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实施脱贫攻坚“一把手”工程
资讯
资讯 > 正文

新疆实施脱贫攻坚“一把手”工程

原标题:新疆实施脱贫攻坚“一把手”工程

区、地、县、乡、村五级书记联手抓扶贫

我区实施脱贫攻坚“一把手”工程

亚心网讯 (记者王玉召)“我想用这笔钱多养几只羊,把棚圈再弄大一些。”11月17日,岳普湖县铁热木镇玛什英恩孜村村民艾合买提·阿西木说。

艾合买提·阿西木说的这笔钱共有2万元,是岳普湖县铁热木镇为贫困户们申请的贴息贷款中的一笔。

自治区扶贫办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中央和自治区共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1.76亿元,比2016年度增加20.13亿元,增长48.35%。

12月16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刀郎畜牧有限公司“铁畜”养殖扶贫项目试点启动仪式在麦盖提县希依提墩乡喀克夏勒村举行。该公司将第一批460只“铁畜”发放到喀克夏勒村的51户村民手中。张建军摄

党的十九大,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员令。如今,一场声势浩大,决战深度贫困地区的全新攻势正在我区全面展开。

自治区现有的35个贫困县,尤其是南疆四地州22个深度贫困县及所辖的192个深度贫困乡、1962个深度贫困村、162万未脱贫人口要实现全部脱贫,对自治区党委、政府是一种特殊的考量,对我区各地、各级、各部门是一份扎扎实实抓落实的责任。

今年以来,我区围绕落实35个贫困县攻坚、省级干部联系贫困县、“访惠聚”包村联户、抓党建促脱贫、建档立卡信息数据复核等重点工作,打出了系列组合拳,推进力度前所未有。

12月11日,兵团第六师新湖农场居民王金艳(左一)向学员传授手工编织技术。手工编织将助力2018年新湖农场1217名困难居民全面实现脱贫。高雄摄

自治区党委、政府相继出台《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打赢新疆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10个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脱贫攻坚的时间表、路线图,细化脱贫攻坚举措,健全政策保障机制,形成了一整套的责任体系、工作体系、推进体系、考核监督体系,为强力推进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保证。

一个从自治区到县市到村到户到人的扶贫政策保障体系构建起来了。

重点任务和责任到人,目标更加明确了。为系好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第一粒扣子”,今年3月至5月,自治区组织5万多名干部对我区扶贫对象进行了核查。8月至10月,自治区再次对我区扶贫对象信息数据进行复核,动员17万名干部全部参与。

今年,自治区还专门成立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下设的16个专项小组每个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责任。

每季一部署,每月一调度。4个地州、22个深度贫困县及深度贫困乡镇加配1名副书记专司脱贫攻坚,村级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两委”班子、第一书记和“访惠聚”驻村工作队。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力量,配备得更强了。

12月8日,库车县乌恰镇小微创业园恒耀制衣厂在该县四个乡镇投资1000万元设立了“卫星工厂”,吸纳当地贫困户就业。图为该厂员工正在赶制服装。蔡蔬摄

新疆打赢脱贫攻坚战,南疆是重点。目前,新疆把全区脱贫攻坚主攻方向和着力点瞄准到南疆四地州这个主战场,集中攻坚,啃硬骨头,确保脱贫攻坚全局的决战决胜。

为层层传导压力,发挥乡村干部主观能动性,新疆脱贫攻坚目标量化考核实现全覆盖。实施脱贫攻坚“一把手”工程,区、地、县、乡、村五级书记联手抓扶贫,责任压实到底到边。明确了省级领导带动责任落实;驻村包联推进责任落实;抓党建促进责任落实;执纪问责倒逼责任落实。

尤其是在省级领导带动责任落实方面,新疆明确建立并落实层层联系点制度,42名省级领导干部每人联系帮扶一个贫困县,1名联络员和1个联络机构协助工作,不脱贫不脱钩。

如今,脱贫攻坚已经成为新疆各地各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没有一个承诺如此坚决,也没有一个目标如此坚定:消除绝对贫困,不让任何人掉队。

阿克苏向深度贫困堡垒“进攻”

