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罗马尼亚剧变:齐奥塞斯库之死
2008年10月19日 14:01炎黄春秋 】 【打印

经济决策的失误

在齐奥塞斯库执政的头十年头里,罗马尼亚经济是上升的,人民的生活也有了明显改善。后来他提出了一项雄心勃勃经济发展计划,要在短期内在罗马尼亚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优先发展重工业,重点发展化工、机器制造和钢铁工业。为了发展重工业,罗政府从西方大量贷款购买较为先进的技术设备。高积累、高速度、高指标是齐奥塞斯库经济政策的核心。国民收入的积累率每年都达30%以上,有的年份竟达33%。齐奥塞斯库不顾本国国情,建设了一批耗能高、经济效益差的大工厂、大企业。本国缺乏铁矿和焦煤,却建设了两座年产量各为1000万吨的钢铁联合企业;罗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本国原油年产量只有1000万吨,却建设了年加工能力在3500万吨以上石油加工企业。20世纪70年代中期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猛涨,罗马尼亚不得不花更多的钱进口原油。而罗加工的石油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卖不出好价钱。在经互会(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组织)范围内,罗出口的本国部分原油和石油产品换不回自己急需的现汇,只能换回低档次的工业品。在收入少,支出多的情况下,外债猛增。20世纪80年代是罗马尼亚的还债高峰期。齐奥塞斯库执意要在1990年以前还完全部外债,为此采取了最大限度限制进口和增加出口的方针。结果罗本国大量的食品、肉类、电力出口运到国外,以换回罗本国急需的外汇,结果造成本国市场上农副产品的严重短缺。

对经济问题不内行的齐奥塞斯库却在经济建设方面独断专行,结果是决策连连失误。现举以下几个事例。

万吨水压机:罗马尼亚东北部的雅西市是著名文化名城,齐奥塞斯库决定要在这里建设一座重型机械厂,并下令安装一台万吨水压机。他不考虑这台万吨水压机的造价和大型钢锭的运输问题(每个钢锭重450吨),硬让工程上马。罗方决定从中国购买一台万吨水压机。水压机运到雅西后,请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安装。万吨水压机在安装期间,齐奥塞斯库就要前来参加工厂落成典礼。这急坏了当地的领导,他们要求中国专家设法救急。中国专家设法把水压机装上,但警告说只能按一次按钮,如按两次就会把机器搞坏。齐奥塞斯库进厂后,厂领导向他汇报说,按照他的指示工厂已全部投产,请他启动万吨水压机。结果,齐奥塞斯库在众人的欢呼声中高兴地站在水压机前用右手食指按动了电钮,水压机咔嚓一声轧了一下。齐奥塞斯库十分得意并发话再装一台万吨水压机。齐奥塞斯库走后,已“投产”的万吨水压机被拆开,重新安装。

斯洛博齐亚化肥厂:斯洛博齐亚市位于罗东南部多瑙河平原地区,是农业区。20世纪80年代初,齐奥塞斯库夫人埃列娜到此访问时“灵感一动”,下令在此建立一座大型化肥厂。尽管这样的化肥厂在罗马尼亚已有不少,化肥产量能满足国内需求并有出口能力。斯洛博齐亚化肥厂第三期工程是1984年第二季度开工的,投产总额为23亿列伊(20世纪80年代罗马尼亚的外汇比价约为:1美元兑换12—14列伊)。花外汇买来的设备安装完毕也无法开工,因为缺少天然气。工厂领导只好请求上级调拨天然气。结果一等就是5年。机器设备闲置不动,就会损坏。厂方只好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为此他们白白花费了10亿列伊。由于解决不了天然气供应问题,这座化肥厂就“自生自灭”了。

核电站:建在多瑙河畔的切尔纳沃德核电站是罗马尼亚第一座核电站,这里计划安装5台发电能力各为70万千瓦的机组,设备从加拿大进口。在第一台机组从加拿大进口后,齐奥塞斯库擅自决定其余的机组由本国自行制造,而且每台的造价不得超过100亿列伊,即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所报价格的一半。罗工厂企业只得自己动手制造。但罗本国工业尚不具备生产核电设备的水平,投产期只得大大向后推迟。该核电站第一台机组是在齐奥塞斯库死后第七年,即1996年才投产的。

小型轧材厂:齐奥塞斯库作出了让全国40个县每个县工业年产值达到100亿列伊的决定。罗经济界人士认为,这样做没有考虑每个县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强行把各地的工业产值拉平。罗西南部的梅赫丁茨县虽已建成一座大型化工联合企业,但工业产值还上不去。县领导决定根据齐的指示建设一座年生产25万吨轧材的轧材厂,1979年开建,1987年建成。1988年全年只轧了17630吨小型钢材。齐奥塞斯库得知后十分高兴,下令再建一套轧制20万吨钢材的生产线。第二年新生产线投入使用。1989年全年该厂只生产了48626吨钢材,即实际生产能力的10.8%。

错误的经济政策,使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在20世纪80年代,罗农副食品供应的紧张程度是这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所未有的。群众日常所需的鲜肉、熟肉、奶制品、蛋类、食油供应极为紧张。人们需要排几个小时的队才能买到。许多妇女和老人凌晨就开始在副食店前排队希望能买上一些肉,但不少人排了数小时的长队,结果还是什么也买不到。咖啡是罗马尼亚人的必须饮料,但商店一直无货。走后门能搞到,但价格要翻几番。从1987年下半年起,市场上的药品供应也开始紧张起来。药店门口,人们也排起长队,许多药品长时间无货。

罗马尼亚冬季严寒,冬季民用煤气、暖气和电力供应不足也给百姓生活带来更大的麻烦和问题。老人、孩子受冻,生病。医院的病房、产房、手术室因得不到适当温度而无法进行正常的医疗手术。燃料的短缺也使公共交通受到影响。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张汉文 周荣子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