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后悔:“不听邓华言 吃亏在眼前”
2009年02月06日 09:55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打印

核心提示:彭德怀自己承认说,第五次战役是他一生中四次军事错误之一。为此,他还感叹:“不听邓华言,吃亏在眼前。”

一个是共和国的元帅,一个是开国上将,两人因抗美援朝战争成为军史上最著名的搭档之一。在此后的政治风云变幻中,这段感情既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荣光,也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痛苦。唯一不变的是他们在血与火的战争中凝结而成的生死情谊。

他们就是彭德怀与邓华。

相识——富有主见的彭德怀为邓华而改变,轻易不下赞语的他多次不吝言词表扬邓华。唯一一次没有听从邓华的建议,彭德怀引为一生憾事,他说:“不听邓华言,吃亏在眼前。”

直到全国解放前夕,彭德怀和邓华两个人基本上不了解。红军时期,邓华一直在林彪的第一军团下效力,而彭德怀指挥的是第三军团,不属同一个系统。抗日战争时期,彭德怀是八路军的副总司令,而邓华只是八路军115师的一个团政委,后来任分区和纵队的司令员及政委。两人虽属一个系统,但因为职级相差太大,加上当时部队高度分散,也没有机会接触。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在西北战场与胡宗南捉对厮杀,而邓华则跟随林彪在东北战场征战,更没有机会相知。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央决定出兵援朝,并且指定四野十三兵团满编后出动。当时,邓华是十五兵团司令员,中央命令将邓华的十五兵团番号改为十三兵团去任志愿军,十三兵团司令员黄永胜改任十五兵团司令员。不久,邓华带上四野实力最强的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四十二军和华北军区的六十六军共五个军进入朝鲜。就这样,彭德怀和邓华终于有了相识的机会,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来自四野的邓华就得到了彭德怀的高度赏识,并因为他而对军事决策做出了几次较大的改变。

第一次改变是志愿军司令部的设置。入朝前,彭德怀原准备以他从北京带来的小型班子为基础组建志愿军司令部。但是在入朝后,他对十三兵团司令部战前组织准备、拟制作战计划和组织指挥部队开进等工作都很满意,认为兵团组织指挥能力不错,就决定以十三兵团司令部为基础组建志愿军司令部。1950年10月24日,彭德怀宣布:“我向毛主席请示了,毛主席也有这个意思,就是把你们十三兵团的领导机构,改称为志愿军的领导机构。你们几位,也同时改为志愿军的领导。”顿了一下,彭德怀眼望邓华微微一笑:“我已被任命为司令,你就不当司令了,你邓华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兼副政治委员,并担任志愿军党委副书记。”彭德怀风趣的话语,使邓华深受感染。自10月8日彭德怀被任命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以来,他在彭德怀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了半个来月的时间,开始慢慢改变了关于彭德怀的某些传闻在脑子里留下的刻板印象。这些日子来的密切接触,彭德怀作为志愿军统帅,他的高瞻远瞩,他的当机立断,他的虚怀若谷,使邓华深受感动,特别觉得彭德怀的严肃之中有着使人温暖的亲情,严厉之中包含着诚挚的爱护。这一切都让邓华倍感亲切,为自己能够作为彭德怀的助手而高兴。

第二次改变是入朝兵力的部署。1950年10月9日,刚刚被任命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的彭德怀,在沈阳市东北军区第三招待所会议室里,主持召开了首批志愿军军以上干部会议。会议结束时已是深夜,邓华仍无倦意,他心里还牵挂着一件大事:入朝初战,志愿军必须具备兵力上的优势。原来决定志愿军先派两个军过江,两个军不过十多万人;而此时,“联合国军”的总兵力已达到42万人,而且越过三八线的敌方部队已经多达13万余人。除地面部队外,敌人还掌握着制空权和制海权。且不说它的装备优势、海空军优势,志愿军出动两个军,同它的第一线南面兵力相比,也不具备优势。基于此,他找到彭德怀,建议4个军同时入朝。“这个意见很好,我立即向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报告。”彭德怀的回答很干脆。10月10日一早,彭德怀致电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次日,毛泽东复电彭德怀表示同意。历史证明,这一招非常重要,主力全部出动形成了有力的“拳头”。10月11日,彭德怀来到兵团司令部驻地安东(今丹东)检查出国战备情况时,邓华再次向彭德怀提出,即使先头四个军一起入朝,兵力也还是不够,必须再调一个军来维护后方。彭德怀认为意见很好,立马向中央报告。中央军委接受了彭德怀的建议,迅速增调了部队。这为抗美援朝第一、第二次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对于邓华这段时期的表现,彭德怀事后评价说:“邓华这个人,知识丰富,很有头脑,考虑问题有眼光,也比较周到。”

第三次是改变第六次战役的作战计划。1951年8月8日,彭德怀向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报告了第六次战役的意图和基本部署。这次战役准备出动志愿军13个军,人民军4个军团,并有志愿军炮兵、装甲兵支援步兵作战,还计划志愿军空军出动10个航空兵团支援地面部队作战,要求歼灭敌军2个师左右,将东线之敌打回到三八线以南地区。8月17日,彭德怀签发了发动第六次战役的预备命令。8月20日,在开城志愿军谈判代表团驻地和敌人谈判的邓华致电彭德怀,认为在敌人阵地已经巩固“深沟高堡,固守以待”的情况下出击,于我不利。26日,经过对敌我双方战场态势的反复思考后,邓华再次致电彭德怀,进行更为详细的分析,以说服彭德怀放弃第六次战役。通过几次电报往来,彭德怀并没有责备邓华,而是对邓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邓华能在关键时刻讲自己的不同看法而高兴,并多次表示:“邓华作战勇敢,细心,出了好主意,是个好帮手。”最后,第六次战役事实上被取消。

期间,有一次没有听从邓华的建议,彭德怀一直引以为憾。1951年4月6日,在朝鲜金化上甘岭志愿军总部,志愿军第五次党委扩大会议正在举行,会议研究部署新的战役,即第五次战役。会场上的气氛活跃,但似乎没有感染到邓华,他处在一种复杂的心态中:中央军委、毛主席的战略部署必须贯彻,第五次战役必须打响,可是这次战役怎样打,他还有许多保留。面对会场上沸腾激昂的劲头,邓华感到不踏实,于是不顾大家的劲头,泼起了“冷水”:“打的方式是两种,一是开始即大规模猛插,一是各兵团小的穿插,打多少算多少,然后再向敌纵深穿插,最好是两种方式结合起来。”可是,他还是把小穿插打法加以强调:“开始口子不要张得太大,不要企图一起围上打,必须实行分割猛插一块块吃。”可惜的是,最后彭德怀根据毛泽东的设想和敌人可能登陆的情报,没有采用邓华提出的小穿插战法,而是决定进行大规模反击。1951年4月22日,第五次战役打响,双方相持到5月21日,历时一个月。此次战役中朝方面投入15个军,连续奋战50天,虽然歼敌8万余人,但自身作战损失也高达8万余人。战后,彭德怀自己承认说,第五次战役是他一生中四次军事错误之一。为此,他还感叹:“不听邓华言,吃亏在眼前。”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1950年   彭德怀   邓华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李意根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