亚心网讯 (记者刘翔)“嗒嗒嗒嗒……”12月18日上午,乌什县阿克托海乡苏依提喀村依麻木肉孜制衣合作社内,十几台缝纫机同时运转。缝纫女工肉孜古丽·吐尔逊一双灵巧的小手在布匹之间“闪转腾挪”,如燕子在白云中飞舞。

“对于缝纫,我还是有基础的,以前在家里就经常做衣服,做毛毯。”肉孜古丽·吐尔逊说,“不过当时是家庭妇女,做的东西,也变不成钱,基本都给家里人自己用了。”

而现在,有了合作社这个平台,肉孜古丽·吐尔逊的技能不但有了“用武之地”,每个月还能拿到近3000元的工资,虽然每天都过得忙忙碌碌,但她的脸上却是挂满了笑容。

令她高兴的不仅仅是自身的改变。她的丈夫,通过劳动力转移就业在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开发区)工作,每个月的收入也在3000元左右;她家的安居富民房,明亮宽敞,水、电、网络、电话及下水道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门前柏油路纵横交错。

乌什县是阿克苏地区的深度贫困县。今年以来,乌什县以培育合作社、农家乐,劳动力转移就业、金融扶贫、易地搬迁等措施作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头戏”,持续推进贫困户逐步实现脱贫增收。

而放眼整个阿克苏地区,面对贫困这只拦路虎,更是上下一心,坚持把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底数作为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

为脱真贫、真脱贫奠定扎实基础,阿克苏地县两级召开动员会、推进会、协调会30余次,8000余名干部逐村逐户逐人开展建档立卡再复核工作,清退不符合扶贫条件的贫困户,新纳入应纳未纳贫困人口。

为进一步加强地县两级扶贫机构建设,阿克苏配齐配强专职扶贫工作人员,并在深度贫困村建立扶贫工作站。

为强力推进地、县、乡、村四级研究会商和协调推进机制,阿克苏地区每季度召开推进会通报情况,县(市)每月召开推进会点评工作,41名地厅级领导干部包联乡镇,1200名县处级干部包联到各村和贫困户。

为进一步健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机制,按照地区财政不少于500万元,各县(市)财政不少于100万元的财政投入力度,发展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

今年以来,阿克苏地区还积极开展“百企帮百村”专项行动,积极引导企业设立扶贫公益基金和开展扶贫公益信托,各级党政、企业和社会各界共投入扶贫资金、物资折合2.7亿元。

截至目前,通过自查自验,阿克苏地区共退出贫困人口1.27万余户、4.93万余人,完成任务的142%。

当前,阿克苏地区正聚焦乌什、柯坪2个深度贫困县,规划进度,确保到2019年2个深度贫困县如期脱贫摘帽。统筹推进其他7个片区县(市)的2.6万户9.36万人贫困人口同步脱贫,确保到2020年与全疆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岳普湖县让合作社的馕香飘全国

亚心网讯 (记者何玲通讯员任丽瑛)12月14日,记者在岳普湖县岳普湖镇打馕合作社看到,一排排整齐的馕坑里燃烧着红红的火焰,现场打馕师傅正忙着将面团和成窝窝馕的模样,摆放好,洒上水,粘上芝麻,再放进热气腾腾的馕坑里,馕飘香时取出来,装进口袋、箱子里,所有人都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形成一条有规律的流水线。

岳普湖镇扶贫专职副书记王宗明说,这个打馕合作社是岳普湖镇组织贫困群众成立的。

馕,是新疆特色美食之一,也是新疆各族群众最喜爱的主要面食之一。现在,岳普湖县每天所需馕的数量在一万个以上,然而,现有的烤馕店打的馕数量少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岳普湖镇围绕扶贫攻坚,针对贫困群众家庭有就业意愿的人群,结合一户贫困家庭稳定就业一人的举措,对贫困群众家庭孩子进行先培训,再上岗,经过一个月的培训,今年11月打馕合作社成功组建。

岳普湖镇托格拉吾斯塘村村民艾尼瓦尔·艾麦尔是合作社成员之一。

自从在打馕合作社上班以来,艾尼瓦尔·艾麦尔每天早上都会早早起床,刮胡子,洗脸,把自己打扮得精精神神,然后到村委会与同事一起等车子来接我们去上班。

“中午与同事们一起在合作社吃午饭,到晚上8点下班回家吃晚饭,生活很规律。”艾尼瓦尔·艾麦尔说,“现在,每月我能按时领到3000多元的工资。希望这个合作社发展越来越快,我们农民生活越过越好。”

