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共产党年会制,并确立了代表大会的权限,列宁在缔造苏共后依然遵循这一设定,并且将民主集中制作为党代会的基本原则。但随着国内外战争的展开,斯大林地位的上升,民主集中制逐渐被罢黜。列宁去世后,斯大林成为“权力无限”的总书记,他违背苏共党章,取消了党代表年会制,甚至停止召开党代会13年……苏共也在这个过程中为自己的衰亡埋下了伏笔。回顾苏共兴衰,必须回顾其党代会的兴衰,那么,历史上苏共如何开会呢?苏共又如何将党代会变成了摆设呢?【网友评论】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共产党年会制 确立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马克思恩格斯开创了党的代表大会年会制。这种形式也并非马克思恩格斯冥思苦想出来的,而是借鉴了现代民主政党政治文明的成果。1847年6月2日,同盟在伦敦召开代表大会,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讨论和制定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在他们参与起草的同盟章程中明文规定:“代表大会是全盟的立法机关”,“最高权力机关”,“中央委员会是全盟的权力执行机关,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中央委员会同各总区部保持联系,每三个月作一次关于全盟状况的报告。”“中央委员会得出席代表大会,但无表决权。”【详细】

 

列宁确立民主集中制原则

领袖意志替代党内民主

列宁把原定“代表大会于每年8月举行”,改变为每年3、4月举行。每年春天制定施政纲要,再提交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审议和具体化,变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决议,这是体现党对国家政权机关领导的一种制度创新。 【详细】
列宁在1906年指出:“现在留下的是一项重大的、严肃的和非常重要的任务:在党组织中真正实现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要进行顽强不懈的努力,使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而不是在口头上成为党的基本组织细胞,使所有的高级机关都成为真正选举产生的、要汇报工作的、可以撤换的机关。” 【详细】
虽然列宁身体力行遵守党内民主原则,但是由于当时激烈的国内外斗争形势,限制了实施党内民主的条件,因而列宁强调党的集中和统一、强调党的纪律多于强调党的民主。斯大林错误地把列宁时期不适宜发展党内民主的特殊情况继承下来,使缺乏党内民主成为一种常态。【详细】
 
苏共历次代表大会简介
 

苏共缔造人·列宁

苏共是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在俄国出现的人数不多的马克思主义小组和团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1925年12月起,更名为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联共(布),从1952年10月起,则改用“苏联共产党”。 【详细】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1898年3月13——15日在明斯克秘密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总共只有9人,他们代表着彼得堡、莫斯科、基辅和叶加特林诺斯拉夫的“斗争协会”以及崩得和基辅“工人报”小组等6个组织。
    大会通过了建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决定,井选出了由3人组成的中央委员会。代表大会宣告党的建立,无疑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革命宣传作用,代表大会宣布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提出了争取政治自由的任务,为俄国各族无产者联合成为一个政党奠定了基础。 【详细】

 

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

1956年2月14——25日在莫斯科大克里姆林官召开。出席大会的有1349名有表决权和81名有发言权的代表,共代表6795896名党员和419609名预备党员。
    大会听取、讨论了赫鲁晓夫作的中央委员会的总结报告、摩斯卡托夫作的中央检查委员会的总结报告、布尔加宁作的关于1956—1960年苏联发展国民经济的第6个五年计划的指示的报告。此外,在非公开的会议上,代表大会听取了赫鲁晓夫所作的题为《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报告,并就这一问题通过了决议。 【详细】

 
 

斯大林控制党代表大会 成为拥有“无限权力”的总书记

斯大林担任总书记后,立即集中全力抓组织人事大权,并在制度上控制这一领域。斯大林领导制定了高级职务名册,建立高级职务的任命制,从而掌握了调动和任命党和政府中高级干部的权力,掌握国内大大小小事件的信息。没多久,总书记还控制了党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代表的选举工作。列宁在“遗嘱”中说,斯大林掌握了“无限权力”,这并不是总书记一个职务造成的,而是斯大林当时在党中央身兼政治局委员、组织局委员和书记处总书记三职的结果。【详细】

 
 

列宁去世党代会成为权力角斗场 斯大林利用党代会确立领袖地位

1920年初期,列宁病重和逝世所形成的权力真空,使苏俄党和国家原有的权力结构发生严重失衡,党内斗争十分激烈,致使随后党代会的主题完全陷入了权力斗争的漩涡。1926年11月初,在联共(布)召开的第十五次代表会议上,反对派继续受到谴责。1926年12月2日~12日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召开时,还有加米涅夫、巴卡耶夫、叶夫多基莫夫、拉科夫斯基等反对派分子在大会发言。然而他们每个人的发言都被喧闹声、咒骂声打断几十次,甚至连发言内容都听不清。【详细】

