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千亿首富”父子投案:投资者血本无归,承诺抵债的房子根本不存在
资讯
资讯 > 正文

河北“千亿首富”父子投案:投资者血本无归,承诺抵债的房子根本不存在

5月18日,石家庄市公安局裕华分局公告称,卓达集团实际控制人杨卓舒、杨汗青向公安机关主动投案,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目前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这一消息,宣告了“卓达神话”的结束。但杨卓舒和卓达的神话,却在近30年的中国房地产发展轨迹中投下了一道深深的影子。民营企业依靠民间集资做大做强的荣辱兴衰,都在卓达身上依次演绎。

奇迹从早年上演,转折却发生在2015年。这一年,卓达展开全国性的“装配式建筑新材”市场抢攻,同时以高利率吸收民间资金,撑过了几年的险滩激流后,最终巨轮沉没,留下数十万血本无归的债权人。

杨总投案

业务员郭昌前一天还在给人介绍卓达投资方案,5月18日,一张从手里即蹦出的“杨卓舒、杨汗青向公安局主动投案”的蓝底白字警方通告,把他心中的一座山给炸塌了。

河北“千亿首富”父子投案:卓达神话破灭,投资者血本无归,承诺抵债的房子根本不存在

伴随“杨总投案”的消息,债权人的电话、信息密集轰炸过来,第二天,几乎所有的业务员统一关机消失。郭昌不知所措,“我的心里很乱。”

“我脑子都蒙了,不知道怎么回事,事先也没听到消息。”韩雨燕是个忠实的卓达员工,在卓达的七八年里,她自己也投了几十万,即使近两年工资都快发不出了,他们还坚守岗位,希望尽力帮助公司渡过难关。

哪怕被公安机关定性为非法集资,韩雨燕依然相信杨卓舒。“任何企业都要适应时代发展,要转型。这不是搞新材的错。”她也不认为卓达是非法集资,“马云开始创业的时候,也不是到处借钱?”她把问题归咎于2015年年末开始的投资人挤兑潮。“小部分人一挤兑,资金就收不回来了,影响了后面的返利。”

韩雨燕强调,在资金链断裂以前,投资者的返利都是如期给付的,“卓达从来都是讲信誉的”。她还说,公司出了问题的这3年多里,杨卓舒一直在想办法。“杨总每天都拖着病痛的身体,想挽救公司,想办法给大家还钱。”

河北“千亿首富”父子投案:卓达神话破灭,投资者血本无归,承诺抵债的房子根本不存在

卓达房地产集团实际控制人杨卓舒

在大部分债权人看来,是2015年11月的那篇报道,戳破了卓达高回报投资的神话。也是从那时起,卓达开始朝不保夕,直至最后命悬一线。这3年多时间里,一部分债权人每日期盼着卓达还钱,毫无进展。

知情人士汪小敏的朋友韩东,在2015年初时也打算投资卓达,在省委上班的另一个朋友秘密告诉他,“省里准备处置卓达,风险大,不要投。”韩东及时打住。后来,这一“处置”一再搁置。

“说实话,大部分人还是不希望卓达倒下的。都希望它能把项目做大,还大家的钱。”卓达的领导和业务员一再安抚,“不要闹,把卓达整垮了,钱也回不来。对大家都没好处。”收不到利息,眼看本金也拿不回来,债权人们一次次焦虑,但许多人依然选择相信卓达和杨总。“我们说,不要催,卓达是有信用的。不要太逼它,要给它喘气、挽救的时间。”

就在“主动投案”的前几天,业务员还在坚持给投资者们打气,朋友圈传播着一张杨卓舒在办公室吊水坚持工作的照片,配文“我们杨总好辛苦啊!”似乎没有什么预兆。5月18日,警方通告杨氏父子“投案”后,黎东方判断,“不可能主动投案,肯定政府不知道约谈多少次了,双方商量好的最后解决方案。主动投案只是个说法而已。”

