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蝶变:​大爱援疆情似火渐由客人变家人
资讯
资讯 > 正文

美丽的蝶变:​大爱援疆情似火渐由客人变家人

原标题:美丽的蝶变:​大爱援疆情似火渐由客人变家人

《美丽的蝶变》系列报道之六

大爱援疆情似火渐由客人变家人

陈天聪:为拜城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康复团队

亚心网讯 (记者于梦冉通讯员吴雅梅)瘫痪卧床两年多的玉素甫·艾麦提竟然奇迹般地站起来了,他下地试着走路的时候,竟然激动得不知道到底该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

此时此刻,他只想感谢一个人。于是,他悄悄地做了一面锦旗。12月3日一大早,玉素甫·艾麦提拿着锦旗穿过拜城县人民医院整洁的走廊,将锦旗交到陈天聪手中。

12月12日,陈天聪在拜城县人民医院康复科为患者做康复治疗。吴雅梅摄

“我都觉得没有再次站起来的希望了,是陈医生为我制定了详细的康复计划,每天帮我做康复治疗,现在我终于能站起来了。”玉素甫说。

玉素甫是拜城县拜城镇热斯坦社区居民,玉素甫要感谢的陈天聪是拜城县人民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医师。

今年2月,陈天聪作为温州市第九批援疆医生被选派到拜城县。在这里,他克服了水土不服、时差温差、饮食习惯等方面困难,为拜城县带来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经验,填补了拜城县人民医院康复学科的空白,为病患搭建起一座康复连心桥。

32岁的陈天聪说,新疆是他去得最远的地方。然而,这次援疆生涯,却让他深深爱上了新疆。在这里,他收获了很多,从陌生到熟悉,从客人变成了主人。

11月的一个中午,陈天聪突然收到了亲戚送到办公室的抓饭。香喷喷的抓饭让忙了一上午的他特别感动。今年4月,陈天聪在医院组织的医疗上门服务中,与拜城县拜城镇肯迪克墩村村民热孜古丽·买买提结为亲戚,并定期为她上门义诊。此后,62岁的热孜古丽就把陈天聪当成了自己的儿子。“每次去,她就拉住我的手嘘寒问暖,她担心我一个人在这里吃不好,隔三差五就让她的孩子给我送好吃的,让我在新疆感受到了家的温暖。”陈天聪说。新疆淳朴热情的民风深深感染着陈天聪,他爱上了新疆。

“我在新疆的日子很短暂,所以我格外珍惜在这里的每一分钟,我希望能运用自己所学,为这里的各族群众做好服务。”他说。

10个月里,他常常利用节假日及工作之余,向当地群众宣讲康复治疗知识。每当看着自己一手建起来的康复科,他内心就充满了期待。“当初,这里从只有一个病人、一个病房的科室,发展到现在有20张床位的独立科室,我相信今后我们会用自己的努力让更多患者康复。”

出发前,陈天聪特意带上了自己从事康复医学多年积累的材料和讲座笔记,他希望把自己的技术全部留在拜城。

初到拜城县人民医院,面对康复科医务人员缺少、技术不完善等问题,陈天聪对科室人员进行培训,通过手把手的教导培训,康复科吸引了不少年轻的医学毕业生。

现在的拜城县人民医院康复科条件改善后,他每天查房、带教,对每个病例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与医务人员对诊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一对一矫正。他还每周坚持在全院范围内进行专题讲座,不断提高康复科医生的诊疗水平。

“康复科的病人大多常年卧床,定期对病人进行康复治疗很有必要。”陈天聪说,他现在已经在拜城县人民医院康复科带出了3个徒弟。

援疆的日子里,陈天聪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初来时,很多人对康复知识不了解,没有康复理念,现在,我制定康复宣传计划,定期进农家、进企业、进福利院,这些工作也切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陈天聪说。

在陈天聪的手机里,存着很多女儿的照片,尽管他错过了女儿刚会走路和说话的时期,但他坚信,女儿终有一天会为他这个父亲而骄傲。

“我热爱这片土地,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拜城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康复团队。”陈天聪说。

陈金岭:吐尔得汉,别愁,我们共同应对困难

亚心网讯 (记者张治立)从今年3月结对认亲到11月底,他与亲戚一家相互走动15次,手机联络50多次;今年8月8日,他一次就带领从郑州市来的8家亲朋好友,连同自己一家共25人,与亲戚一家共同结为亲戚;

他多次为亲戚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他多次解决亲戚的各种实际困难……他叫陈金岭,河南省第九批援疆干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2017年4月2日,陈金岭与爱人带着孩子利用清明小长假来到十三师红山农场亲戚家走访。邢天伦摄

“亲戚点亮一盏爱的灯,为我们一家照亮了前行的路。”12月11日,陈金岭的亲戚、十三师红山农场哈萨克族牧民吐尔得汉·斯兰木动情地说。听到亲戚这样讲,陈金岭说:“给自家亲戚做这点事情,都是理所应当的。”

“援疆为了什么、在疆干些什么、离疆留下什么?”今年2月,援疆前任职河南省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副处长的陈金岭,在踏上了援疆路的时候反复在思考这些问题。

今年3月24日,陈金岭赴红山农场参加“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认亲活动,与吐尔得汉一家结为亲戚。当了解到吐尔得汉一家5口人,仅靠在30亩草地上放20只羊、3头牛来供养3个孩子上学时,他说:“吐尔得汉,别愁,我们共同应对困难!”

