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 州 采 茶 戏
2008年09月24日 18:01 】 【打印

抚 州 采 茶 戏

临川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书

 


项目类别:   戏  剧


保护单位:抚州市临川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


主管部门:抚州市临川区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印制

二○○七年六月一日


一、项目简介

抚州采茶戏在明代茶灯戏的基础上,吸取抚州当地的民歌小调发展而成,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角班、半班等阶段,因而民间习称为"三角戏班"和"半班戏"。

乾隆年间,湖北大批灾民进入赣北赣东,带来了黄梅采茶戏的"三角班"促使临川的茶灯戏很快脱离灯彩阶段,形成了一旦、一丑、一坐堂的早期三角班,演唱着尚无完整情节的单台戏。清康熙乾隆年间,抚州三角班进一步得到发展和传播,移植了民间传说题材剧目,增加了小生行当,成为正式的"三角班"。

民间初年,临川三角班艺人到宜黄学戏,角色增加了花脸行当,乐队增加了笛子、锁呐等乐器。使得三角班得以向半班发展。1938年,出现了一批有二十人左右的职业半班,开始演出连台戏和整本戏。此后,半班便以临川为中心进入了一个发展时期。

解放后,1951年建立了抚州地方剧团,随后各县专业采茶剧团相继成立了,群众业余采茶剧团也遍布乡村,采茶戏得空前繁荣与发展。抚州采茶戏整理创作和上演了大量优秀剧目,涌现了一批有影响的著名演员,曾为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抚州采茶戏的足迹远步北京、上海、湖南、湖北、福建、浙江和台湾等省市。


二、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抚州采茶戏 属  地 临川

保护单位 临川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 法  人 聂江波

通讯地址 抚州市临川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 邮  编 344000

电   话 0794-8223255 传  真 0794-8223256

电子信箱

 


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 

临川是抚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108万,其中农业人口占70%以上,面积2121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2个垦殖场,7个街道办事处,435个村委会。

临川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名人辈出,素称"才子之乡"、"文化之邦"。自宋至清,中国名人词典收入的临川名人多达130余人。


三、项目说明

分布区域    

抚州、临川、崇仁、乐安、宜黄、进贤、东乡、金溪、资溪、南城、南丰等市、县,以及吉安、赣州接壤的部分乡村。

历史渊源    

赣东大地历来颇盛"新春灯节,秋熟迎赛"之风,抚州采茶戏从茶灯戏发展而成,宋元之后,杂剧和南戏侵衍临川,明代万历年间戏班唱"海盐腔"、"宜黄腔"且演唱《临川四梦》至清朝,大批湖北灾民入赣带来黄梅腔,诸多声腔混合,加之地方小曲构成采茶戏。民云:采茶女劳作吟唱,新年灯彩组成三脚班、半班,直至建国后政府设立剧团采茶戏正式由区域得名,地属抚州,故称为今天的"抚州采茶戏"。基本内容    

抚州采茶戏是个区域性极强的地方剧种,为当地百姓所喜闻乐见。其根源来自民间茶灯戏和本地民歌小调,是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所以她健康质朴,乡情浓郁。抚州采茶戏的唱词念白大量运用了民间俗语和歇后语,通俗易懂,诙谐风趣,有浓厚的地方风格和生活气息。表演动作许多地方形似现实生活,特别是小生、小丑、彩旦,以及活泼的小戏曲人物的身段表演,似乎直接从生活和劳动中取来。


相关制品及其作品 

资料记载传统剧目近200个。详见1985年编制的《临川戏曲志》剧目调查表

新拍摄制作在民间销售的光碟50部,《蠢子卖鞋》、《斑鸠接姐姐》、《蔡呜凤辞店》等等

2001年《县官下乡》获全国第十一届"群星杯"金奖

2004年《王妈妈爱鸡》获全国第十三届群星奖金奖

 


传承谱系

 

民间采茶女劳作吟唱--节庆灯彩--形成地方戏三脚班(半班)--茶灯戏--抚河戏--采茶戏

也可视为:自娱自乐--官家所养家班--民间戏班--国营专业剧团和民间业余剧团

 