河北“千亿首富”父子投案:卓达神话破灭,投资者血本无归,承诺抵债的房子根本不存在

投案前几天,业务员们朋友圈散播着杨卓舒带病工作的一张照片。

走上集资之路

“我们坚决支持卓达,我们感恩卓达。”2015年11月的一次舆论危机后,大量卓达老客户在镜头前表态。一位从2007年开始就追随卓达的老大妈称赞卓达的“守信”。另一位大爷则祝福“卓达这艘航船勇往直前”……

这些投资者并没有昏头。他们这些自发的表态也不同于一般的集资诈骗、P2P投资投资者,因为卓达确实曾做过大量的实业,并给投资者带来了高质量的回报。20多年风生水起,根基与信誉并存,是卓达不同于一般非法集资案例的特殊之处。

杨卓舒于1952年12月出生在黑龙江省肇东市。1993年7月,原为《河北日报》一支笔杆子的文化人杨卓舒审时度势,离开发行处副处长职位,下海经商,筹集10万元资金创立卓达,进军房地产行业。此后16年,卓达始终在房地产、酒店、农产品领域劈波斩浪。卓达的小区以其质量和服务赢得了市场。卓达书香园小区于2001年被评为“石家庄十佳生活小区”;2004年,卓达玫瑰园获得建设部评审的“全国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

“我们住了十几年都没收过物业费,石家庄还有哪个小区可以这样?而且小孩上学还给助学金。”一位业主道出了卓达成功的一个秘诀。石家庄知情人士汪小敏说,书香园、玫瑰园等品牌小区的高质量、低价格、终身免物业费、奖助学金等,让卓达在石家庄独占鳌头。“一说卓达的物业,就是一种可以信赖的象征。”

河北“千亿首富”父子投案:卓达神话破灭,投资者血本无归,承诺抵债的房子根本不存在

卓达旗下小区优质的福利物业,曾是卓达建筑品牌的信誉资产。

即使是房地产行业的起步时期,财富也如同造山运动一样迅速隆起。2001年,杨卓舒被世界财经杂志《福布斯》评委中国大陆首富企业家第15位,此后连续多年位居前列。“中国改革十大新闻人物”、“中国房地产十大新锐人物”等一系列荣誉纷至沓来。

2005年,卓达太阳城联排别墅住宅小区再次闪耀河北,并连连获奖,其中一个是“中国人居文化典型楼盘。“太阳城,这个名字来源于柏拉图《理想国》,”汪小敏说,“杨卓舒出身于报人,富有书卷气质,他搞的很多项目就带有一些理想主义色彩。”接着,卓达星辰、卓达山水园林等项目相继落成。按卓达自己的说法,2007年,卓达在中国房地产企业200强中位居第11位。

从2004年开始,卓达曾连续11年冠名《燕赵都市报》主办的“感动河北”年度人物评选。此外,他三次荣获“中华慈善奖”,两次当选“中国十大慈善家”。直到2015年,这一冠名资格被临时替换。

然而,杨卓舒通往“首富”之路,也是集资之路。据媒体报道,最早的一次是1993年,杨卓舒在《石家庄日报》登出整版广告,以低于市场价400多元的“1588元”销售卓达别墅,迅速获得5千万融资。这是卓达融资模式的起点,也贯穿了它的生死全剧。

汪小敏说,杨卓舒并非没有想过上市。“当年他谋求走资本市场,但第一次上市失败,他就对资本市场彻底失望。决定不走万科、恒大那样的上市之路。”

杨卓舒似乎要用一种土办法,来证明民营企业的生命力。此后他一直坚持走民间借贷之路。幸运的是,处于房地产发展的黄金期,市场需求和回报率都走在高位,不管黑猫白猫,杨卓舒凭借品牌价值和市场回报,撑起了“卓达地产帝国”,并给投资人带来持续的利好收益。

“他搞的房子供不应求,只要能把项目拿下来,房子盖起来,就不愁卖。”汪小敏说,老一批的投资人从卓达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返利,“他的回利每年高达20%,每次都能如期兑付。”

