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8省区开启新高考改革,这一次能改掉“应试”的弊端吗?
资讯
资讯 > 社会 > 正文

风声|8省区开启新高考改革,这一次能改掉“应试”的弊端吗?

风声|8省区开启新高考改革,这一次能改掉“应试”的弊端吗?

风声|8省区开启新高考改革,这一次能改掉“应试”的弊端吗?

作者|熊丙奇

核心提要:

1. 这不但有利于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学科,而且,也避免“文科生”不学或少学理科科目、“理科生”不学或少学文科科目,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

2. 完整的高考改革,包括考试科目改革与招生录取改革。某种程度说,招生录取改革比考试科目改革更重要。

6月27日,第五批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内蒙古、山西、陕西、青海、宁夏、河南、四川、云南等8省区正式公布实施方案。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启动实施高考综合改革,从2025年起普通高考将实行“3+1+2”模式。

至此,我国已有29省份实行新高考改革。其中,有6个省份采取3+3模式,有23个省份采取3+1+2模式。而不论是3+3模式还是3+1+2模式,都有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取消文理分科。其出发点是重视对学生的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发展学生的学科兴趣。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选择学科组合。

而从已经实施新高考改革省份的实际情况看,要推进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在学科教育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必须在科目改革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招生录取制度改革,赋予高校更大的自主权,探索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风声|8省区开启新高考改革,这一次能改掉“应试”的弊端吗?

取消文理分科,加强通识教育

新高考改革取消文理分科,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3+3模式和3+1+2模式的前一个“3”,为语数外3门科目,所有学生不分文理,都必须学一样的语数外科目,而在传统高考中,数学是分文科数学、理科数学的。这是为了加强对学生的通识教育。

其二,3+3模式中的后一个“3”,是在物化生史地政6门科目(浙江增加了一门技术,为7门)中,可自由选择3门,可选的科目组合有20个之多(7选3则有35个组合),而不再是之前的文科必选史地政,理科必须选物化生;3+1+2模式中,“1”是指学生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首选一门科目,再从化生地政4门科目中自选2门,可选组合有12种,这不但取消文理的简单划分,而且可促进学生的学科兴趣发展。

毫无疑问,3+3模式或3+1+2模式,相比之前的3+文理综合模式,更重视学生的基础素质培养,也扩大了学生的学科选择权。以前选物化生的考生,完全可以选择物地政科目组合,这不但有利于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学科,而且,也避免“文科生”不学或少学理科科目、“理科生”不学或少学文科科目,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传统的文科生、理科生区分将不再存在。高校在招生时,也不再分文理招生,虽然3+1+2模式仍分物理类和历史类招生,但物理类不是之前的理科,历史类也不再是之前的文科,高校的专业在招生中,将提出不同的选考科目要求。

实施新高考改革,让3+3模式或3+1+2模式落地,对高中办学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要满足学生的更多学科选择权,就必须开设更多课程,并推进选课走班教学,这也就需要加强师资建设与学校校舍建设,并转变学校的教育理念。

我国最初启动新高考改革试点的上海和浙江,以及第二批试点改革的4省市都采取3+3模式,但改革实践发现,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和场地条件根本上,有的学校只能开出有限学科组合。针对这一情况,随后启动新高考改革的省份,都调整为3+1+2模式,这降低了对高中办学的要求,但要为学生提供12个学科组合选择,也是需要加强师资、课程建设投入的,一些学校缺条件,只能开出4到5个组合,采取参照文理分科的方式组织教学,这使改革的价值打折扣。

风声|8省区开启新高考改革,这一次能改掉“应试”的弊端吗?

风声|8省区开启新高考改革,这一次能改掉“应试”的弊端吗?

必须进一步推进录取制度改革才行

另外,无论实行3+3模式还是实行3+1+2模式,都是在进行科目改革,而导致我国基础教育存在较为严重应试倾向的主要因素,是按总分录取的招生录取制度。

新高考改革虽然强调要在高考录取中实行“两依据,一参考”(两依据是指依据语数外统一高考成绩与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一参考是参考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录取方式,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但是,实际招生录取,还主要是按考生的考试科目总分、排序结合志愿进行。

因此,新的科目组合设计,难以扭转基础教育的应试倾向,学生对待选科学习,关注的还是提高考分,而不是培养学科素养。而围绕获得更高的考分进行选科,也就出现功利的选科倾向。

不少学生在选科时不是考虑对哪一门学科感兴趣,而是要获得这门科目更高等级、分数。从3+3模式发展到3+1+2模式,除了考虑各省份的实际条件外,还有防止学生功利选科的考量,要求考生必须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一门。

为此,需要在科目改革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录取制度改革。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实施“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录取,关键在于考试招生相对分离。不是把所有考生的成绩按一个标准排序,而是由高校自主提出所需统一考试科目成绩要求、选科以及选科成绩要求。如北大物理专业在招生时提出,报考者语数外成绩需要达到多少,须选物理科目且达到多少成绩。这就可促进大学根据不同专业的育人要求,设置不同的选才标准,进行科学选才,而不是都用一个分数指标,差别只是分数高低不同。同时也引导学生根据升学目标大学、专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培养自己的学科素养。

完整的高考改革,包括考试科目改革与招生录取改革。某种程度说,招生录取改革比考试科目改革更重要

要在科目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录取制度改革。可在目前试点的强基计划招生培养改革、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基础上,稳步扩大试点范围,扩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权,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以此推进基础教育扭转唯分数、唯升学应试倾向,关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作者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主编|张丰

本文系凤凰网评论部特约原创稿件,仅代表作者立场。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