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山洪大灾的背后,原来是这个原因
资讯
资讯 > 正文

贵州山洪大灾的背后,原来是这个原因

null

(⊙_⊙)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地球知识局

NO.1099-贵州多灾多难

作者:赵百灵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

贵州西部最近出大事了。

根据新华社发布的权威消息,7月23日发生在贵州六盘水水城县鸡场镇坪地村岔沟组的山体滑坡,已经造成了15人死亡,30人失联。专家估计,滑坡到小小村民聚居区的土石达到了200万立方米,能装满两个多水立方。

类似这样的新闻,在贵州颇为常见。这个拥有壮美喀斯特地貌、汹涌江河、丰富矿藏的省份,同时年年都要因为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上全国新闻。

null

贵州泥石流高易发区域主要分布范围

这是怎么回事呢?

河岸边的灾难

2008年,期刊《贵州气象》刊登了一篇由贵州省气象台发表的文章,对贵州境内的几座重要城市:贵阳、安顺、六盘水在历史上的山洪灾害情况做了普查。论文将山洪按照不同的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做了特大、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的分类。

划分依据参考

《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试行规定》

null

其中特大型的定义非常严格:受灾死亡人员达到100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0亿元以上。这样的损失放在贵州可能能让一个县级单位崩溃。所幸80年代到2008年,全省并没有发生这样严重的灾害,主要以中小型灾害为主,并伴有少量大型灾害。本次发生在水城县的灾害,也属于国家标准中的中型灾害。

列举三个县2018年的地区生产总值

如果遇到一场特大型山洪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null

统计结果显示,1981~2008年,仅这三市辖区内发生的灾害就达到了120次,造成了30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逾15亿元。各市各年代的灾害发生总数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出21世纪的山洪类灾害明显变多

但这并不完全是因为灾害本身

更多灾害被记录很可能是通信技术进步的结果

null

不过这张图还不能说明所有的问题。

表面上看,省城贵阳和省西陲的六盘水(也是本次灾害地区的上级单位)发生灾害的次数差不多。但在灾害的具体量级上,六盘水的等级明显较高。在这近30年的时间里,六盘水发生的大中型灾害比例高达46.5%,远高于贵阳的31.0%和安顺的28.6%。

每座城市的红色和橙色部分相加

就是大中型灾害的总比例

可以看到六盘水的中型灾害比例异常高

也从侧面反映了黔西的地质情况不稳定

null

而在更详细的普查中,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全省境内的内的一些重点灾害地区。六盘水水城县名列其中,其他还有盘县(现六盘水盘州市)、安顺关岭、镇宁、贵阳修文、息烽、开阳等县级单位。它们的灾害总次数达到了75次,占普查总数的62.5%。

大山之间的贵阳-息烽

(图像来自Google map,DigitalGlobe)

null

这些地区的共同特点是位于乌江中上游地区或者南北盘江的上游,正是大河收纳小支流的阶段,水网特别密布。猫跳河、鸭池河、打帮河、巴浪河、水果河等当地重要次级河流都是在这些地区汇入干道的,再加上贵州山区的海拔落差,水流既大且急。像全国闻名的黄果树瀑布,就位于安顺镇宁和关岭交界。

值得一去

(图片来源@耳东)

null

这还只是三市山洪的统计数据。在贵州,山洪往往会引发更恐怖的泥石流灾害。据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探设计研究院郭维祥等介绍,仅在1989年一年,贵州发生的泥石流就达到50处,总伤亡150多人。

而近几年最严重的泥石流灾害则要数2011年黔西南望谟泥石流。

在这种地形大搞基建也是非常不容易了

(贵州黔西南-望谟)

(图像来自Google map,DigitalGlobe)

null

2011年6月5日夜间,当地突降暴雨,全县8个乡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山洪泥石流,总受灾人数达到了13.9万,其中37人死亡,15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8.6亿元。泥石流不仅直接冲毁了当地道路,还把山上的树木土石堆在了交通要道上,救援队进入各乡镇救灾时必须不断开路,严重拖延了救援时间,很多伤亡者就是在无尽的等待中离开人世的。

显然这种在贵州很常见的房屋

在泥石流面前防御是非常乏力的

(图片来源@阿伟老板)

null

贵州怎么就这么多灾多难呢?

泥石流的三根支柱

恐怖泥石流的形成,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利于泥石流发生的地形条件;松散的表层土石树木;短期内充沛的降水。而贵州刚好完全满足这三个基础条件,几乎是教科书式的山洪泥石流爆发地区。

先来看利于泥石流发生的地形条件。

一般而言,15~35°倾角的山坡最适合泥石流发育。在这样的倾角下,坡上土石最容易受到雨水冲刷松动,进而在重力作用下从山上滑落,形成灾害。如果倾角更大,就不仅是泥石流这么简单,还会有土石崩塌的危险。

险峻,首先是险

(北盘江两岸的峭壁)

(图片来自wikipedia@Glabb)

null

很多人都知道贵州“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但也许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个数字还是低估的,贵州的山地面积占到了全省陆地面积的95%,而且这些山地还不是普通发育形成的山地。贵州位于云贵高原的东部倾斜地带,地形褶皱非常明显,大量山地都有很大的倾角。

八山一水一分田

已经是大大高估了水和田的比例

不过作为山地省,同时也是水利大省

null

贵州的山地遍布大倾角坡面,在千万年雨水的冲刷下,还形成了大量密集的干沟和河谷,地质侵蚀情况非常严重。这些谷地对于山区居民来说既是水源地又是生活区,可它们同样也是泥石流要走的通道。居住区正好挡在泥石流势不可挡的通道上,一旦出事就什么都晚了。

即使境内最大的河流乌江沿岸

绝大部分区域也都不能用作耕地

(贵州境内乌江沿岸)

