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22日爆发的苏德战争,是西方现代化模式——同时也是1500年起开始统治地球大多数地区的唯一现代化模式——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爆发的,排除所谓的“正”与“邪”观念,其本质就是两种区别于西方模式的新兴现代化模式的正面碰撞。在这一人类史上最大的战争里,双方数百万人沙场厮杀,历经四次转折:基辅会战德国大获全胜,为何却得不偿失?莫斯科会战,德军拼尽全力为何难逃失败?斯大林格勒会战,如何让战略态势发生根本性转变?库尔斯克会战,德国又如何失去了与苏联媾和的最后机会? 【网友评论】 【军事专题:苏德坦克大战】

 
  • 【军科院研究员】彭训厚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研究部研究员,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原秘书长

    斯大林领导的苏联绝不会屈膝投降

    斯大林是一个非常顽强的人,他不会甘心德军攻进莫斯科,绝对不会承认自己的失败,而且社会主义制度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即使莫斯科会被德军攻陷,苏联军民也绝对能够把希特勒赶出去。

    如果莫斯科陷落,可能使斗争更加艰苦,作战更加激烈,损失可能更大一点,但是最终我认为苏联军民肯定最后还能够把莫斯科收复。[详细]

    【二战研究学者】朱世巍

    著名军事文学作家,二战研究学者

    美国断德退路给苏联援助 德国最终完蛋

    苏联和德国之间,并非没有谈和的可能。尤其是1943年夏季之前,两国两军都已经精疲力尽之际。假设出现这种局面,那苏德共治的欧洲将不再有西方民主的存身之地,美国也将一无所获的退回美洲玩孤立主义。所以对美国来说,让苏联和德国死掐到底是最有利的。

    为此,罗斯福向德国抛出了“无条件投降”、“惩办战犯”、“肢解德国”的可怕信息,断德国退路;对苏联则提供支援,保证其不至于半路退出。 [详细]

  • 【军科院研究员】彭训厚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研究部研究员,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原秘书长

    德国法西斯的本性是发动战争,注定要失败

    希特勒就不知道改变,就是进攻,也是法西斯的本性形成的,就是不知道防御,希特勒不善于战斗防御,更没有战略退缩,已经失败了还不承认失败。就是要坚守到最后,一定不行了才知道。

    德国最怕的就是陷入两面作战,但是苏德战争就是陷入了两线作战,这是按兵法来说就是军法大忌。主要是他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力量。 [详细]

    【二战研究学者】朱世巍

    著名军事文学作家,二战研究学者

    希特勒最大错误在于对西方世界过分有感情

    希特勒最大的错误,恐怕在于他对西方世界存有过分的感情,总是以西方的保护神自居,一厢情愿的认为,如果德国放弃与苏联拼命,那西方世界就完蛋了。这方面他的日本和意大利盟友要现实多,多次劝说他与苏联媾和,但他不是拒绝,就是说时机未到。

    结果他自杀后,戈培尔还真和俄国人谈了一次,但此时苏联坦克和总理府花园的距离只能用米来计算了。希特勒爱西方,但西方并不爱他。 [详细]

 
  • 军科院研究员彭训厚:即使放弃基辅会战 德军也无力攻陷莫斯科

    当然苏联不会放弃首都,更不会让那些军队干看着。那是首都,人是活的,战争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有一个互动的效应,我认为斯大林不可能眼看着把首都让德军攻占了。我觉得最后希特勒的愿望肯定实现不了。不会让他(希特勒)攻占莫斯科的,我刚才说了,不是说一点没有,但是基本上机会不大,苏军绝对不会眼看着德军攻占莫斯科的。[详细]

  • 二战研究学者朱世巍:基辅会战苏德双方都在考虑经济因素

    斯大林和希特勒一样,除了军事也要考虑经济因素。会这样选择我认为很正常。在德国合围基辅之际,该作战方向的苏军兵力、火炮、坦克的数量仍然远高于德军,这种说法其实值得商榷。统计数据是个很微妙的东西。在苏德战争开始后,德军如放弃基辅会战,直接进攻莫斯科,从战场态势看,这样做对德国未必有利。(备注:受访人朱世巍先生未提供照片)[详细]