与此同时,卓达的民间融资范围也越来越大。

然而,2013年后,房地产行业遭遇寒冬,房市持续滞胀,利润率下降,卓达无法再维持过去20年的神话。伴随而来的,是回款萎缩,资金链断裂。但这次,卓达没有选择收缩,而是转战另一个“神话”,新型建材。

卓达新材“二次革命”

2015年,杨卓舒已经62岁。他开始高调开拓新型材料的转型之路。

2015 年末,住建部发布《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决定在2016 年全国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随后,住建部又发布多个纲要和文件,提出未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要求、标准和示范项目名单。

2016年9月,国务院出台指导意见,随后,30多个省也出台规划和配套政策。杨卓舒认为,这是走出房地产低迷市场的契机。杨卓舒对新型建材的“眼光”由来已久。早在2011年3月,卓达注资3亿,在山东威海成立子公司,卓达新材料科技集团(以下简称卓达新材)。按照历史经验,他加大了民间融资力度。

2015年5月28日,一份卓达新材的红头公告飞散在石家庄大街小巷。这份公告有一个超长标题,《请您认真阅读以下条款,您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不是一份广告,这是一个公告,它可能改变您和您家几代人的命运》。

河北“千亿首富”父子投案:卓达神话破灭,投资者血本无归,承诺抵债的房子根本不存在

2015年5月,卓达新材向全社会发出的一份声情并茂的集资公告。

正文5段,前四个均以“!”结尾,称“卓达新材节能减排、防火阻燃、防水耐浸不变形、超强抗震、养生保健、延年益寿”,将带来“房地产业的一场革命”。

公告还称,参与卓达新材就是爱国、帮助中国经济腾飞,加上中国每年有15万亿的建筑体量,新材的利润、市场巨大,是“财富蓝海”。在这份公告中,卓达科技三次强调该公告具有法律和合同效力。

某种意义上,这份公告开启了卓达生命的下半程,也引领了近3年半以来数十万卓达债权人的命运。

事后看来,近3年半时间里,卓达新材在全国范围内圈地、签约,大撒网式布局,无异于一场大跃进。

卓达在石家庄周边四区县同时开建新材工厂,定位石家庄为“中国绿色建材之都”。但此时,石家庄只是卓达版图上的弹丸之地,远不足以代表卓达。

仅仅2015年下半年,卓达新材就全面开花,投资和进驻全国数十个城市的开发区,在邯郸、邢台、黑龙江哈尔滨、内蒙古乌海、福建漳州、山东威海,陕西渭南、云南曲靖、海南屯昌等地,大建新材生产基地。

几乎同步,卓达在湖北、江西、湖南、重庆、天津、海南铺开旅游、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绿色农业、港口建设运营等板块。

集资,成了卓达最重要的任务。在石家庄,卓达开通太阳城、卓达新材等多个投资理财项目,开出20%-30%的年化收益率,并计划于2016年上市。例如,投资100万可获22%的利息,以及相当于本金金额2%的配股,如果2016年未能上市,配股实行5倍回购,这样,100万的投资可获得32%的利息。500万以上投资的收益率则高达34%。

2015年,卓达新材投资理财在石家庄人心中投下了一颗原子弹,到处是卓达营销店,广告传单像雪花一样飞舞在大街小巷。当年,卓达的业务员告诉记者,已有40万人投资,资金超过百亿。“在石家庄,哪怕你没有往卓达投过资,你认识的人里,也一定有人投过。”汪小敏说。

河北“千亿首富”父子投案:卓达神话破灭,投资者血本无归,承诺抵债的房子根本不存在

卓达投资理财营销店曾在石家庄一片红火,遍地开花。

杨卓舒给股东打气:中国每年有50亿平方米新建建筑,总市场价值15万亿元以上,“我们也不能说满了,15万亿元市场都归卓达,但我们要拥有三分之二。”销售员嘴里,当年卓达新材的订单总额已在2万亿以上。

