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注册] [登录]
黄菊:我本是一布衣 被改革开放推上历史舞台
2008年10月03日 08:32人民网 】 【打印
相关标签: [中共]

同样是一次暴雨、一个电话,回想起当年的情景,一位时任区长的领导仍难抑激动之情。

2001年8月6日中午,一个小时降雨量达到116毫米。这位区长和其他干部冒雨趟水进入积水区域和居民家中查看水情,慰问困难居民。回到区政府后,又马上开会研究对策。这一系列场景被电视台记者“捕捉”到,并在当晚新闻中播出。没想到的是,当晚9点多,还在办公室处理公务的区长突然接到黄菊的电话:“刚才从电视里看到了报道,你们辛苦了。群众遇到困难,我们就应该这样抓紧解决。”

危难救人,一善可当百善。上海慈善基金会筹建时,有一些争议。黄菊认为,只要是为老百姓做好事,就应该支持。他身体力行、尽己所能帮助困难群众,热心参与各种社会捐助和慈善活动,从1996年开始,他和夫人每年各捐出一个月工资用于帮困助学。黄菊常说,救济是政府的责任,救助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

“黄菊是个很善良的人。”熟悉的同事私下里都这样评价。

见微知著 举轻若重

“上海的事情急不得,要文火炖蹄膀,慢慢来。”这是黄菊常说的一句话。在同事眼中,黄菊抓工作,既有“敢问路在何方”的胆略和气魄,又有“举轻若重”的审慎和细致。

有一段时间,上海市民中流行黄菊是“马路市长”的说法。当时的上海,上下班高峰时,公交车上每平方米要挤11双鞋子。这时,成都路高架“四车道”的规划方案送审,黄菊发现问题:“内环线高架四车道已经暴露不足,成都路高架能不能改成六车道?”

有关部门研究后,送上了“六车道”的修改方案,涉及居民动迁2万多户。黄菊不满意:“做规划的两条线一划,划下来对老百姓生活有什么影响,你们知道吗?这一点没有切身体会不行。”他提出,道路线形要合理,同时要想办法降低动迁量。于是,工作组沿着8公里长的成都路来回跑,有关部门一次又一次召开专题会。最终,动迁量降了下来,高架和地面道路都拓宽了,一条高架路的规划和施工,用上了大裁缝“套裁”的功夫。

浦东机场建设末期,刚投入运营的香港新机场发生系统混乱。黄菊要求有关负责人前往香港实地调研,避免走弯路。相关部门最终掌握了第一手情况,积累了经验,使浦东机场通航试运行做到了一次成功。

黄菊还是个“环境书记”。改革开放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城市建设飞速发展。有一次,在考察外地绿化建设后,黄菊提出上海一定要有绿地建设:“如果只是盖房子,把上海变成水泥森林,那我们就要被子孙后代骂。”在他主导下,延中绿地等大型公共绿地,成了城市的“绿肺”。

 

相关阅读:

邓小平对后世中国领导人的十点警告(图)

习近平与彭丽媛 名门之后娶少将歌唱家(图)

彭丽媛谈习近平过往与家庭生活(图)

李克强袁纯清胡春华 当年北大毕业生今崛起(图)

李克强的成长经历:人生路上的七个引路人(图)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凤凰资讯
新闻图片花花图片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