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北京大学“中华学位服”风波(图)
2007年08月14日 16:50中华读书报投票数: 顶一下  【

“汉服热”是一种“文化浮躁”?

参与本次设计大赛并且作品进入决赛的高静说:“让学位服加入一些本土的元素,不是复古,只能说是一个复兴的路径,穿上这种服装,可以想象祖先的样子,想起古人的教诲,有一个鞭策自己修身提升自己素质的作用。”高静还说,“我不喜欢汉服爱好者的说法,应该叫汉服提倡者,从民族传统服饰的角度看,我觉得汉服是一个很庄严的东西,穿汉服也是很严肃的,用‘爱好’不足以表达这种庄严。”

《中国青年报》有文章题目为“轻盈汉服,载不动太多‘愁’”,借以表达让服装来承载太多文化寄托欠妥。金陵客则认为,拔高服饰的做法不可取,所谓“汉服复兴”,其实是一种表演,因为一种已经被历史淘汰的服饰,是不可能被人为“复兴”的。鼓吹“汉服复兴”,是一种“浮躁”,谈不上什么“文化”。

“传统文化的形式是次要的,更要关注内涵的继承”,刘梦溪与金陵客的观点相似,“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更应注重内容而非形式。与其改革服装,不如强调一些礼仪。中国历来是注重礼仪的,近代以来文化流失严重,于是很多礼仪也被丢弃了。一些典礼的礼仪,要有新人去研究发扬”。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刘梦溪总结为“传统不能割断,世界不能脱离”。“以前的观点是凡是传统的都是不好的,都是糟粕,凡是西方的都是好的,都要学习。但现在有一种趋势是认为中国传统的都是好的,要回归传统。这就带来很多问题,到处弄假古董,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样不对。现在接续传统恢复记忆,应该倡导传统文化研究。更理智地进行传统文化现代化。”

现行学位服是否需要改革?

现行的学位服有无改革的必要呢?记者问司宁博,“假设你是北大即将毕业的学生,学位服已是此次大赛评选出的中华学位服,你会不会穿?”他说:“当然会穿。对于我来说,学位服代表了一种资格,自己几年校园生活结束了,终于拿到了学位,穿上它表明的是一种学问水平和身份价值。”“学位服本身就与国家文化联系不紧,如果学位服本身没有问题的话就不需要做改动,可以一直沿用。”董宪臣则称自己看到有媒体报道大学中一些女生嫌学位服不贴身,现行的“学位服不适合中国人的身材”,自己赞成学位服改革:“我们穿着这种大袍子真不太舒服,大部分人穿着很难看,像蝙蝠,改一下是很好的事。”他还称,自己毕业的时候特意照了一张照片,和班上的同学互相作揖,“如果是传统的汉服,会更有感觉”。

作者: 张彦平   编辑: 胡楠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