 
党代会上的权力斗争:
斯大林用党代会清洗反对派

1925年初,托洛茨基被解除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1925年12月18日~31日,苏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中央否决了列宁格勒代表团提出的一名大会主席团委员候选人,此时的气氛已相当紧张。1926年11月初,在联共(布)召开的第十五次代表会议作出决议,认为“参加托洛茨基反对派和宣传其观点的行为与留在联共(布)党内是不相容的”,决定把包括加米涅夫、皮达可夫、拉狄克、拉科夫斯基、斯米尔加、拉舍维奇等75名托季联盟骨干分子开除出党。【详细】

党代会远离政治生活:
斯大林用党代会“反右倾”

当1928年布哈林的一系列主张被作为“右倾机会主义”遭受批判之后,斯大林就捡起了当年托诺茨基“超工业化”的理论作为思想武器,片面强调高速度和高指标,集中体现在他的“赶超”战略和五年计划所规定的各项指标中。斯大林出于当时的政治需要,鼓吹高速度;又把速度问题当做政治问题,将不同意见的人打下去。“反右倾斗争”是苏联政治、经济生活的阶段性转折的大事。自此党代会渐渐远离的苏联的日常政治生活,党代会相隔时间越拉越长,甚至相隔13年之久才召开。【详细】

“干部决定一切”:
斯大林时期党代会中断13年

斯大林提出“干部决定一切”,随后实行了上下一律的委任制和实际的终身制。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职务是终身的,这滋长某些领导人的家长制作风,导至个人专断,从而出现高度集权现象。久而久之,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就会逐渐取代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上下级之间正常的同志式的分工合作关系。从1939年到1952年长达13年时间,党代会一次也未举行,这时的中央政治局也只是一个陪衬,重大问题都是斯大林等少数人说—了算,从而导致了他的个人专断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详细】

 
苏共党章述评
 

苏联共产党党章

从1903年二大以来,苏共一共通过十三部党章或叫“组织章程”,三个修改党章的报告,三个部分修改党章的决议或决定。
    下面,我们分民主革命时期、列宁执政党时期、斯大林时期、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对苏共党章作一个概略的介绍和评述。【详细】

民主革命时期的五部党章  

十月革命前有五部党章,即1903年、1905年、1906年,1907年、1917年在党的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党章。这五部党章以它们的党员资格和条件、党的组织原则、党组织的建立和批准权限、党的例行会议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奠定了苏共党章的组织基础。【详细】

列宁执政时期的党章  

十月革命后,列宁在世时通过了两部党章,即1919年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和1922年第十二次全国代表会议通过的党章,这种方式在苏共历史上仅这么两次。【详细】

斯大林时期的四部党章  

斯大林的领袖地位在苏联共产党确立以后直到斯大林逝世,一共通过四部党章:1925年十四大、1934年十七大、1939年十八大、1952年十九大通过的党章。1925年十四大党章。这是苏共党史上变化显著的一部党章。【详细】

 
 

党代会名存实亡 斯大林后苏联领导人只以巩固权力为目标

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就越来越严重地破坏党代会年会制,他在1934年17大上修改党章时便改为党代会每隔三年召开一次。即便这样修改,他依然破坏党章。斯大林之后的历任领导人都是在旧体制中成长起来并爬上了权力顶峰,都不懂得党的权力中心不在中央而在党的代表大会。所以不论谁上台,都只想到如何巩固自己在党中央的权力,都只想到如何使自己的权力不受挑战,而且尽量延长任期搞终身制,而从未想到去恢复党代会年会制。【详细】

 
 

苏共二十大 掌权后的赫鲁晓夫反斯大林却不反斯大林主义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指出斯大林专横,从十八大到十九大13年不召开党代会,“中央全会几乎没有开过”。“对党、对党的中央委员会的专横态度,在1934年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以后更是暴露无遗”。但事实上,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只是反斯大林,即“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赫鲁晓夫在揭露斯大林问题过程中,力图推进苏联政治民主化进程,但到执政后期,有的改革措施并没有贯彻到底,有的被赫鲁晓夫自己破坏。【详细】

