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Josef Priller 驾驶的13 号 Fw 190 战斗机和僚机在盟军诺曼底登陆时是该地 区上空唯一的德国飞机,这张封绘就是香港威龙公司为了纪念他的勇敢,特意在“王牌”系列中为他出品的模型。
图片说明:陆军元帅隆美尔正在视察西线防御的“大西洋壁垒”。他本人在7.20事件中因卷入刺杀希特勒的计划而被迫自杀。死后被授予国葬。
“即使只剩我们,也要向敌人证明,德国空军仍然存在于欧洲的天空中!”
1944年6月6日凌晨,当第一缕阳光穿过连日的阴雨照射在勒瓦尔基地上时,德国第13短程侦察机大队第2中队的拜尔沃夫少尉将他的飞机轻轻地拉上天空。他接到了“去前线看看有什么情况”的命令。在两个小时以前,设在沙特尔的大队司令部不断收到盟军空降兵在卡昂东北部奥恩河口降落的消息。为了应变万一,德军在该地区下达了2级预警命令。4点30分,拜尔沃夫和他的僚机莫尔军士奉命侦察可能发生危机的防线。
2架Bf109G-8战斗侦察机以450公里的时速低空穿越了诺曼底的乡村,雾蒙蒙的灌木从和田野在他们翼下向后掠去,清冷的雨水不时敲击在飞机的装甲风挡上。飞越卡昂不久,少尉和他的搭档就扔掉了机腹副油箱,擦着树梢,看着城市的建筑逐渐消失在他们机翼的右方。他们向右拉了拉操纵杆,很快,运河和奥恩河这两条水流就出现在他们的视野中。在甩开一片牧场后,他们借着微光,证实了自己的担心:到处都是被抛弃的滑翔机体,数以百计的敌军士兵正在向目标发起突击。
拜尔沃夫用两台照相机清楚地拍下了当时的情景。滑翔机拥有褐色的伪装,机翼上却喷着醒目而独特的黑白条纹以避免在盟军严密的空中打击下遭到误击,这就是著名的诺曼底识别标志。他们继续向河流的入海口飞去,以600公里的时速呼啸着来到目标上空,在黎明的黑暗中辨认出了另一番令他们震惊的景象——一支有50艘各型舰只的舰队!驱逐舰、运输舰,登陆艇,白色的浪花在舰艏撞出云母石一般的碎片,长期以来他们一直等待的登陆行动终于来到了。
可为什么勒瓦尔在接到少尉的警报后迟迟没有拉响一级战斗警报?不光是拜尔沃夫,就连战斗机部队总监阿道夫·加兰德也大惑不解。战后人们了解到,在最关键的24小时里,由于希特勒不得擅自行动的严令,德国的装甲脊梁根本没有向盟军滩头阵地发动哪怕是最基本的反应。这位大独裁者在战斗爆发的时候还没有起床,他昨天累了一天,于凌晨3点,也就是英国伞兵空降到奥恩河地区已经将近三个小时后,在自己布满松树的阿尔卑斯“狼穴”大本营里睡着了。直到上午10点,他的副官才斗胆叫醒他,向他递交了一份未经确认的报告。而这时,想要做出任何将盟军消灭在滩头的反击都晚了。
德国空军的情况稍微好一些,但是由于空军元帅斯佩莱的迟疑,空军也未能及时判断这是否就是传说中的盟军大反击。因为在此前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最高统帅部一直坚持,盟军在诺曼底的行动只是为其他地区,尤其是加莱地区更大的一次登陆行为做的掩护。直到将近中午,斯佩莱才最终下定决心,面对盟军的如潮攻势,执行“西线告急”计划(英语作:西部古斯塔夫博士)。计划内容就是在危急时刻,统辖整个西欧天空的第3航空队必须倾巢出动,为最需要的地区提供支援。
飞向西方
接到命令后,大批德国飞机紧急出动,其中绝大多数是一流的单发战斗机。投入支援的部队数量有:19个大队、2个中队和5个司令部直属联队,共计超过900架。强度之大,在西线天空十分罕见。英美后来估计,为了拼凑力量抵挡势如破竹的盟军空中力量,德国人甚至把用于帝国本土防空作战的全部战斗机都用来支援这次行动。此外,德国人还另抽调了2个联队和8个大队的夜间战斗机,1个联合飞行队和2个大队的对地攻击机,5个大队的轰炸机,及2个中队的侦察机。以上部队全部归第3航空队指挥官格莱姆·斯佩莱空军元帅指挥!为了应付数量激增的战斗机,德国地勤部门在距登陆点500公里半径内紧急启用了100座机场和临时跑道,其中大部分在内陆地区,范围从荷兰境内一直延伸的法国的比斯开湾。在陆军的强烈建议下,空军放弃了那些在全盛时期占领的靠近海峡的孤立机场。因为这些地区已经成为盟军的空中走廊,随时面临立体打击和被盟军占领的危险。
面对敌人咄咄逼人的攻势,帝国元帅戈林特别模仿马尔他(此时仍在德军的监控之下)的皇家空军,建立了“空军碉堡”体系。该体系要求,凡临近的机场,以2—3个为一组,充分利用环绕其外的公路,以各条车道为基础,尽快建立新的跑道,加大机场面积。戈林命令,必须以最快速度建立四条该类体系。一条设在荷兰的文洛,其他三条设在法国拉昂东部到奥伦东北一线。但德国内部的理智者指出,建立这样一项巨大的工程从劳工强度和时间上都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入侵的阴影早已经笼罩在整个欧洲上空了。此外,这样庞大的防空体系集中在如此狭小的地区,不可避免地会遭到盟军疯狂的打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皇家空军上尉
编辑:
王钻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