与此同时,卓达不遗余力宣传卓达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高科技材料“FR墙体”。在官网上,卓达称已向国家专利局申报专利11295项,其中发明专利1196项,获专利授权证书4609项。

在卓达业务员的口中,卓达的混合胶新材是一项“颠覆性的产品”,建造100层的高楼,完全替代钢筋水泥建筑,应用前景广泛。但这经不起专业和实践的考验。卓达重点聚焦的装配式建筑,早在20世纪60年代便在西方国家流行,装配方便、效率高、造价低,但一般只用于3至5层的建筑。

“装配式建筑适合盖小别墅,但中国都是高层建筑,根本没有市场空间。”汪小敏说,此前,卓达曾计划投建220层的长沙远大中心,宣称在多少天内建成。“万科恒大那种超大型开发商盖的楼都不是装配式建筑,他怎么能搞成?”而实际上,卓达新材产品的价格也并不低,“我一个朋友造一个200多平的别墅,内部价,花了六七十万。这还不如自己盖啊!它除了节省时间,基本没有成本优势。”

在官网、媒体、公众号上,卓达努力维持着签约和订单的繁荣假象。“我一个朋友以电气工程师身份进入卓达结果不干专业的事儿,反而让大家想办法开拓装配式建筑市场,说拉一单提多少钱,卓达微信号最后一篇文章还在呼吁社会给卓达新材拉广告,”汪小敏说,“全员跑市场,这个市场还是没跑起来。可见这种生意难做到何等程度,什么商业秘密都不要了。”

大放卫星

在卓达前期声称的2万亿订单中,包含俄罗斯、刚果金等国的项目。卓达称,2013年1月,卓达与俄方签署俄罗斯保障房建设协议,卓达年参与6000万平米,年总价值6000亿人民币。而到2018年,中俄双边贸易额才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7394亿人民币。事后,两国均否认存在这样的双边协议。

杨卓舒无疑对卓达新材的市场前景做了过于乐观的估计。为了给民间融资鼓气,2015年4月10日的股东见面会上,他夸下海口,第一,政府包销卓达产品,“这在全世界、在世界,是闻所未闻的。只有卓达新材,地方政府是敢于包销,必须包销,必须大力推广。推广是本分,是责任;不推广不包销就是失职。”第二,政府帮助卓达搭建融资平台。第三,卓达起步就是万亿,“我们将垄断性地占有市场。”

他告诉股东,“拥有1万原始股,将来可能变成10亿原始股”,而当年投产的邯郸新材厂,价值就达“2400亿”,利润“1000亿”。最后,大家举杯,一起高呼“相信杨总”。

河北“千亿首富”父子投案:卓达神话破灭,投资者血本无归,承诺抵债的房子根本不存在

2019年3月14日,卓达邀请一家评估机构所做的资产评估报告,称卓达资产有1099.68亿。

表面看来,杨卓舒在建厂生产、签约订单和民间集资上三管齐下,但实际效果却漏洞百出。涉及卓达的数十个主要子公司和大股东,都在天眼查上留下了大量失信记录。但某种程度上,杨卓舒赖以自信的“政府包销”却也有一定依据。

汪小敏说,全国多地政府都有推广装配式建筑的规划和任务,这也是卓达疯狂签约和对市场自信的原因。卓达高唱,“卓达模式在全国遍地开花”。百度搜索键入“装配式建筑、卓达、政府签约”,可以看到大量卓达与地方政府、央企国企签单的新闻。就在投案的一周前,5月13日,杨卓舒还出席了与央企中铁建工集团的装备式建筑新材签约仪式。

2016年10月,卓达与湖南娄底市达成全域城市化项目合作,杨卓舒承诺,“在娄底布局卓达绿色装配式建筑3亿平米产能,将为娄底市创造7500亿元产值,直接吸引100万农民就业,间接再创造100万个就业机会。”而当时,娄底的官员现场表示,“娄底全域现有430万人口,城市人口仅有几十万人。”当年,娄底市的GDP也仅有1400多亿。

