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规划之父"支招 看骑楼如何变"紫禁城"
资讯
资讯 > 正文

"新加坡规划之父"支招 看骑楼如何变"紫禁城"

“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畅谈狮城骑楼保护并为广州“支招”

文/记者倪明

在新加坡,你可以看到建于1850年的古老骑楼、19世纪华人南来打拼落脚的唐人街——牛车水……走过各式骑楼街,仿佛穿越一段段历史。

刘太格。 记者骆昌威 摄

刘太格。 记者骆昌威 摄

借鉴新加坡模式,广州的骑楼街改造会否有新思路?“新加坡规划之父”、国际城市规划大师刘太格受邀来穗讲学,并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细析新加坡如何将骑楼当成不可拆卸的“紫禁城”,并借由牛车水等骑楼街保护开发,创造不可估量的旅游价值和文化价值。

骑楼印象:

从落后代名词到“紫禁城”

1969年,刘太格从美国学成归国,在建屋局进行公共住宅的研究和设计。“我刚回到新加坡的时候,很多人以骑楼为耻,认为骑楼是殖民时代的遗迹,是落后的代名词。社会各界和执政者认为不应该保留骑楼。”刘太格回忆说。

 

新加坡成片保护牛车水骑楼街。 (资料图片)

新加坡成片保护牛车水骑楼街。 (资料图片)

直到1983年,新加坡旅游人数出现建国以来首次下跌,也意识到“我们在致力于建立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的同时,那些很好地体现于老建筑、传统活动等之上的东方神秘与魅力也被扔掉了”。为了发展旅游,政府开始保护历史街区。

负责这些旧区保留工作的是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在刘太格主导下,新加坡90多个保留区、7000多栋旧建筑得以保留,并成为城市历史的一部分。“幸运的是,新加坡理解了骑楼蕴含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回顾这段历史,刘太格感慨万千,“骑楼是旅游的金矿,千万不要丢掉。每个城市都应有若干个‘紫禁城’,把老建筑老街区当做神圣的‘紫禁城’一样保护起来。”

成片保护:

整件艺术品更有价值

什么样的骑楼街值得保护?应该怎样保护?刘太格说,新加坡将老建筑分两种:一种是重点古建筑(或者发生过历史事件的建筑),一种是成片保护的骑楼。在确定是否保留之前,市区重建局会对片区的房子进行调查。即使其中有许多不太有价值甚至是后来的建筑,也因要保护整个片区而保护下来,做“信封式”保护(保留外壳,内部空间可以有较大改动),整体保护区域的历史味道。“保护历史街区,不仅要保护建筑,还要保护街巷布局、老树”是市区重建局在规划和保留旧建筑的一条重要准则。

刘太格非常遗憾很多城市为了象征性地保护一两个古建筑,就拆掉了周围的道路、建筑,破坏了过去城市生活的味道。“整件艺术品被切成小块,变成了园林艺术展览馆的陈列品,价值反而降低。”

如何修复?

不可摔坏旧瓶做新瓶

骑楼业主须将维修计划报政府有关部门审核,符合十个原则,业主才能施工。政府还规定,业主不得在古建筑上增添任何新的装饰,一定要让古建筑保持它原有的风貌。

刘太格提醒说,千万不要学上海“新天地”拆掉老建筑,用原材料建新建筑的做法, 要珍惜“真古董”,“旧瓶装新酒”修旧如旧,“不要为了方便拆掉老房子,摔坏旧瓶做新瓶,即使新建得一模一样,但是格局和建筑纹理已改变。”

 

为了保护骑楼街,甚至不惜“放弃”地铁。刘太格说:“当年我坚决不批准牛车水建地铁,因为我知道地铁一通地价将猛涨,沿线的老房子就保不住了”。

保护与发展如何平衡?

骑楼后面可加建一层

在新加坡,修复老房子造价比建新房子要贵两三成,因此骑楼同样面临着保护和发展的难题,刘太格表示:“为了使骑楼街业主有维修房屋的动力,我们允许在不影响街道立面的情况下,骑楼房子(天井)后面部分可以适当加建。”但政府明确规定,加建部分只能增高一层,而且必须是坡屋顶,不得破坏原有的风格和天际线。

“新加坡寸土寸金,政府不会单纯为了保留而保留,每一栋保留下来的旧建筑都会有其经济价值。这是政府对城市旧区经济的一个再发展计划,同时也是对历史建筑的充分再利用。”刘太格告诉记者。目前在牛车水,商业价值高的餐馆月租可高达20万元人民币,这在新加坡当地来说,算是很高的租金水平。

而克拉克古的旧货仓,原本遗留的骑楼街区破败不堪,改造后也从之前没有商业价值的货仓,变身成为价值千万元人民币的物业,每天能吸引18000多位游客。

原居民怎么办?

建公共住宅整体搬迁

骑楼街改造后,原居民是否要原地回迁?“保护旧城老街,公共住宅是我们公开的秘密武器。”刘太格并不认同住户一定要回迁的做法。居民之所以不愿离开拥挤狭窄的骑楼街主要还是因为就业方便和难舍的感情。新加坡政府在老街附近建整片公共住宅,骑楼街业主可以优先申请。由于公共住宅不仅廉价,而且教育、医疗、体育设施配套齐全,朋友亲戚还可以一块搬过去,受到骑楼街居民拥护。

1969年,骑楼街居民质疑为什么要搬离,1972年骑楼街居民反映为什么还不搬?“不能硬挤开原居民,可以推可以拉,而且要拉到一个更好的地方,原居民就会愿意合作。” 刘太格说,公共住宅实现了骑楼业主、租户、城市保护历史建筑与社会经济价值“三赢”的局面。

新加坡做法

1.将骑楼当成新加坡不可拆卸的“紫禁城”, 不仅要保护建筑,还要保护街巷布局、老树。

2.在骑楼附近建公共住宅,提供骑楼没有的完善配套,吸引原居民搬迁,实现三赢。

3.不得改变临街骑楼立面风貌,但允许骑楼后部加建一层,使业主有维修动力和资金。

4.规定临街新建筑必须采用骑楼形式,推动骑楼的可持续发展。

人物简介

刘太格,是“新加坡规划之父”,也是“当代全球城市规划泰斗”。1979年任新加坡建屋局局长,1989年任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局长与总规划师。他是“新加坡概念”和“居者有其屋”的主要倡导者,由他设计的新加坡公共住宅的模式至今仍在沿用。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