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话医改(从小家看大家)
资讯
资讯 > 正文

一家三代话医改(从小家看大家)

漫画:300多家县级医院今年进行总额预付等改革

唐志顺作

我家在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于庄村。周末回家,刚进门妈妈就告诉我,上个月看病的钱报销了400多元。“以前哪有什么药费报销啊,还不是花多少是多少。”

“是啊,最早的时候咱们村只有两个赤脚医生,那时候条件才简陋呢!”爸爸讲起村子里“医疗机构”的演变,从赤脚医生说到社区诊所、私人诊所,最后说到社区卫生服务站。“之前咱们这农民家庭看病哪有保障啊,自从加入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这心里踏实多了,还是现在政策好。”爸爸不无感叹,“社区的大夫都是在基层锻炼过好几年的全科医生,要不就是退休返聘的老大夫,医疗水平可比以前高多了,看病也放心了。”

“对了,前几天我去输液,宋大夫还提起您呢,问您最近血压控制得怎么样,药有没有按时吃。”哥哥说,“那大夫还真不错。”

“就是啊,宋大夫热心又负责,咱们村无论谁看病,去个两三次之后他基本都能叫出名字来,连我经常吃什么药都记得一清二楚。他时不时还会给我一些用药和生活方面的建议,嘱咐我要少抽烟,少吃盐。”爸爸接过话茬。

哥哥说:“美中不足的是,咱们村的卫生服务站只有值班室、药房、注射室和一个小厨房,还需要添加一些硬件设施。”

“这个不用急,西城区已经建立智能化社区了。”嫂子在一家服装加工企业上班,是家里消息最灵通的人。“我想马上就会普及到咱们远郊区了。”

“说的没错!这个要相互理解。政府已经在健全硬件设施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咱们老百姓如果小病到社区医院治疗,能促进社会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小姨不知什么时候走进来了,她是医务工作者,曾经在房山区长阳镇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过3年。“现在各村村民的电子健康档案已经开始逐步建立了,以后每个人的体检数据、病历记录等都会存储到里面,方便医生参考、查询以及监控,一旦达到警报级别,社区卫生服务站就会第一时间与患者取得联系,提供应急服务。”

听了小姨一番话,爸爸发感慨:“我们老一辈的人,更能体会政府的用心和努力!”

漫画背景:总额预付,是由劳动保障部门和卫生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部分医疗服务和用药情况易于标准化的病种,进行试点。届时将实行打包预付方式,一次性向医疗机构支付医疗费用。超出部分由医院承担。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