“极其夸大,动不动就好几百亿,几千亿,这不是扯吗?难道这市场都是你卓达家的?”汪小敏自己也曾投入几十万,后来见势不妙,及时止投,免于后灾。

失路英雄“座山雕

但赵秀梅就不幸运了。出生于1958年的赵秀梅,比杨卓舒小6岁,她自己也做企业。2001年,她花60万预购卓达的一个商铺,剩下的60万,听从业务员的建议,作为投资本金,从此登上卓达大船。

从2011年至2013年,赵秀梅几乎每个月都往卓达投钱,“今年挣了10万我就存10万,明年挣了20万我就搁20万,就这样一直跟着它走。”利息浮动在6%到10%,她也能如期收到。

十几年形成的惯性信任,让她觉得卓达是一艘永不沉没的巨轮。后来利率升高,不少同学、朋友前来咨询,赵秀梅作保,大家把钱放在她的名下,投入卓达。多年来利滚利,每次她都把本金连同利息续存续投,前前后后投了100多笔,总额1200多万。

作为高端客户,赵秀梅每年都受邀到山东威海的卓达新材厂考察。从企业家身份眼光,她看出了新材厂的种种问题。“热压形成新材,至少要有污染,但我看不到热气腾腾的生产车间。有工人,但没有料场。他说一产出就拉走,但我也没看见大型停车场……”赵秀梅在车上提出了一系列的质疑,只得到对方的白眼和冷漠。

陷入卓达集资的人,大部分都是年过五旬的老人。后期挤兑风潮,加剧了情况的恶化。

大多数债权人,都把2015年11月5日一家媒体的曝光视为卓达崩段的转折点,他们称为“出事儿”。随后,发生了60多名卓达民工有组织赴京围堵该媒体事件。汪小敏至今对此事耿耿于怀。

“报道出来后,卓达请了一堆媒体人吃饭,给出主意。大家纷纷献策,给了好几种方案。结果,一条没用,不知谁定的这一招。大家都很惊讶,怎么这么搞啊?觉得被涮了。”汪小敏说,这次不明智行为造成的后果,反过来打击了债权人的信心。

“财富到了那种程度,谁也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后期他是个绝对权威,大家都围着他转。他说的话就是圣旨,变得不可一世。”汪小敏评价,富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杨卓舒,独断专行,“变得有点座山雕的感觉”,这种风格也是造成失败的因素。

卓达有过多次起死回生的努力。2017年,已经疲软的卓达出奇地拿下了石家庄黄金地段的“宋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卓达借机再向投资者开出高利率回报条件。“东南二环交叉口,多少全国地产豪强虎视眈眈,结果卓达把那么多有钱的地产商PK掉了。”汪小敏说,原本卓达想借宋村项目起死回生,但不知为何,后来黄了,把更多的债权人拉下了水。

2003年左右,一位河北的官员任职海南,把一批河北开发商请到那片不毛之地。杨卓舒凭借魄力,在三亚开发了著名的“东方巴哈马”项目,2006年起卖时,房价只有三四千。2010年,海南岛获得国家国际旅游岛身份,地价暴涨,东方巴哈马大赚,为正面临第一次巨大兑付危机的卓达注入了一记强心针。

几年后,杨卓舒转投装配式建筑市场,却没能让卓达起死回生。汪小敏说,“他成于政策,又败于政策。”

化债,挤兑与崩盘

2015年以后投资的债权人,自动把自己区分开来。因为他们是在卓达“出事儿”,即发生挤兑潮前后跳入火坑的。此前的债权人还得到过一些返利,他们则血本无归。石家庄教师周晓东即其中之一。

2015年3月,在领导站台、各种广告、媒体传播等宣传的作用下,周晓东的母亲和妻子动了心,分三次向卓达新材投了三笔钱,共33万。当时,卓达在石家庄周边的鹿泉、正定、灵寿、行唐4区县和邯郸市建了多个大型新型材料产业园。

