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公主回顾蒙古土尔扈特传奇史[组图]
2008年12月07日 09:16国家历史 】 【打印

满琳2002年重回满汗王府。 供图/满琳

马大正走后,她疯一般搜求有关土尔扈特的所有历史书籍,一次次回访自己的故乡,走访一切可能了解土尔扈特历史的学者、老人,整天泡在第一历史档案馆,逐字逐句地抄写清宫档案中的土尔扈特资料。

1992年,还未到龄的满琳提交了退休申请,她要完成一部有关土尔扈特的史书。为了更多了解祖先的经历,她甚至远赴俄罗斯的卡尔梅克共和国。1997年6月11日,当从莫斯科飞往卡尔梅克共和国首府埃利斯塔的航班掠过伏尔加河流域时,满琳禁不住透过舷窗向下看去——无边无际的碧绿覆盖着辽阔的大平原,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好一片富饶的土地啊!这就是祖先们生活了150多年的地方!

然而,飞机并没有降落,穿越伏尔加河下游地面的绿色逐渐消失,最终变成一片黄灰底色中斑驳的绿色点缀。邻座的旅客告诉满琳,这里就是卡尔梅克共和国,前方就是埃利斯塔。埃利斯塔!满琳忽然醒悟——那不就是蒙古语中沙漠的意思吗?这些原在伏尔加河西岸的蒙古同胞怎么会来到这片寸草不生的地方?二百多年以来,他们经历了怎样的苦难与折磨?一连串的疑问在满琳的脑海里不断回旋。

飞机降落在埃利斯塔机场,第一次踏上这片陌生土地的满琳很快便找到了故乡的感觉。苗条婀娜的蒙古族少女,身穿古朴典雅的民族服装,手捧鲜花簇拥而来。她们献上洁白的哈达,端上了香醇的奶茶和黄澄澄的油炸面食,欢迎的人们唱起悠扬舒缓的蒙古长调……

那情景,让满琳回想起自己的故乡——巴音布鲁克草原。还是在她童年的时候,家乡的牧民们也常常在敖包前载歌载舞,迎接远方的来客。一瞬间,历史似乎穿越了无数沧桑。 ■

资讯

土尔扈特东归

土尔扈特是我国蒙古族中一个古老的部落。早在明朝末年(公元1628年),土尔扈特人为了寻找新的生存环境,部族中的大部分人离开新疆塔尔巴哈台故土,越过哈萨克草原,渡过乌拉尔河,来到了当时尚未被沙皇俄国占领的伏尔加河下游、里海之滨。在这片人烟稀少的草原上,他们开拓家园,劳动生息,建立起游牧民族的封建政权土尔扈特汗国。在以后的100多年里,土尔扈特人始终保持着与清朝政府的关系。

土尔扈特人在伏尔加河流域,生活了140多年,到了18世纪60年代,他们又决心返回故土,主要原因来自沙俄帝国的巨大压力,使他们再也无法生活下去。首先是政治,土尔扈特本在汗王的下设机构扎尔固,沙俄却要改组扎尔固,削弱汗王的权力;经济上,沙俄让大量的哥萨克移民向东扩展,不断缩小土尔扈特的游牧地;文化上,沙俄政府迫使全民信仰藏传佛教的土尔扈特人该信东正教。另外,沙俄政府对土尔扈特人强制实行人质制度,不断征用土尔扈特的青壮年上战场,使土尔扈特的人口急剧减少。综述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土尔扈特的命运,面临着一个严峻的考验和选择。

在1767年,土尔扈特在渥巴锡的领导下,开了一次小型的绝密的会议,决定要东归故土。清朝乾隆三十五年秋(公元1770年),在伏尔加河下游草原的一个秘密地点,土尔扈特汗王渥巴锡第二次主持召开了绝密会议。1771年1月4日,渥巴锡召集全体战士总动员。

尽管渥巴锡等人力图对俄国人保密,消息还是泄露了。形势的急剧变化,迫使渥巴锡不得不提前行动。他们本来计划携同左岸的一万余户同胞一道返回故土。不巧当年竟是暖冬,河水迟迟不结冰,左岸的人无法过河。只好临时决定,右岸的三万余户立即行动。

土尔扈特东归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圣彼得堡。沙皇俄国女皇叶卡德林娜二世立即派出大批哥萨克骑兵,去追赶东去的土尔扈特人。同时采取措施,把留在伏尔加河左岸的一万余户土尔扈特人严格监控起来。

在渥巴锡汗的统率下,16万土尔扈特人途中打退了俄国军队无数次的围追堵截,战胜了疾病和沙漠,历时近半年,行程万余里,承受了极大的民族牺牲,于1771年7月20日回到祖国境内,全民族仅剩6万多人。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李远江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