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串联海陆"丝路" 当年天下陶瓷在此集散(图)
2009年04月14日 11:41中国经济网综合 】 【打印已有评论0

天下陶瓷扬州集散。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2007年12月22日,“南海1号”出水,在众多文物中,嵌在凝结物中的完整漆器木盒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考古专家分析认为,历经成百上千年仍能光鲜如初,是扬州漆器的显著特点,出水的漆器很可能产自扬州。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海上丝绸之路”表演以恢宏的气势,将极具“中国元素”的东方文明向世界作了精彩解读。

■2009年4月11日,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关注新型文化遗产——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报告中,阐述了扬州等城市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历史地位。扬州与泉州、广州等5个城市被国家文物局纳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计划。

一颗明珠串联两条丝路

公元前486年,扬州建城。凭借占据控江扼淮之利,在城市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扬州在唐朝进入第一个鼎盛时期,与交州(今越南)、广州、杭州并列为唐宋“四大名港”,是中国与各国通商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主要口岸之一,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节点港口城市。

隋唐以来,运河使扬州成为南北、东西水陆交通的总枢纽。大运河一头连着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洛阳,一头连着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扬州。扬州凭借在大运河沿线城市中的独特位置和大运河在全国交通体系中的作用,成为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连接点,这使扬州不仅成为南北货物的集散中心,同时也成为国际商业都会。

唐代,不少来扬州的波斯与大食人都是由波斯湾沿海经马六甲海峡和北部湾抵达广州,然后从陆路转由梅岭等通道,经洪州(今南昌)入赣江,循长江经停扬州,再从扬州经运河北上抵达中原,或抵达广州后,再直接沿大陆架北上,从长江到达扬州港。其时,新罗、高丽、日本、波斯、大食、婆罗门、昆仑等国来扬长期居住经商者达数千人。8世纪中期,扬州对内对外商业经济地位已跃居全国首位。

“安史之乱”后,唐朝减弱了对西域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被阻隔,海上交通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路线,海上丝绸之路由此进入发展的巅峰。唐代全国经济中心南移后,扬州临海、濒江、通运的地理优势更为突出,作为亚洲大陆沿海最繁华的商业都市,扬州成为唐朝吞吐四海、沟通宇内的主要窗口。

到了宋代,因为战乱,陆上的贸易全面取消,此时有很多朝鲜人和西亚的商人从海上丝绸之路来到扬州,而此时瓷器成为中国外贸的主要商品远销各国,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越窑、建窑等地的瓷器集聚扬州,出口到南亚、西亚、东非、北非等地。

随着元王朝用兵东南,一度沉寂的海上丝绸之路又活跃起来,来自意大利和阿拉伯等国家的外国人纷纷来到中国,扬州成为他们北上大都或南下航海的必经港口。其中许多人或是在这里从军,或是在政府做官,或是从事贸易活动,或是传播宗教,还有不少人永久居留在扬州。北来的丝绸、瓷器、茶叶和铜铁通过大运河从洛阳、长安等地运抵扬州,通过外贸市场,进入外国经销商的手中。同时中东波斯湾地区的香料、花草等一些供宫廷赏玩的奇珍异宝从海上丝绸之路,经大运河运抵京城。

<< 前一页12后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王继荣 周莹 王鹏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