  • 调查

    您认为希特勒在苏德战争中所犯的最大错误是什么?
    开战初期没有直接攻击苏联首都莫斯科。
    急于在1941年冬季占领莫斯科,结果遭遇惨败。
    在1942年攻击斯大林格勒时分兵,导致兵力不足,而后又拒绝撤退,导致崩溃。
    在1943年发动库尔斯克会战,使得德国与苏联在东线相持的希望破灭。
    对西方世界(尤其是英国)存有过分的感情,拒绝与苏联媾和。
    说不清
     
  • 军科院研究员彭训厚:即使德军攻占莫斯科 也无法结束苏德战争

    斯大林是一个非常顽强的人,他不会甘心德军攻进莫斯科,绝对不会承认自己的失败,而且社会主义制度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也绝对能够把希特勒赶出去,我认为他即使占了莫斯科也是暂时的。就像抗日战争,南京也被人家占了,南京大屠杀,我们失败了?国民党又把重庆当陪都,我们照样进行战争,不会因为一个地方,包括首都的丧失来表示战争胜负。 [详细]

  • 二战研究学者朱世巍:希特勒不许德军战略撤退在于代价太高

    希特勒没上过军校,但他有很丰富的前线经验,知道基层士兵的弱点和底线。这是将军们所缺乏的,他们只知道一味强调精神因素和德国士兵的优越性。而希特勒亲眼看见过德国士兵是如何背叛旧帝国的。特别是希特勒很清楚一点:撤退的代价是放弃重装备和阵地保护。而现代军队失去重装备就将变得不堪一击。苏德战场是连贯一体的,一处战线撤退会引发连锁反应。(备注:受访人朱世巍先生未提供照片)[详细]

  • 调查

    您认为苏联为何能够战胜强大的德国?
    国力强盛。
    领土广大,有足够的战略空间。
    严寒气候让敌人战力大减。
    有卓越的领导集体。
    全国上下团结一心。
    有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
    说不清
     
  • 【苏联】朱可夫

    苏联元帅,时任西方面军司令。

    “不是雨和雪打败了德军”

    古德里安将军等人认为,除了希特勒的错误外,他们失败主要因为寒冷。这种说法并不新奇,拿破仑也归罪于俄国的天气。但1941年的天气条件是可作战的。

    不是雨和雪,而是苏军坚忍不拔的精神和英雄主义打败了德军百万精锐。斯大林则用他的严格保证了人员和物资供应,让这些几乎做不到的事情都做到了。[详细]

    【德国】布卢门特里特

    德国上将,时任第四集团军参谋长。

    德国军队已尽了最大努力

    鲍罗季诺战役后,拿破仑的骑兵统帅缪拉训斥手下,说骑兵冲锋不够猛。南苏蒂将军说:“这得怪马,它们不够爱国。士兵没面包也打得好,马没干草就不走了。”1941年的德军也有相同的问题:尽管士兵们打得很好,但是坦克发动不了了。[详细]

  • 【苏联】罗科索夫斯基

    苏联元帅,时任第16集团军司令。

    俄罗斯虽大 却无路可退

    明天或后天开始的大会战将是决定性的,是所有战役发生根本性转折的开始。无论敌人如何强大,我们的防线是不会被突破的。我军的坚韧不拔是前所未见的。

    方面军司令员命令我们:寸步不退。 [详细]

    【德国】古德里安

    德国一级上将,时任第二装甲集群司令。

    “具有决定性的攻击时机已经错过了”

    “我们的计划一再延期,而今严冬将至,我们竟然坐令敌人争取到了更多的时间,一切发展都使我十分伤心。虽有满腔的热情,但是却无补时艰,那个具有决定性的攻击时机已经错过了,今后能否再有这样的机会,更是不可知之数……”

