入灾难的深渊。 【详细】

与1958年纳吉之死的关系  

返回布达佩斯后,卡达尔向中央委员会汇报说,“会谈讨论了纳吉及其同伴的命运问题,问题由我方提出。同志们同意我们的看法即应当对纳吉等人实行严厉的惩罚。【详细】

 
 

经济制度与社会政治功能不匹配令改革走向失败

匈牙利进行政策改革的首次尝试可以追溯到50年代。卡达尔的改革之所以夭折,最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没有联系起来。而废除了中央控制的指令性经济体系,就割断了它与集权化政治体系的联系。但由于企业领导人的任命仍然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因此,即使企业宣布了自治,也无法在经济思维和生产力等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绝大多数经济政策决策还是根据短期的政治目的而制订的,而且受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制约。【详细】

东欧知识分子觉醒:
拒绝物质换取政治功能改变

当人们在询问,“生存与责任哪个更高”时,东欧的思想家给出的答案是“责任高于生命”,起码对那些愿意肩负本民族思想传承的人来说是如此。民主是建立在有责任感的文化之上的。他们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在“人类尊严的革命”中,最初至少应该有一群这样的人,以自己的每一次抵抗就来拯救一小块自由。【详细】

富裕的穷国:
推高福利令负债率全欧第一

1975年的“十一大”又提出“为建立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和过渡到共产主义建设创造条件”。1988年的“十三大”上,面临严重经济危机的社工党依然不切实际地提出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的目标,试图以此摆脱矛盾。结果为达到高指标,继续增加外债,耗尽国家黄金储备,使局势不可收拾。【详细】

卡达尔下台:
内外交困中匈社工党改组

1987年4月匈党刊《党的生活》第4期刊登了匈党中央书记卢卡奇·亚诺什的文章《改进党的工作》,文章说:匈政治体制改革的成败取决于党的工作的改进,党内不能有禁区,不能有什么不能讨论的问题。这篇文章直指领导,尤其党内最高领导卡达尔。摆脱卡达尔的压制实际上是整个执政党的迫切要求。【详细】

 
对原苏联、东欧国家改革的反思
 

从前南斯拉夫20世纪50年代首先实行社会主义改革,到原苏联、东欧国家国家的共产党相继丧失政权,改革之路曲曲折折地走了40年。回顾这些国家的改革是在什么背景下展开的,最后的结果为什么导致共产党纷纷倒台?【详细】

上个世纪苏东四次社会改革浪潮  

第一次是上个世纪50年代,前南斯拉夫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序幕。随后,原苏联、波兰、匈牙利等国也开始了自己的改革。第二次是20世纪60年代,主要代表是原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第三次是20世纪70年代,在原苏联、东欧诸国家中,以波兰的改革最引人注目。20世纪80年代,原苏联、东欧掀起了第四次改革浪潮。【详细】

改革经验教训的反思  

第一,1965年改革只在原有体制模式基础上做局部改进,而没有进行根本的改革。第三,孤立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而没有相应地在政治体制和社会领域中进行改革,结果经济体制改革淹没在官僚主义之中。第四,自上而下进行改革,也是柯西金改革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详细】

物质不是政治功能变革的交换物

“高福利”换社会政治功能稳定

经济发展应与社会政治功能相配合

赫鲁晓夫时开启“解冻”文学的解冻时代。作家杜金采夫发表小说《人不仅仅是为了面包》,在该书中重申了1863年“巡回画派”诞生时的宣誓话语,“面包固然重要,但它不是自由的交换物”,他引用赫尔岑的话说,“争自由,目的不是明日的自由,而是今天的自由,要让活着的、各自有其目的个人获得自由,使他们自由追求他们认为神圣,并为之行动、奋战,也许舍身以赴的目的”。【详细】
在勃列日涅夫统治的年代,“花钱买稳定”确实让党和老百姓“皆大欢喜。可是,一个隐藏在背后的结果是,这一时期的高福利政策不光“吃”掉了斯大林、赫鲁晓夫时代留下的“老本”,还把戈尔巴乔夫时代的资源也提前“吃”掉了,是一种既“吃”祖宗饭、又“吃”子孙饭的政策。这种看似繁华似锦的社会繁荣景象背后,蕴藏巨大社会危机,看似用金钱收买了全体人民,实则一旦高福利出现断档,社会矛盾会用更加激烈的方式反噬掉整个执政党乃至整个社会。【详细】
匈牙利共产党卡达尔经济改革的失败教训告诉我们,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首先意味着经济运行正式规则的变迁,但是经济运行正式规则的变迁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并以经济规律为基础,而经济运行中最有利于实现经济的效率最大化目标的显然就是市场经济,也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要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我国资源配置中切实有效地起到基础性作用。【详细】
若想减少爆炸首先必须装一个阀门,当压力过大时能够向外排出压力,才能确保锅炉安全。将“减压阀”理论放置于社会中,即社会应有渠道让人们的利益能够在体制内得到表达,换言之能够把各种矛盾纳入到体制内来。【详细】
 
苏共面对改革的历史启示
 

所谓新经济政策其实很像我们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初期的政策,就是在农村包产到户。新经济政策其实就是鼓励独立农户,解散集体农庄和公社,在城市恢复商业,恢复个体工商等等,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详细】

斯大林面对改革机会  

到1946年苏联确实很有可能走上一个新的发展道路,至少苏联的领导人在考虑这个问题,客观上也有这个环境,有这个条件。【详细】

赫鲁晓夫对旧体制的大胆挑战  

到苏共二十大把斯大林的问题暴露出来,其实是整个苏联共产党领导层的决策,不是赫鲁晓夫个人的行为。其他的政策也是这样,像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把苏共二十大的文件和中共八大的文件做一个比较,几乎一模一样。【详细】

正如哲学家基斯·亚诺什所说:1956年后“在匈牙利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人民十分快乐,因为他们不必关心政治,可以在闲暇时间修建自己的住宅,饲养家禽。知识分子把自己关进了象牙塔,把政治留给政治家们。”然而,这只是表面现象。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