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我花开时百花杀
2009年11月12日 16:56凤凰网历史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导言: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由于他的人格魅力和过人胆识,最终取代王仙芝而成为这场大起义的总领袖。由他领导的这场大起义摧毁了腐朽的李唐王朝,打破了唐末军阀割据混战的黑暗社会的僵死局面。为社会由分裂向统一过渡准备了条件,从而推动了历史继续向前发展。

正文:黄巢,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出身于一个世代贩卖私盐的家庭。少读经书,能言善辩。又善于骑射,负气仗义。他曾几次应试进士科,但皆名落孙山。在长安应试期间,他深刻洞悉到了唐王朝的腐朽黑暗,满怀激情地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诗。诗中写道:“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表达了黄巢推翻唐朝腐朽统治的雄心壮志。

翻却曹州天下反

黄巢所处的那个时代,正值唐朝末期。宦官在中央掌权,藩镇在地方割据,社会更加黑暗。统治阶级腐朽透顶、骄奢淫欲,为追求奢侈糜烂的生活,皇室、官僚和地主加紧对农民的搜刮盘剥,苛捐杂税越来越重;加上连年不断的天灾人祸,农民纷纷破产,到处逃亡。特别是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年),中原大旱,颗粒无收,百姓只能以草根、树叶充饥,而官府不但不及时赈灾,反而催逼日紧。黄河下游开始流传“金色蛤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的民谣,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

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濮州(治所在今河南范县)私盐贩王仙芝与尚让兄弟聚众数千人,于长垣(今属河南)揭竿而起。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传檄诸道,斥责唐朝吏治腐败、赋役繁重、赏罚不平等罪恶。次年六月,王仙芝等攻陷了濮州、曹州(今山东曹县),并击败了前来镇压的官军。这时,黄巢与族兄弟子侄及外甥林言等八人聚众数千人,在曹州响应王仙芝。各地饥饿的农民也争先加入起义军,数月之间,起义群众就达到了数万之多。黄巢和王仙芝两支起义队伍汇合之后,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采取了避实就虚的流动战术,转战于黄河、淮河流域,屡败官军,连克州县,声势日大。唐王朝见镇压无望,遂采取政治诱降的手段。在起义军攻到蕲州(今湖北蕲春)城下之时,以“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的官职来引诱王仙芝。王仙芝一度为之动摇,黄巢大怒,斥责他说:“当初大家公立誓言打天下,现在你却要独自出去做官,对得起五千多个兄弟吗?”在黄巢等人的坚决反对下,唐朝的诱降活动最终失败。但起义军内部也出现了裂痕,怒不可遏的黄巢在出拳把王仙芝打得头破血流之后,自率二千人马北上,与王仙芝分道扬镳。随后,王仙芝战死黄梅(今属湖北)。众将乃公推黄巢为主,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并设官分职,初步建立了农民军政权机构。

期间,起义军纵横中原、转战南北,在广州,攻杀岭南东道节度使李迢;在扬州,击败淮南节度使高骈,吓得他慌称中风,躲进城中不敢应战。起义军顺利渡过江淮,向沿途官军发出檄文说:“你们各守各自地界,不要触犯义军锋芒。我们要进击洛阳,直取长安,只向皇帝问罪,不干众人之事!”诸藩镇只顾自保,哪敢违抗?起义军如入无人之境,迅速占领洛阳。东都留守刘允章率百官投降。起义军乘胜西进,直扑潼关。唐朝上下慌作一团,吓得唐僖宗只能每日以泪洗面。

冲天香阵透长安

广明元年(880年)十一月,黄巢率领起义军攻取东都洛阳后,旋即攻取陕州(今河南陕县)、虢州(今河南灵宝),向戍守潼关的唐军发出檄文,要其不要抗拒义军。起义军巧妙地从一条官军忘记设防的小道进入关内,里外夹攻,迅速占领潼关。消息传到长安,唐僖宗在宦官田令孜所率神策军的护卫下,狼狈逃往成都避难。

随后,黄巢大军兵不血刃,进入长安。来不及逃走的唐朝官员全部出城投降,并迎接黄巢入城。长安百姓扶老携幼,夹道欢迎。黄巢坐着金色肩舆,在众将的簇拥下,率大军浩浩荡荡进入城中。尚让抚慰市民说:“黄王起兵,本为百姓,不会像李唐皇帝那样虐待你们,你们尽管安居乐业吧!”

十二月十三日,黄巢称帝,国号大齐,改元金统。起义军历时六年的流动作战,终于迎来了这场反唐农民战争的全盛阶段。黄巢也终于实现了自己“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夙愿。

独倚栏干看落晖

黄巢起义军虽然顺利地夺取了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建立了农民政权,但却没有出台什么改革措施,稳定人心。在沿途要地如洛阳等处均未派兵驻守,更未能及时追歼唐室残余,歼灭关中溃散的禁军,却忙于分官封爵,享受富贵。这就给了唐军以喘息的机会。所以唐僖宗得以从容地组织力量,进而组织反扑,使起义军由胜利走向失败。

中和二年(882年)四月,唐朝宰相、充诸道行营都统王铎统率大小十多路官军,四面包围长安。长安城里的粮食供应发生了严重困难。由于久困、封锁,起义军缺粮,形势日趋不利。是年九月,署同州(今陕西大荔)防御使朱温叛变义军,举州降唐。唐朝又召来了沙陀族的雁门节度使李克用,率领4万骑兵进攻长安。15万起义军在梁田陂(今陕西华县西)遭到大败,损兵数万。黄巢见起义军节节败退,粮食也将吃光,只好撤出长安。

次年,起义军猛将孟楷攻破蔡州(今河南汝南),却被袭杀于陈州(今河南淮阳)。黄巢为报义军孟楷被害之仇,誓拔陈州。坚城之下,连攻近300天不克,起义军实力受到极大消耗。中和四年二月,李克用应率沙陀兵5万,南渡黄河驰援陈州。在藩镇武装及沙陀兵联合攻击下,黄巢被迫解陈州之围北撤。在中牟(今属河南)北又遭沙陀军袭击,大败,尚让、葛从周等降唐。黄巢率义军北渡汴水(今河南汴渠),东奔兖州(今属山东)。六月中旬,黄巢为叛将尚让追及,再败,于山东莱芜西南的狼虎谷不屈自刎。唐末农民起义自此彻底失败。

这场农民起义给我们留下的历史教训弥足珍贵,总结起来,黄巢起义失败的原因在于:第一,起义军虽然打出了“平均”的旗号,但却缺乏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来实现这一口号。第二,起义军内部存在着严重的“流寇主义”思想。他们曾经长期采取单纯的流动战术,常以招降纳叛的手段去扩大军力,并热衷于城市的物质财富,不重视根据地和地方政权的建设,故当唐军围攻长安时,起义军兵粮来源断绝,致使自己处于被动困境。第三,起义军占领长安后,农民领袖滋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黄巢忙于做皇帝,未能及时消灭唐朝残余势力,致使唐军得以重新集结,迅速反扑。第四,黄巢起义后期,军事盲动主义表现得十分严重。长安失守后,黄巢率军转战河南,这时他本应避实击虚以保存实力,而他却放弃了以往常用的游击战术,长期屯兵于陈州坚城之下,与唐军作大规模的硬拼消耗的阵地战,结果屡战失利,丧尽了起义军的有生力量。第五,起义军的内部分裂与将领的动摇投敌,尤其是在起义军处于困境中,大将朱温的叛变造成极大损失。

黄巢领导的这场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推动了各地的农民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腐朽统治,对后世的农民战争具有深远的影响。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党人碑   编辑: 王钻忠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