吐尔得汉的大女儿阿依丁古丽·吐尔得汉在中央民族大学上学。今年4月,得知阿依丁古丽还没拿到2016年贫困大学生补助资金后,陈金岭多方协调,直至阿依丁古丽的补助资金发放到位。随后,为了阿依丁古丽毕业后顺利就业,陈金岭又不辞劳苦地与哈密市人社局、巴里坤县教育局等单位对接,努力帮助阿依丁古丽早日实现在家乡教书的梦想。

吐尔得汉的长子尔阿孜别克·吐尔得汉现在是哈密市高级中学高三学生。11月24日,尔阿孜别克焦急万分地给陈金岭打电话,告知当天晚上8:00前普通高招考试报名截止,但他身份证丢失,报名必须要用的补办证件还没拿到。陈金岭当即十万火急地与哈密市教育局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最终有关方面同意尔阿孜别克可以用临时身份证先报名。

吐尔得汉的小女儿布德尔森·吐尔得汉先天多指畸形。为及时给孩子诊治,陈金岭请来援疆医生对布德尔森的病情进行诊断,并动员河南省的社会力量帮助布德尔森。为了给布德尔森申请全国免费治疗项目,陈金岭起草填写所有材料,然后拿到有关部门盖章。很快,布德尔森就能接受手术了。

今年暑假,陈金岭的爱人和孩子再次决定来疆看望亲戚吐尔得汉一家。此前,陈金岭一家人与新疆哈萨克族亲戚的故事,就感动着他们在郑州的亲朋好友。最终,在陈金岭的动员下,包括陈金岭一家在内的共计9个家庭25人组成的庞大“亲友团”,共同在8月8日这天来到吐尔得汉家里探亲认亲。这一天,吐尔得汉家奶茶飘香,欢声笑语。

急亲戚所急,想亲戚所想,像这样实实在在为亲戚多办实事好事的事例,在陈金岭10个多月的援疆生活中不胜枚举。

“篝火能把严寒驱散,团结能把困难赶跑。”陈金岭说,他早就把自己当成新疆人了。

王默:想在援疆期间,多为百姓做点实事

亚心网讯 (记者于熙)人们尊崇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人。王默就是其中之一。

王默,山东省第九批援疆干部,2017年2月踏上了援疆之路。

“大美新疆美不胜收,我热爱这里,也想在援疆期间,多为百姓做点实事。”12月11日,现任喀什地区肺科医院副院长的王默坦诚地说。

2006年,王默毕业后到山东省立医院工作;2013年,他踏上赴国外的学习之路;2014年,他学成回国。在行医生涯中,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2017年11月7日,喀什地区肺科医院副院长王默成功救治一名复杂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图为王默看望手术后的病人,患者家属表示感谢。阿地力江摄

喀什地区肺科医院医疗技术信息等都还不是很发达。援疆后,负责医疗、护理、科研工作的王默积极作为,提出所在医院完善诊疗项目,重点推动人才培养和强化学科建设的发展新模式。

在他的带领下,喀什地区肺科医院医护人员积极学习医学前沿知识,开展了经皮胸膜活检术、经皮肺活检术、经支气管镜活检术等新业务。不满足于此的王默,又提出“一对一”的师徒结对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并着手筹建病理科和外科,努力推动重点学科建设,打造优势学科。

结核病科一直是喀什地区肺科医院的主要学科,但由于没有专业侧重,导致大而不强。王默选取其中部分条件较好的病房,积极推动医院在资金设备、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努力打造成地区结核病诊疗中心。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喀什肺科医院各项业务工作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

受生活习惯和营养水平等因素影响,喀什地区结核病的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山东省医疗援疆团队探索的“结核筛查+营养早餐”结核病防控模式效果明显。

为做好山东省援助喀什地区结核病防治工作,今年以来,王默多次带领医护人员深入疏勒县、英吉沙县、岳普湖县等地的乡村,千方百计宣传结核病防控知识,提高结核病防控知识的知晓率,并及时梳理相关防治情况向上级汇报。在他的奔走下,喀什地区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今年6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一名维吾尔族患者腹主动脉瘤破裂,生命垂危。此前,该院没有单独开展过腹主动脉瘤手术,更没有破裂动脉瘤抢救成功案例。接到求助电话,王默主动担当,直奔该院。当时病人已意识丧失,必须立即实施手术。但手术所需的器材却配备不全,又值深夜,从最近的城市空运过来,最快也要等十几个小时。

面对患者危重的病情、家属的期盼、同行的信赖,王默毫不犹豫走上手术台,巧妙设计手术方案,充分利用现有器材,经过4个多小时的艰苦手术,病人出血停止,血压渐渐回升并稳定。十多天后,病人苏醒后得知,这是整个喀什地区第一次成功抢救破裂腹主动脉瘤病患案例。

实际上,每一次手术都是一次考验,不仅需要过硬的技术,更需要有足够的担当。进疆以来,王默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参与并指导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完成主动脉夹层手术9例。

顶风沙、冒酷暑、披寒潮……援疆大半年以来,王默带领医护人员共义诊1200余人次。因为倾情奉献,不少医护人员发现,他瘦了,但他在喀什地区各族患者心中的形象却大了、高了。经常有少数民族患者慕名而来,主动握着他的手说:“王院长千里迢迢来喀什援疆,你的奉献精神亚克西!”

