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焘胞弟张国庶被追认为烈士始末
2008年09月22日 14:40北京日报 】 【打印
相关标签: [中共]

中顾委委员孔原:“张国庶是为革命牺牲的”;杨尚昆:“张国焘是张国焘,张国庶是张国庶,我们党历来是实事求是,张国庶化名周之德还是李立三同志取的,我们应该为他正名,恢复名誉”

1984年9月,负责筹办萍乡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萍乡市委党史办和安源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在北京敬请萍乡藉的中顾委委员孔原审查萍乡革命烈士纪念馆陈列大纲,并请他为烈士馆题写馆名。孔原高兴地答应了这两个请求。但当看到烈士馆的陈列大纲中没有张国庶的名字时,他感到非常愤慨,对工作人员说:“张国庶是为革命牺牲的,我们活着的人,要为当年这些牺牲的同志说句公道话!”

1985年9月26日,孔原在首都京西宾馆约见江西省委书记万绍芬,专门就张国庶等萍乡党史人物的宣传问题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他说:“张国庶是张国焘的弟弟,他是萍乡最早的一批团员、党员之一。不能认为张国焘有问题就说他也有问题。他是1927年被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毕业回国派回上海(可能是六届三中全会前后),党中央派他到江西任省委书记。他到江西不久就被捕,以后被敌人杀掉了。我当时做组织工作,因为工作关系,一直留心这件事情。后来有材料说,他被捕后敌人把他杀掉,装在麻袋里扔下了赣江。从1931年起至去年,来看我的人凡谈到这个问题,我一直是这个印象,他是牺牲的,而且是英勇牺牲的。萍乡来人说他们后来发现一个报纸,没有报名,说张国庶被捕后写过自首书,登了报。那时国民党特务机关经常采取这种办法,叫什么集体自首,写个名字,有的本人根本没有签字,有的是家里父母兄弟签的字,伪造自首书,特别是对那些被捕后表现好的、顽强斗争的人,妄图采取这个办法使他动摇,说共产党不会相信你了。所以,对那些东西,有的是真的,有的是不可信的,是敌人的挑拨和阴谋。从1931年到1984年,还没有看到有材料证明张国庶自首叛变。现在找出那么一个报纸,这可能是伪造的报纸,也可能报纸是真的,而是否自首则要经过分析。这不是张国庶一个人的问题,它关系到党的影响,我们不要上当。”

为了弄清张国庶的问题,孔原不仅找到当年熟悉张国庶的全国政协副主席程子华了解情况,并且还找了当时担任国家主席的杨尚昆。杨尚昆说:“张国焘是张国焘,张国庶是张国庶,我们党历来是实事求是,张国庶化名周之德还是李立三同志取的,我们应该为他正名,恢复名誉。”因杨尚昆与张国庶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班同学,回国后,杨尚昆又在中央搞过一段时间组织工作,对张国庶的情况非常了解,也知道张国庶回国后,用周之德这个化名派往江西工作。并证实张国庶被捕后,敌人曾以高官厚禄来诱降,都被张国庶严辞拒绝。敌人又对他施以酷刑,张国庶夫妻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至死不肯暴露党的机密,最后夫妻双双被杀害在九江。

孔原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后,终于在1986年7月31日写信给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主任冯文彬,信中说:“三十年代初,我曾在中央组织部工作,知道张的一些情况,觉得有责任帮助组织把问题搞清楚。尚昆(与张在苏俄同学)三十年代初也在上海工作,不久以前,我见到他,同他谈起张国庶问题,他同我一样清楚地记得,当时党组织知道的情况是:张国庶在江西被捕牺牲,没有破坏党组织的行为,认为应列为革命烈士……说张国庶有叛党行为的依据仅是一些敌特材料。这些材料自相矛盾,破绽百出,不足信赖。”

冯文彬对孔原的来信十分重视,当即在信上批示:“我完全同意孔原同志对张国庶问题的分析和意见,因为他的意见是有根据的,分析也是合乎情理的。”并于8月4日将此信转给江西省委书记万绍芬。万绍芬在8月29日批示:“请省委办公厅与省党史办、萍乡市委联系,妥善处理此问题,将结果报告常委会。”

由于杨尚昆、孔原、程子华、冯文彬等中央老同志的高度重视,并分别出示证明材料,1986年11月20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张国庶夫妇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沉默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遗案终于得到了解决。

(作者为江西省萍乡市委党校党史副教授、萍乡市党史学会秘书长)

<< 前一页12后一页 >>
1986年   张国焘   国庶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新闻图片花花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