    ——1941年11月6日,东线,古德里安 [详细]

  • 军科院研究员彭训厚:斯大林格勒战役时德军已无法复制基辅的胜利

    那时候已经不行了,它(德军)开始走下坡路了。苏联的战争分三个阶段,莫斯科会战是战略转折的开始,斯大林格勒会战是战略转折的根本性标志,最后一个库尔斯克会战就完成了战略转换。它(德军)已经没有这个能力了,它难道不想合围,谁不想,它一定不行的,它已经元气大伤了。关键还是有东西运不上来,再加上它的后勤补给跟不上,你没有人和弹药,没有热量,你还有什么战斗力。[详细]

  • 二战研究学者朱世巍:与其让数十万德军逃命 不如让他们死守阵地

    让几十万大军抛弃重型武器在敌人追击下,在无遮无掩的雪野中落荒而逃么?或许可以救出不少人命(但这些人在很长时间内将无法充当作战兵员,因而价值为0。这种话听起来很残酷。可战争本身就很残酷),可是南部战线或许会因此崩溃。还不如让他们在废墟中死守呢。好歹有屏障,也可以牵制住俄国人。当然结果是他们都要去死。(备注:受访人朱世巍先生未提供照片)[详细]

  • 调查

    您对希特勒总是禁止德军撤退有什么看法?
    我认为这是正确的,撤退的代价是放弃重装备和阵地保护,而现代军队失去重装备就将变得不堪一击。
    我认为这是正确的,苏德战场是连贯一体的,一处战线撤退会引发连锁反应。
    我认为这是错误的,禁止撤退不利于保存有生力量。
    说不清
     
  • 【苏联】朱可夫

    苏联元帅,时任最高副统帅。

    德国人失败是因为高估了自己

    是什么原因使斯大林格勒地域的德军遭到惨败,使我军取得历史性的胜利呢?

    1942年希特勒全部战略计划的破产是由于对苏联武装力量估计不足,而对他们自己的力量则估计过高。 [详细]

    【德国】蔡茨勒

    德国一级上将,时任陆军总参谋长。

    希特勒的固执毁掉了这场会战

    在苏联军队合围第六集团军之前,我向希特勒提出了三种让第六集团军脱出重围的办法。但是希特勒已经完全丧失了对自己的控制。他用拳头砰的一声敲了一下桌子,对我叫嚷:“我决不离开伏尔加!我决不从伏尔加撤回来!” [详细]

  • 【苏联】崔可夫

    苏联元帅,时任第62集团军司令。

    被围德军如撤退只会更快覆灭

    战后,围绕着保卢斯集团军被围一事展开了激烈争论,西方学者和原德国将领仍在假设:如果希特勒允许保卢斯自由行动,将集团军撤出合围,情况会怎样呢?

    面对着大雪、风暴、冰层、我军的打击,第6集团军的命运将会怎样?当年拿破仑从莫斯科逃出来依旧全军覆灭。而保卢斯的军队只能覆灭得更快。 [详细]

    【德国】曼施坦因

    德国元帅,时任顿河集团军群司令。

    导致斯大林格勒会战失败的错误

    若非统帅部犯错,第6集团军不会陷于如此境地。

    第一个巨大错误:A、B两个集团军群必须用并不强大的兵力扼守从高加索到苏联中部的上千英里正面。

    第二个更大的错误:希特勒迫使B集团军群把其精锐深陷在斯大林格勒。保护这些精锐侧翼不被包围的却是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的孱弱部队。

    第三个错误:指挥体系简直荒谬已极,A集团军群甚至没有一个专职总司令。 [详细]