 
 

党内激斗的苏共二十八大 叶利钦退党苏共力量日渐式微

苏共二十八大为期12天,会上各派力量斗争激烈异常,达到白热化的程度。会议第五天,“民主纲领派”代表,“马克思主义纲领派”代表、列宁格勒“俄罗斯共产党倡议代表大会”代表轮番上台发言,各抒己见,争论不休。会议再次选举戈尔巴乔夫为苏共中央总书记。这是苏共历史上第一次由党代表大会而不是由中央全会选举总书记。叶利钦在会议结束前一天宣布退党,发誓摧毁苏共。这次会议之后,联共产党的力量、威望、影响正一天不如一天,一天比一天减少。【详细】

 
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否定斯大林
 

苏共二十大现场

赫鲁晓夫声明:“这篇报告的任务,并不是要对斯大林的生平与活动做出全面的评价。”
    “鉴于并非人人都清楚个人崇拜在实际生活中曾引起了怎样的后果……已造成多么巨大的损失,党的中央委员会认为必须向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汇报有关这个问题的材料。”【详细】

斯大林滥用权力  

赫鲁晓夫说:“斯大林身上的缺点在列宁生前尚处于萌芽状态,近年来即发展成为斯大林严重的滥用权力行为,这给我们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详细】

斯大林独断专行  

从十八大到十九大13年不召开党代会,“中央全会几乎没有开过”。“对党、对党的中央委员会的专横态度,在1934年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以后更是暴露无遗”。【详细】

斯大林的罪行  

剥削阶级已经基本消灭,苏联社会的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敌对的党派、政治派别和团体的社会基础大大削弱,党在思想上的敌人已从政治上被彻底粉碎”,斯大林却提出一个“人民敌人”的概念,对那些没有犯下反党反苏罪行的人进行镇压。【详细】

苏共从未真正实行民主集中制

苏联模式改革成功要靠民主

改革必须抓住时机主动进行

关于民主集中制的内涵,苏共也没有完全讲清楚。联共(布)党章对集中规定得具体有力,遵守纪律必须“严格”,服从上级更是“绝对”,而对民主则规定得苍白无力,党员对上级机关的批评和监督的权利甚至没有明确提出。苏共在实施民主集中制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更多、更严重。苏共长期未能正确执行民主集中制,最后导致党和国家的瓦解,苏共的惨痛教训永远值得记取。【详细】
苏联模式弊端的根子在于政治体制的极权主义,改革要取得成功,必须思想领先,统一认识,以政治体制改革为先导,带动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的改革。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必须改掉斯大林体制,先发扬党内民主,后发展苏维埃民主。在发扬党内民主要恢复党代会年会制,实现党的权力中心的转移。【详细】
斯大林及其之后的所有苏共领导人,无一不贪恋领导权,追求终生任职,为了巩固自己的权位,苏共当权者最好的当然是采取一面讲着党内民主,一面行着集权专制的方法,固执地认为没有党内民主,党也能很好地生存下去,甚至错误地认为,如果真正实行党内民主,反而会使党大乱特乱。在党内民主的“四权”中,选举权是最重要的,最能体现党内民主的实质。【详细】
综合世界政党发展尤其是苏共兴衰的经验教训,我们能够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对于任何一个执政党来说,为追求长期有效和可持续执政,执政党必须抓住有利的政治时机,适应民众日益增长的民主要求,主动加强党的建设,对自身进行改造,主动改革政治体制,建立起相应的自我革新机制。【详细】
 
苏共未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从根本上说是苏共在执政的74年时间里没有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而所声称的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新制度实质上是在倒退。【详细】

民众没有政治地位  

苏共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和宗旨,建立了没有民众地位的政治体制。【详细】

政府不为人民服务  

一是公职人员普选产生;二是消灭作为暴力工具的国家,建立为民众利益服务的廉价政府。但它们都被苏共抛弃了。 【详细】

无权监督政府  

正因为政府的权力不是来源于人民,民众没有权利监督政府,因此,机关越来越只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干部处于优越地位。【详细】

苏联共产党最初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所确立的原则,但随着时间推移,苏共逐渐背弃这些原则,最终将党代会变成可有可无的摆设,领导人则成了权力无限的新“沙皇”,苏共的败亡与它抛弃民主原则密不可分,也与它不顺应时代潮流做出变革密不可分,借鉴苏共的兴衰,对执政党的建设百利而无一害。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