(图像来自Google map,DigitalGlobe)

null

再来看构成泥石流的物质基础:松散的土石和树木。

贵州的喀斯特地貌甲天下,省内喀斯特地貌占到了60%以上。这种地貌一般出现在碳酸盐岩密集的地区,在溶解有二氧化碳的水流的冲刷下,石头中的碳酸盐(比如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的石灰石)会被微量溶解。长年累月的溶解破坏了石头本身的结构,形成奇形怪状的溶洞、天坑、石笋等等。

如果不是独特的地貌条件

也不会有黄果树瀑布这样的奇景

(图片@耳东)

null

喀斯特地貌当然是很美丽的,已经成为了贵州的旅游招牌,但当喀斯特地貌发育过度时,就会出现被称为“地球癌症”的石漠化现象。顾名思义,这种变化和沙漠化类似,都是几乎不可逆的,在形成石漠的地区山体表层无法形成植被,水土保持能力极差。

贵州境内土壤侵蚀较为严重的区域

null

而没有植被保护的下一个后果,就是裸露的石头被水蚀或风化。碳酸盐本来结构强度就低,经历风化后很容易变成碎屑,最终成为悬在贵州人头顶的一柄达摩克里斯之剑,只要遇到暴雨,就随时会跌落。贵州山区在非暴雨季也经常道路不通,也是因为这个道理。

如果不是有植被保护

这样的山路未必保得住

(贵州-晴隆二十四拐)

(图片来源@杔格)

null

而当倾斜角很大的山坡与巨量固体物质组合后,又会在行进过程中下切河床,对河床沉积物形成搅底,带动更多固体物质,甚至冲击河岸。所以在贵州,要防治山洪泥石流,不仅要加固山体,还要进行河工改造,实在是一项耗资甚巨,又因为人口居住分散而布置困难的大难题。

河水总是在复杂的地形中七拐八拐

是人民的生命之源也是生命威胁

(图片来源@阿伟老板)

null

陆地上的基础条件如此,只需要一场暴雨就能点燃这个火药桶。而贵州偏偏又是一个夏天雨水极为充沛的地方。

我国西南地区大气中的水汽来源非常充沛,一共有三股:

其一是绕过青藏高原南侧被挤到云贵上空的印度洋水汽;其二是穿过中南半岛北上进入西南的来自南海的水汽;其三是来自太平洋由东南方向进入西南地区的水汽。三股潮湿空气在云贵两省上空会合,其影响范围可远达四川中部和重庆。

null

而在来自西北新疆的高压带的影响下,冷空气前锋也差不多位于这一地区。有时,贵州还会遇到从蒙古高原经河套平原南下,穿越秦岭达到川渝地区南部的冷空气。温暖潮湿的空气遇上冷空气,一下就转化为了降水,可以说贵州到了夏天就不缺下雨的原材料。

贵州年均降水大致分布

即使在贵州降水量最少的区域

都比华北地区要多很多

(蓝色为降水量最大)

null

种种因素,让贵州自古以来就是山洪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重灾区。

不可不提的人为因素

以上我们介绍了让贵州常年身陷山洪、泥石流等暴雨衍生灾害的自然因素。但其实随着贵州社会经济,尤其是工矿企业的发展,对贵州本就脆弱不堪的地质基础又是一次打击。

贵州的基建水平已经冠绝全球

但工程安全事业仍然任重道远

(图片来源@阿伟老板)

null

贵州是中国西南重要的矿产区,工矿业也是当地的重要经济支柱。全省有矿山近6000座,可供开采的矿业资源主要包括煤矿、磷矿、铝矿、汞矿,以及少量稀土金属矿。其中,煤矿资源主要集中在贵州西部,从黔北到盘州都有分布;黄金等贵金属分布在贵州西南部;还有集中在中部的磷矿和锰系铁矿,可谓全省处处都是宝。

null

但贵州的矿业整合水平不高,小矿在过去很多年里都是当地的主流。这些小矿游离在政府监管之外,靠破坏性的开发盈利,对当地环境和工人健康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在山洪泥石流等灾害中也有相当的影响。

可以说是大矿遍布,小矿无穷了

(图像来自Google map,DigitalGlobe)

null

null

null

null

贵州省地矿局第二工程勘察院的邵林、李军发现,贵州的工矿企业主要有两个生产特点:

第一,地下采矿会产生大量废弃渣土,这些工矿垃圾往往没有得到妥善处理,一般就堆在矿区周围的坡面和沟谷中。当泥石流发生时,这些渣土就会成为泥石流的固体原料,加剧其破坏力。实际例子是当时务川汞矿和铜仁汞矿等矿区周围堆有数万立方米的松散矿渣,而其沟谷下游有居民区,一旦爆发山洪后果不堪设想。

第二,是地面采矿活动大面积剥离地表土层和植被,加速了矿区的水土流失进程。他们发现在普安县老万场金矿、安龙县戈塘金矿、晴隆金矿、镇宁县重晶石矿等矿区,土壤侵蚀强度都为剧烈,每年雨季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可达每平方公里6000吨。

就更别提盲目开采导致地面/山体沉降,造成的陡坡失稳,在非雨季也会造成的山石滑落、塌方等问题了。

如果说贵州泥石流频发是因为气候地理环境决定,那么泥石流每每能造成巨量的损失,这些小工矿企业,则必须对此负一定的责任。

贵州近年来经济进步明显,省城贵阳更是将自己打造成了网红旅游城市,让很多中国人心生追慕之情。但这还只是发展的第一步,全面整顿省内灾害防备机制,尽力抵抗天灾,严格杜绝人祸,是贵州走向更好明天的必由之路。

天佑贵州。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来源@耳东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地球知识局

END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