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不满全国人民唱样板戏 带着王震唱《国际歌》
核心提示:王震说:“为什么不能唱民歌?民歌是人民的歌嘛!就只能唱那几首样板戏?”随即,粟裕以十分洪亮的嗓音,与其他两位老将一齐唱起了铿锵有力的陕北民歌。之后,他还带头合唱了《国际歌》。
本文摘自《名将粟裕珍闻录》,作者:张雄文,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流行歌曲。
不同的是,有些歌曲不但能流行,还能“各领风骚数百年”,成为艺术的经典,而有些则只“各领风骚三五天”,刚起头便煞了尾。
歌为心声。
“感人的歌声留给人的记忆是长远的。”散文大家吴伯箫别的文字似乎被记住的不多,这一句却一直在拨动人们的心弦。
正因为此,毛泽东也有为“流行歌曲”激动,做人家“粉丝”的时候。
1949年7月,粟裕麾下直捣南京、上海的第三野战军(华东野战军),派出自己久负盛名的文工团,到即将从“草根”化为“凤凰”的北平,做了一次最“牛”的演出,听众是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牛”人级别的中共中央领导人。
7月6日星光灿烂的夜晚,西单国民电影院里,三野文工团在何仿庄严、自豪地指挥下,气势磅礴地演出了几个月前华东野战军的战地之歌《淮海战役组歌》:
追上去!
追上去!
不让敌人喘气!
追上去!
追上去!
不让敌人跑掉!
……
似春雷,如战鼓,金戈铁马,枪炮声声,风展红旗如画……
全场欢动,热血沸腾,掌声如潮。毛泽东也是其中情不自禁使劲鼓掌的一个。
他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了华东野战军的勇士们,在淮海战场浴血奋战的身影,也自然回想起了自己和粟裕之间关于这场战役长久的文电对话……
《淮海战役组歌》演唱全部结束时,在经久不息的掌声里,毛泽东兴奋地转过身子,对坐在身边的东北音乐工作团团长,曾跟随林彪打过辽沈战役的吕骥说:“三野仗打得好,歌也唱得好。”
一句话就概括了战绩最大的三野两个优点,而且是当着别的野战军的人。这种不顾人家感受,率性而为的言行,只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毛泽东这个超级“粉丝”才有。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