“河北电视台天天播卓达新材广告。省里领导亲自剪彩,经常考察卓达新材的厂子。”至于全国各地地方政府来卓达新材厂考察、签订单的新闻,更是家常便饭。这种情况下,大量河北人相信了卓达新材是一个有前途、有回报的投资对象。

周晓东的妻子与卓达签了一份《卓达新材投资协议书》。卓达要求,投资最低10万起,利率20%-23%,投资金额越大,利率越高。

许多人都是冲着卓达多年的信誉、杨卓舒的口碑而去的。周晓东记得那时石家庄的盛况,“当时石家庄的超市、胡同、店面,全都是卓达新材的投资广告,就像传销一样发那些报纸、传单。

”早年许多人得利的事实,也增加了人们的信心。“以前卓达的农产品、酒店等投资产品,从没有失过约,信誉在那里。而且大家看到国家提倡绿建,新材厂又确实在建,就信了。”许多投资者也开始拉人入伙,“介绍一个人投50万,当期就给你2000现金。互相拉。”

2015年9月,周晓东妻子收到了第一笔10%的返利。此后再也没有入账。王勇更惨,2010年形势大好的时候,就有朋友劝他投钱,他胆小,没敢投。“2015年经不住诱惑,第一次入,就崩盘了,一点利息也没得到。”

为了取信于投资者,卓达每年都邀请一批客户到山东威海的厂区参观。周晓东只是小客户,没有像赵秀梅那样亲自去,但他看到了不少视频,“板材防火、防震、承重实验,但那些都是作秀,经过处理的,只是老百姓难以识别。而且很多大网站也发布,政府也支持。”

2015年11月后,卓达开始出现一波挤兑潮,但从那时到今年5月18日的3年半里,卓达债权人反应的问题一直未获立案,石家庄政府派出了一个非正式的“卓达问题帮扶组”,后改称“处置组”,私下处理债权人兑付问题。

河北“千亿首富”父子投案:卓达神话破灭,投资者血本无归,承诺抵债的房子根本不存在

近期的石家庄,受卓达事件影响,连医院都在提醒人们远离非法集资。

周晓东说,帮扶组给出的方案被前后改变了3次,“返不了钱,就强迫改合同”。第一次改成“4个1,1个6”,即前两年每半年给10%,剩下60%三年给清,相当于三年还款计划。但第一次付款到期时,合同又变更为“一年无忧”,即一年之后本金利息一次还清。一年后合同再改,实行“以房转债”,又称“以房化债”。很明显,这是拖延战术。

“没现金,但卓达还有地、有房子啊。以房化债,就是卓达拿不出钱,就给我们同等价格的房子。”帮扶组提供的化债表上,周晓东匹配的是位于威海文登区著名的香水海四期房子。但他们先后去威海管委会、石家庄住建局调查一番后发现,与化债表对应的房子并没有开建,原有的土地早已被抵押、转卖。“他们给我们的是图纸房,相当于开了一张空头支票。”

2018年3月,卓达在《宋村项目化债产品及政策》称“以房转债是后打款时代的趋势,主旋律”。赵秀梅、周晓东等人都拿到了一个房号,对应房型价格在1.74万到2.74万不等,冲抵资金,并对千万级的大客户提出优惠。

但许多投上全部家当,尤其是投资额数百万、数千万的债权人早已对卓达失去信任。赵秀梅花费2个月时间,赴多地调查卓达,他得出结论,杨卓舒“实施诈骗预谋已久”。她查出了卓达系统中的641家公司,发现2010年后大面积的“注册—注销”行为,甚至有一个地址十几次重复注册的行为。因此她认定,杨卓舒始终在以集资名义诈骗,并通过虚假公司转印和隐藏资产。

“回想起来,杨卓舒很狡猾很有心计,他一方面把钱大量往外转,一边做着繁荣的局。或者说,一边拿着杀人刀一边笑呵呵。”5月18日杨卓舒主动投案,为卓达神话划伤了休止符。

目前,政府已经开辟了受害人登记网站通道,但债权人们并不解气,他们在聊天群大喊着,主张查封变卖卓达资产,重判杨卓舒父子。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