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资源创业 超越资源发展
2008年06月06日 15:57 】 【打印

这几年,对黄石而言,是精彩跨越的几年。经济发展大步跨越,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十五"期间,黄石GDP年均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人均GDP接近1800美元,在全省排名由第5位上升到第4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第8位上升到第3位(列武汉、宜昌之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第9位上升到5位;财政收入由第7位上升到第5位;利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总额继续保持全省第2位。

这几年,对黄石而言,是极不寻常的几年。资源和环境方面所面临的压力比预料多,生态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比预期大,黄石终结了建市史上的"三个历史":结束了能源消耗持续攀升的历史,黄石去年万元GDP综合能耗由"九五"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0%左右,下降到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4%;结束了近半个世纪的"光灰城市"的历史,黄石去年二级以上良好天气首次突破了300天,达到了310天,进入全省前3名,今年上半年二级以上良好天气又达到了161天;结束了水环境污染严重的历史,黄石最近荣获湖北省唯一的中国人居环境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奖)。

这一切的背后,都和这样一个词组紧密相连:"可持续发展"。

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也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作为一个资源型老工业城市,长期以来,黄石经济发展主要依靠钢铁、水泥、采掘等传统资源型产业的拉动,推进科学发展所面临的压力之大、困难之多,是罕见的。在加快发展的任务还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又面临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历史任务;在企业改革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又要进行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在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又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对黄石支柱产业形成的挑战。那么,黄石是怎样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发展的具体实践之中?

这几年,黄石市围绕破解资源型老工业城市转型这个世界性的难题,坚持从实际出发,始终坚持结构调整和生态建设两手抓,逐步走出了一条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扭转环境污染局面,具有黄石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国有600多座城市,其中1/4是资源型城市。纵观国内外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史,如果不及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必将难逃"矿竭城衰"的厄运。这几年,黄石坚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通过提升产业层次、淘汰落后企业、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从而实现了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产业层次,就是通过运用国内乃至世界一流的技术和工艺,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从而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增加经济效益。近几年黄石工业技改投入年均增幅高达35%,占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55%左右,先后建成了冶钢综合改造、华新六号窑、有色"双达"20万吨铜冶炼改造等一批重大项目。同时,还先后新上了西塞电厂、华新四、五、六号窑等一大批以大带小、以新代旧的项目,全面提升了传统产业的技术层次,使中心区环境状况得到根本改观。特别是冶钢改制后,新冶钢通过高强度的技术改造,加大了产品结构的调整力度,力争建成世界一流的特钢企业。在钢铁行业产品价格普遍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无论是工业产值、销售收入,还是利润税收、职工工资都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去年,实现产值82.19亿元,同比增长13%;销售收入达到75亿元、同比增长26 %;利税达4.6亿元,同比增长80%;职工工资增长13%左右。今年新冶钢为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又围绕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科技含量、推行国际化标准上了一批技改项目,在速度指标不高的情况下,实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指标的大幅攀升。

淘汰落后企业,就是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资源环境标准的落后企业、设备、生产线。黄石对全市矿山进行了综合整治,关停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五小"企业163家,淘汰了一批大中企业部分资源利用不充分、环境污染较重的生产装备和工艺,如市区华新水泥股份公司运行了半个多世纪的1、2、3号窑的彻底停产,磨机整体进行了搬迁;黄石电厂1、2号机组也进行了关停。

发展新兴产业,就是发展一批有利于结构调整的新兴产业和项目。黄石大力实施"工厂出城、企业进园、住宅进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战略,中心城区"退二进三"的加快推进,不再布点新的工业项目,逐步向园区转移,对原有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企业,一部分彻底破产后进行了三产开发,一部分在"退城进郊"过程中实行转产或改造升级。同时,还先后新上了薄板、有色铜板带等一大批资源延伸加工和医药、电子等一大批非资源型项目。所有这些,都有力推动了黄石产业的优化升级。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编辑: 燕侨
解析财智栏目由 北京华夏采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承建 栏目热线:010-63992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