张浩杰:在小家与大爱中,我必须选择后者

亚心网讯 (记者张治立)“在妻子和孩子最需要我的时候,我不能在他们身边,我很愧疚。可援疆是大局,在小家与大爱中,我必须选择后者。”12月11日,浙江省绍兴市援疆教师、阿瓦提县第四中学副校长张浩杰动情地说。

2017年2月,张浩杰被派到新疆阿瓦提县。在初到阿瓦提县第四中学的见面会上,学校把他台签上的名字错写成了张浩结。“在四中我就叫这个‘结’吧,因为我就是为结交浩然之友、促进民族团结而来疆。”张浩杰的幽默,让学校师生迅速喜欢上了他。

2017年9月22日,阿瓦提县第四中学副校长张浩杰在指导徒弟党占瑞研究教学教法。艾山江摄

相对而言,阿瓦提县的教育条件与内地没法比。尽管心里早有准备,可来到新疆后,张浩杰看到所在的学校,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情况,他心里还是隐隐感到责任重大。

进疆前,家乡领导再三嘱咐张浩杰要把优异的教学理念带到新疆,带动新疆教育的发展。作为援疆教师队伍的组长,也作为数学教师,张浩杰始终没有忘记这一点。

刚到四中不久,张浩杰就敏锐地发现学校有着深厚的特色教学基础:排球场上的飒爽英姿,篮球场上的热火朝天,田径训练的努力拼搏,素描绘画的专注耐心,民族乐器演奏的热情奔放,航模演练的刻苦认真……但由于缺少总体规划和有力推动,四中“特色”体现得并不突出。为此,张浩杰多方调研和协调,提出以“体艺”作为四中的特色与品牌,并撰写了《“找准定位、创建特色、提升质量、打响品牌”——阿瓦提县第四中学体艺特色品牌创建方案》。同时成立特长办公室,创设4个体艺班,建立2个沙排场,设立科技创新工作室,强化航模队建设,创设刀郎木卡姆工作室,增添民族乐器,策划绍阿两地学生绘画展。由此,阿瓦提县第四中学“体艺立校”之船扬帆起航。

为了做好教师的“传帮带”,张浩杰精心设计活动载体,积极开展“雁阵式”传帮带工作,提出了“上好两堂课共读一本书”,即师傅上示范课,徒弟上汇报课,组织开展以“师徒共读一本书”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营造了“荐读、悦读、讲读、评读”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提高了师徒的业务水平。此外,他还要求老师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念带给学生,鼓励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多读名著,拓展视野。

在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张浩杰从没忘记为新疆的民族团结工作添砖加瓦。今年4月,张浩杰来到阿瓦提县托万克赛克孜奥塔克村,与村民努尔古丽家结了亲戚,认对方做姐姐。经常走动和互致问候的同时,张浩杰还鼓励自己的儿子认了妹妹迪拉热。利用暑假时间,他带儿子到迪拉热家里结亲,送上礼物,邀请迪拉热一家暑假去浙江玩,两家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从江南水乡到天山脚下,我会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努力让援疆历程不留遗憾。”结束采访时,张浩杰认真地说。

□记者手记

可贵的主人翁精神

记者于熙

他们远离家乡奔赴新疆;他们带来了新理念、新思路、新发展;他们密切了新疆和对口援疆省市之间的血肉联系……他们把新疆当作第二故乡,把自己的身份从客人变成了主人翁。

主人翁精神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责任。这些年,一批又一批援疆干部深明大义,带着主人翁精神全身心地投入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伟大实践中。他们自觉把岗位当阵地守、把工作当事业干、把奉献当本分看,在视新疆为第二故乡的同时,他们与各族群众一起全心全意地干、争分夺秒地干、务求实效地干,他们在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在天山南北书写了别样的人生,完成了从“小我”到“大我”的升华。

现在放眼天山南北,从住房到医疗,从教育到产业,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各省市给予新疆全方位的援助和支持,出台政策之多、投入资金之大、影响带动之强,都前所未有,这些都为新疆各项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稳疆兴疆战略的全面推进提供了重要支撑。可以说,今天一个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的新疆,无不凝聚着一批批援疆干部的辛勤汗水和无私奉献。实践也充分证明,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和长期援疆的工作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广大援疆干部人才是经得起考验和值得信赖的。

新时代呼唤主人翁精神。当前,对口援疆工作进入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在19个兄弟省市的无私援助下,新疆各族干部群众也应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摒弃“等、靠、要”思想,全力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同时在自治区党委的带领下,继续创造性地开展和推进对口援疆工作,努力使对口援疆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责任编辑: 王渊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