  • 军科院研究员彭训厚:无论德军如何努力已无力扭转战争方向

    斯大林格勒会战实施了战略反攻,库尔斯克会战以后就希特勒德军再也没有能力实施战略进攻了,完全处于被动应对。斯大林评价道:“如果说斯大林格勒会战预示着德国法西斯的衰落,那么库尔斯克会战则使它面临灭顶之灾”。从此希特勒进攻战术彻底破产,被迫在整个苏联战场整个转入战略防御,再也没有能力进攻。库尔斯克会战就如同斯大林格勒会战一样,是二战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苏军完全掌握了战略主动权。[详细]

  • 二战研究学者朱世巍:库尔斯克会战是苏德最好的媾和机会

    希特勒犹豫的并非是战役开始的时机,而是这场战役是否真的有必要。看过战役开始后德国的新闻简报片,排序非常靠后。(德国)最好的方案是放弃这次战役,选择与苏联媾和。这是德国最后的机会,其实也是苏联最后的机会。希特勒的确考虑过这个问题,但他被好战的将军们说服了。这些将军们战后又在美国人面前强调他们的“正确”。(备注:受访人朱世巍先生未提供照片)[详细]

  • 调查

    苏德战争中,为何苏军伤亡总数大于德军?
    因为在基层士官和士兵的战斗素养方面,德国优于苏联。
    因为在技术装备方面,德国优于苏联。
    因为在高级将领的战略战术水平方面,德国优于苏联。
    说不清
     
  • 【苏联】朱可夫

    苏联元帅,时任最高副统帅、最高统帅部代表。

    防御迎击还是先敌突击 ?

    Н·Ф·瓦杜丁大将对局势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他虽不反对防御,但仍建议先敌实施突击。方面军军事委员Н·С·赫鲁晓夫完全支持他的建议。

    总参谋长А·М·华西列夫斯基、А·И·安东诺夫及总参其他工作人员不赞同这项建议。最高统帅自己却犹豫不决,我军究竟是以防御迎击敌人,还是先敌突击? [详细]

    【德国】曼施坦因

    德国元帅,时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

    一份完全不同的作战计划

    德军若想在东线达成僵持,必须以局部的强烈打击消耗敌人。由于德军指挥组织和部队素质优越,所以我们仍占上风。

    我们在2月向希特勒提交了一份草案:若俄军向南方集团军群发动大攻击,我方应按时间表放弃防线,向西引诱敌军靠近顿河下游。同时动用预备队,尤其是装甲兵侧击并包围敌军。这样,敌军不但不能围歼我军,反而会在亚速海岸遭到同样命运。 [详细]

  • 【苏联】罗科索夫斯基

    苏联元帅,时任中央方面军司令。

    多亏没有先敌实施突击

    考虑到战场局势和敌人意图,大本营决定以库尔斯克附近的防御战役来削弱敌人的突击集团,然后在整个南线反攻。我不能不说,在大本营讨论即将进行的战役的会议上,也有人主张不等敌人开始进攻,而是相反,先敌实施突击。大本营没有同意这个建议,采取了正确的行动。[详细]

    【德国】冯·梅林津

    德国少将,时任装甲部队参谋军官。

    又犯了斯大林格勒那样的错误

    最高统帅部事实上犯了象一年以前的错误。那时我们攻打的是坚城斯大林格勒,现在我们又来攻打变成了强固堡垒的库尔斯克突出部。在这两个战场,德军都丧失了机动作战的条件,而是在俄军选好的地点与其交锋。 [详细]

    “在人类历史上,凡属将要灭亡的反动势力,总是要向革命势力进行最后挣扎的,而有些革命的人们也往往在一个期间内被这种外强中干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出敌人快要消灭,自己快要胜利的实质。整个法西斯势力的兴起及其进行了几年的侵略战争,正是这种最后挣扎的表现;而在战争中……在这个历史的转折点面前,全世界反法西斯阵线内的人们也有许多被法西斯的凶恶面孔所迷惑,看不出它的实质……每天的胜负消息,紧系着无数千万、万万人民的呼吸,使他们忧愁,使他们欢乐。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毛泽东,一九四二年十月十二日为《解放日报》所写的社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