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侧畔遭遇险情 300多留守老人誓保家园
资讯
资讯 > 正文

巢湖侧畔遭遇险情 300多留守老人誓保家园

原标题:巢湖侧畔遭遇险情 300多留守老人誓保家园

1号台风周末将“怒刷”存在感

这两天,我省部分地区会有雷雨或阵雨,局部暴雨。在这之后,1...

台风 | 超强台风“尼伯特”来袭 安徽或将有大暴雨

菜价 | 强降雨让合肥菜价一路上涨 雨后价格将下调

救灾 | 发改委紧急追加2.85亿 补助安徽等四省救灾

汛情 | 合肥汛情最新通报:三条主要河流水位仍上涨

抗洪 | 防汛抗旱指挥部:巢湖后天或达历史最高水位

  ○巢湖黄麓镇上杨村,村民冒雨在巢湖大堤上打桩筑坝

  ○巢湖黄麓镇上杨村,村民冒雨在巢湖大堤上打桩筑坝

  ○巢湖黄麓镇上杨村,65岁的杨枝云坐在巢湖岸边锯圆木

  ○巢湖黄麓镇上杨村,65岁的杨枝云坐在巢湖岸边锯圆木

○巢湖黄麓镇上杨村,村里仅存的留守老人和妇女都参与到抗洪抢险中来,这是他们踩着泥泞的田间小路为筑坝搬运物资

巢湖岸边,水位猛涨。原本郁郁葱葱的大树,如今只剩下了水面上一些青翠的绿色。与巢湖仅有一堤之隔的巢湖黄麓镇上杨村和下杨村,内圩的水位也猛涨,从5日开始更是出现了渗漏现象。上千亩农田,数百户人家,都将遇险。宁静的小村庄沸腾了,青壮年都在外务工,谁来保卫家园?在镇村干部的组织下,留守的老人纷纷走出家门,拿着锯子、斧头、铁锹,扛着锄头,走向圩堤。经过几日奋战,截至昨日下午4:30,出现险情的圩堤已经得到了控制。

一生的手艺活派上大用场

巢湖岸边,白浪拍打着堤岸。跨过十几米宽的堤岸,一亩亩稻田在雨水中坚立。这里就属于巢湖黄麓镇上杨村和下杨村。随着巢湖水位的涨高,内圩的水位也越来越高,上杨下杨圩堤和西杨圩堤都出现了渗漏现象。

细雨蒙蒙中,泥泞的内圩上,村民们挥汗如雨。

65岁的杨枝云,戴着红色头盔,身穿黄色T恤,坐在烂泥巴里,用脚踩着圆木,将它们锯成同等大小。

一个上午的时间,他已经锯断了150根圆木。他的T恤,已经湿透,早已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紧紧黏在胸脯上。

杨枝云说,他是一名木工,年轻时四处打工,年老了就回村庄养老。没想到一生的手艺关键时候居然就派上了用场。

46岁的杨树之,是村里鲜有的青壮年。他的主要职责就是将杨枝云锯好的木头一端用斧头削尖。“这可不是普通人能干好的,既要有力气,还得有木工手艺。”杨树之有些骄傲地说。

耄耋老人也坚守“战场”

而在十米开外,小碎石堆成了小山。80岁的老汉杨水生,留着长长的山羊须,耳背的他,与81岁的同伴杨尊汉一起,拿着大铲子,一铲一铲往蛇皮袋里装碎石。一袋装满后,两个人互相配合,共同抬起碎石袋,将其堆放在一旁。

与他们一起装碎石的,还有十多位村民。他们几乎都年过古稀,并且身体较弱,但是他们依旧坚持走出家门,奉献着一份力量。“守好内圩,就是守好了我们自己的家。”老人们执着地忙碌着。

在村庄里,五六十岁以及身体结实的妇女,算得上是难得的“壮劳力”。于是,她们主动承担起扛木头和碎石的任务。

70岁的陈巧云,就是其中的一员。别看她年纪挺大,可是干起活来很利索。脚下穿着雨靴,身上穿着雨衣,只见她将一袋碎石扛在肩膀上,走起路来脚下生风。

“不快不行啊,万一内圩渗水严重了,我们的庄稼和房子就要遭殃了。”陈巧云说。

这些“壮劳力”忙碌了大半天,一个个身上脸上全是泥水,肩膀上更是红胀起来。实在累得不行了,她们就坐下来歇息一下,缓过气来了,又接着加入了战斗中。

年过半百的打桩队员再次冲上前线

村里的男劳力们,也大都五十岁以上了,他们去了哪里呢?原来,他们跟镇、村干部们一起,去了最辛苦,也是最危险的岗位——打桩。泡在水里,男劳力们齐心协力,一点一点地将木桩固定在地基上,修补内圩的管涌。

“还好,常年在巢湖边生活,也对抗过洪水,我们打桩有经验。”一位忙碌着打桩的村民告诉记者。原来,早些年,为了内圩的安全,村子里就组建过打桩队。如今,打桩队的人们虽然已经上了年纪,但是他们经验丰富。于是,这群年过半百的打桩队成员再一次冲上前线。

巢湖市黄麓镇宣传委员张明媚向记者表示,7月5日,从得知圩堤出现渗漏现象开始,上杨村和下杨村有300多村民自发前来抢险救灾。大家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掌握技术情况,各司其职,轮流值班,相互配合得很好。政府部门在得知情况后,也组织了40人在圩堤进行抢险。经过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截至7月7日下午4:30,出现险情的圩堤已经得到了控制。

□实习生卫晓敏合肥晚报合肥都市网记者刘晓平郑静/文虞俊杰/图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