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新中国初征奥运 周恩来批示参赛(组图)
2008年07月30日 08:56北京日报 】 【打印
相关标签: [奥运] [周恩来]

中国方面甚至动员了外交部国际司的力量,在做最大努力。

但在3月初,体总却接到了国际奥委会的复电,称体总只能作为新会员入会,而不能取代原有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因为“中国奥委会”早已“存在”了。

大家这才了解到,早在1951年年初,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已经在台湾复会。代理理事长郝更生致函国际奥委会,借口“中国奥委会26位委员中,已有19位随政府迁移到台湾”,要求将中国奥委会会址自南京迁至台湾新竹市西门街147号。国际奥委会竟也同意了这个理由。

团中央、外交部、体总的几位负责人反复商量,认为不能重新入会,必须坚持体总系旧体协改组而来,理应取得原体协在国际奥委会及各国际单项运动联合会中的地位。这是毋庸置疑、自然而然的道理。

外交部国际司司长董越千根据大家的意见,专门起草了有关参加奥运会的专题报告。3月23日,周恩来转批了报告,批示不能重新“入会”。

体总马上致函奥委会表示抗议。那段日子里,熊斗寅忙得昏天黑地。整个国际组只有他和另一位同事两个人。他们要翻译大量外国通讯社对奥运会一事的有关报道,还要与外交部国际司的同志们一起起草抗议的电报和信件,反复解释新体总与旧体协的继承关系;反复强调中国人对体育的热爱和对参加奥运会的企盼;反复声明新中国的体总管辖着全中国的体育事业,而台湾没这个资格。

但是,所有的努力收效甚微。

这时候,有人提起了远居甘肃兰州的那位老人,他现在是西北师范学院的一名教授。

董守义

这一点,熊斗寅记得很清楚。那天是他跟体总筹委会秘书晏福民赶到前门火车站接的站。他们知道,来人是旧中国体育协进会总干事,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也算个大官,架子一定不小。

这个想法可是错了。面前的长者头发花白,但腰杆挺直、面色红润,一身棕黑色中山装,神采奕奕。他很谦虚和蔼地跟两个年轻人握手,感谢他们特地来车站接他。

这位老人可不是一般人,是中国奥运史上无法被忽视的一位重量级人物。老人姓董,名守义,是中国奥委会第3位国际奥委会委员。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另外两位委员王正廷和孔祥熙,一个去了香港,一个去了美国。只有董守义一人留在了大陆。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