代表性传承人


历史上除汤显祖外其余不详

1860年生于临川展坪       前恢宗  男

1879年生于临川连城乡     全百达  男

1902年生于临川荣山乡     周仙斋  男

1890年生于临川河西乡     许海仔  男

另有欧阳逢春、熊元生等,健在表演艺术家易兰英(女)、万安安(女)、单冬阳(男),民间剧团的元屎眼、朱旭东、小丑、付青青、短子何桂花(女)等等。


四、项目论证


主要特征

1、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抚州采茶戏区域性极强,方言所致;

2、唱腔优美,调式众多,唱用曲牌近100个;

3、内容丰富、男欢女爱、才子佳人、善恶相报、除恶扬善、妖魔鬼怪、男盗女娼无奇不有;

4、唱腔的行腔与地方语言的音调结合紧密,字多腔少,特别讲究吐字的清晰和运腔的圆润。唱腔旋律既有悲哀缠绵的悲腔,又有许多活泼明快的小调。


重要价值

抚州采茶戏就在临川。临川是戏曲大师汤显祖的故乡,是《临川四梦》的原产地,尽管抚州采茶戏地方区域性极强,但她不孤立、不静止,她与整个中华戏曲艺术根脉相连。今人一说戏曲无人不说汤显祖,今人一说剧目无人不说《临川四梦》单从弘扬民族文化,舍戏曲何谈,说戏曲舍临川的汤翁何谈?

濒危状况    

临川有一个上百号人的专业剧团,曰"临川抚州采茶戏剧团",政府每年支付百万元以上人头费,但设备陈旧,人员老化,青黄不接,人才不足何谈发展、传承。民间戏班众多,但长期以来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随着文化娱乐元素的不断增加,抚州采茶戏面临四面楚歌,后继无人的局面,那么临川历史上的"夜伎优伶演剧、通歌达旦、计一年所费、不下数万"之描述将风光不再。


五、项目管理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1、为临川区抚州采茶戏剧团演职员工解决了工资全额拨款;

2、为23个业余剧团办理了演出许可证,鼓励传唱采茶戏;

3、已收集、纪录、整理了传统剧目50个;

4、已完成采茶戏曲谱集成一本;

5、正在申报兴建"临川大戏院";

6、为采茶戏剧团提供了一个排练基地,即剧团办公楼。

资金投入情况    

1、每年为专业剧团拨人头费130万元;

2、2004年--2007年,政府先后拨款7万元,用于组织排演。


六、保护计划

保护内容    

1、纪录下民间传唱的100个剧目,以便整理建档;

2、录制100台抚州采茶戏;

3、将民间演艺骨干建立艺术档案;

4、招收40位学员解决"后继无人"危机。

五年计划 

时  间 保护措施 预期目标

2006年 从每个民间剧团收5-10个

传唱剧本 先完成50个剧目

2007年 招10个学员学戏 2010年登台表演

2008年 收录50个传统剧目音像资料 2008年春节前完成

2009年 成立采茶戏研究保护协会 打造品牌,发展文化产业

2010年 建一个大戏院 2012年建成

保障措施    

 1、以区专业剧团为主要骨干力量,以各乡镇业余剧团为补充,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全区形成一个区、乡(镇)、村三级采茶戏表演文化网络。

2、全面开展采茶戏调研,努力挽救和挖掘老艺人的技艺,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采茶戏的剧本工作。移植、表演、唱腔,力争在3年内打造出可列入全国舞台艺术精品的品牌,扩大采茶戏的影响。

3、采取剧团与学校专业教学的办法,选择一个学校开办采茶戏中专班,培养一批优秀的采茶戏艺术传人。

4、力争社会参与,以各种合法的形式经营采茶戏产业,使其成为"才子之乡"的支柱产业。

经费预算及其依据说明 经费预算 依据说明 地方配套资金

10万 全面开展采茶戏调研,购置录音、摄像机等硬件设施,对剧目进行整理、归类、建档、存库。 2万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燕侨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新闻图片花花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