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娃送英美留学,让别家孩子上街攻击警察,良心不会痛吗?
资讯
资讯 > 港澳 > 正文

自己娃送英美留学,让别家孩子上街攻击警察,良心不会痛吗?

1日下午在香港荃湾,一群所谓的“勇武派”手持钢管疯狂袭击警员。警员在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时,开枪击伤了冲在最前的暴徒,应声倒地的黑衣人是个中学生。回看网上流出的现场视频画面,只要不心存偏见都能作出判断,警员当时开枪完全合理合法。这也是修例风波发生3个多月以来,警方首次向极端分子使用实弹射击。

说实话,听到这个消息我并不吃惊。因为之前警方已经多次朝天鸣枪驱散暴徒,而在前一天的警方下午4点发布会上,警队公共关系科总警司谢振中已经呼吁各方要和平、合法地表达诉求,并说近期发生的暴力行为已经跟恐怖主义行为越行越近。

港岛媒体普遍认为,警方这一枪可能会影响局势下一步走向。 因此,各方都应该冷静下来想一想,如果不尽力让局势逐步降温,而是放任暴力继续失控放大,那么无论是警方还是暴力示威者,生命受到威胁的几率只会越来越大。

在港的这段时间里,我总有一种感觉,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香港社会、国际社会总有一些人给这些年轻人不切实际、不负责任的“英雄感”与“成就感”,使他们在攻击警方、打砸烧时完全没有负罪感与愧疚感。我想,在香港社会日益无法忍受无休止的暴力、特区政府回应民生与倾听民意的当下,各界是不是应该努力把这些年轻人拉回正轨,让他们不再钻牛角尖、不再一条道走到黑?

最起码的一点,那就是“和(平)理(性)非(暴力)”应该果断地与所谓“勇武派”“割席”,向后者发出“暴力不能为香港全社会所接受”的信号。曾几何时,有些人把“和理非”与“勇武派”看作是“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往往是下午“和理非”游行,晚上“勇武派”上场。但如今看来,黑衣人的行径早就不是这个社会要不要民主的问题,而是这个社会接不接受暴力统治的问题。作为亚太金融中心,社会稳定与法治完善一直是香港引以自豪的立城之本。如果任由暴力劫持整个香港社会,伤害的不仅是这些无知的年轻人,更是整座城市的未来。

还有,就是那些反对派。这段时间以来,媒体镜头都放在了冲突现场,反对派的声音似乎少了点。他们是在用这种和稀泥的暧昧方式支持黑衣人,还是躲在幕后企图“坐享其成”?诚然,如今泛民政客多沦为风波的配角,但不代表这些有头有脸的人物完全失去了政治影响力,看着身处险境的孩子们,更不应该漠视自己的社会责任。

当然,我也在想,或许真有人希望看到流血、看到伤亡,这样就能火中取栗,谋得更多的政治利益。因此,在一些港岛内外社交平台上,还有人不断煽动年轻人上街对抗,甚至叫嚷“以眼还眼”“以命换命”。只是,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美国、英国去留学镀金,让别人家的孩子“上前线”攻击警员,这是不是有点不道德,难道良心不会受到谴责吗?

或许是“沉默的螺旋”的原理,舆论场上对“勇武派”说“不”的还是少了一些。 但我身边这样的例子不少:去冷清的商店买东西被请了出去,店员无奈地说“马上要示威了,所以要落闸(关门)”。坐在出租车上,司机看着前面道路被示威者占据,不得不掉头驶回。酒店清洁工阿姨望着楼下黑压压的人群直摇头,甚至说这些人“中了什么毒”,并嘱咐我“出去一定要当心点”。这些都让我坚信,黑衣人背后的支持者,绝对不会像他们自我想象中的那么多。

这段时间,在与当地人聊天时,我总问他们:“等这事结束后,你有什么打算?”对方总会很高兴地跟我讲计划。当我接着问他:“你觉得这件事怎么结束、什么时候结束”,对方兴奋的眼神总会逐渐黯淡下来。作为一名记者,我在香港的采访总会有归期,但对于当地人来说,日子还得一天一天地过下去。

既然日子是自己的,那最后还是要靠自己来把握。不是吗?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