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在长征途中悄然失踪:受命后的绝密行动
2008年04月27日 09:03《国防》杂志242期 】 【打印
相关标签: [开国元勋] [长征]

陈云在报告中,把红军长征分为从江西到贵州、进入贵州到占领遵义、攻下遵义到渡过金沙江和过江之后四个阶段。在谈到第一阶段时,陈云着重指出,红军在取得突破国民党军队四道封锁线胜利的同时,已经明显地察觉到纯军事性质的错误,他说,“我们仿佛总是沿着一条在纸上画好的路线,朝着一个方向直线前进……结果,我们无论走到哪里,到处都遇着敌人迎接”。由此,“我们对此前‘靠铅笔指挥’的领导人表示不信任”。在黎平,领导人内部发生了争论,“原来的领导人坚持直线前进的做法,认为此后也必须照此办理。我们坚决加以反对……全体红军将士都主张应该突破薄弱环节,朝着敌方较弱而红军可获得新的兵员补充的地方前进。这场争论以决定改变原来的方针而告结束”。

对长征的第二阶段,也就是从进入贵州到占领遵义城这一阶段,陈云认为取得了四个胜利:一是抛弃了过去“直线”行军的做法,转而采取了比较灵活机动的行进方式。由于策略改变,前进比较顺利,打进了贵州,攻占了遵义城;二是在当地招募了新兵,扩充了队伍;三是在遵义城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建立了地方革命政权;四是在遵义举行了扩大的政治局会议。在谈到遵义会议时,陈云着重指出:“我们在这次会议上纠正了第五次反‘围剿’最后阶段与西征第一阶段中军事领导人的错误……这些错误得到了彻底纠正。建立了坚强的领导班子来取代过去的领导人。党对军队的领导加强了。我们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

紧接着,陈云又详细介绍了红军抢渡金沙江、占领娄山关、强渡乌江与大渡河等一系列战役取得的胜利。之后,他又阐述了为什么红军的条件如此艰苦却总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红军指战员的“英雄主义精神”和“党的正确领导”,以及“正确对待群众和得到群众的支持”。同时,他还特别强调:“这三个基本特点,就是我们红军不断取得胜利的保证。”

陈云自豪地向共产国际介绍,“我们的党当然犯过某些错误,但它用自己的力量纠正了。像陈独秀、李立三、瞿秋白犯错误时期需要共产国际出面干预的情况,再也不会有了。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我们党能够而且善于灵活、正确地领导国内战争。像毛泽东、朱德等军事领导人已经成熟起来。我们拥有一支真正富有自我牺牲精神、英勇无畏、为实现共产国际总路线而斗争的干部队伍”。

通过陈云的汇报,共产国际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真实情况,增加了对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了解和信任,共产国际因而迅速转变了态度,明确表示支持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内的领袖地位。1936年,共产国际机关刊物《共产国际》第一、第二期合刊上发表了《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一文,称赞毛泽东有“铁的意志,布尔什维克的决心,英勇无畏的精神,是革命名将和政治领袖的无限天才”。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