看到合作社成员积极努力,合作社销售经理古丽巴奴·艾孜孜非常高兴。“我们召集了40多个贫困户家庭成员,有打馕技术的让他们打馕,没打馕技术的就慢慢培养。”古丽巴奴·艾孜孜自信地说,下一步,我们将增加人员、扩大规模,增加馕的品种,通过网络、电子商务把馕销售到内地去,不仅让全疆人吃到我们合作社的馕,还要让全国人民吃上我们岳普湖人打的馕。

乌恰县多方助力共铺脱贫攻坚路

亚心网讯 (记者陈冠锦)平坦而笔直的水泥路面、科技感十足的太阳能路灯、高高立起的宣传牌……今年5月,居玛力·马木提从位于高寒山区的托云乡搬进同属乌恰县的巴音库鲁提乡牧民搬迁点的新居。

据了解,共有包括居玛力·马木提一家在内的136户406人完成搬迁,这些搬迁户每户只需出1万元,就能享受一套80多平方米的住房以及5万元免息贷款的商铺。

入住后,牧民们主要经济来源有门面出租、就地就近劳务输出、自主开店创业、依托驻吐尔尕特口岸单位就业等,同时还享有原居住地牲畜、草地、土地、林地流转和低保、草原奖励补助等各项惠民政策。

在乌恰县的黑孜苇乡,大学生迪丽达尔·多力坤是产业扶贫的受益者。

父母体弱多病,哥哥在外打零工,收入没有保障,大学毕业尚未就业的她急需一份工作缓解家庭贫困的现状。恰逢乌恰县城东戈壁产业科技园为零就业家庭提供岗位,迪丽达尔·多力坤便走进了大棚,成为了示范园的工人。

“种大棚这几年,我学会了十几种蔬菜的种植技术,相信未来即便是另谋出路,也能凭自己的一技之长增收致富。”迪丽达尔·多力坤满怀信心地说。乌恰县农业局副局长、城东戈壁产业科技园主任王永宽告诉记者,如今产业园共有1000座大棚,种植11种蔬菜水果,近年来,产业园累计帮助350人提供了就业岗位,600余人通过种植大棚增收脱贫。目前,产业园共有工作人员170余人,多为“4050”人员及零就业家庭成员。

扶贫工作要因时、因地制宜,住在乌恰县乌鲁克恰提乡库尔干村的贫困户们没有产业园可以依托就业,乌恰县国土资源局驻库尔干村工作队就为这些住在玉其塔什草原上的牧民们送来了扶贫羊。

今年8月,乌恰县国土资源局驻库尔干村工作队为帮助村里57户贫困家庭早日实现脱贫,在了解贫困户实际情况及养殖意愿后,帮助村委会为每户贫困家庭发放5只—10只克孜勒苏黑羊助其脱贫。

“除了给贫困户发放‘扶贫羊’外,我们还跟他们签订了《扶贫羊管理合同》,防止出现转手销售等现象,鼓励他们好好发展养殖业。”工作队副队长阿卜杜热伊木·麦麦提对记者说。

今年以来,库尔干村累积发放小额扶贫贷款123户415.1万元,组织参与各类知识技能培训13期550余人次,整合资源合理规划4个集中养殖区羊圈共计186套,干部群众脱贫奔小康信心大增。

我的小康路之胡西塔尔:我要让我的家庭生活得更好

亚心网讯 (记者骆晓华)一边给棉花地灌水,一边给自家羊喂饲草,胡西塔尔忙得不亦乐乎。

胡西塔尔是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启浪乡托玛巴什村3组的农民。他家所在的位置在阿克苏地区最西端,这里是自治区深度贫困县之一。

12月19日,记者见到胡西塔尔时,他的脸上洋溢着幸福。

他说:“多亏乡党委、乡政府为我找出路,我才振作起来。没有党和政府的帮助,我真不知道我的生活该怎么维持。”

胡西塔尔回忆说,5年前,他们一家7口人的生活很艰难。大儿子艾沙·胡西塔尔外出务工,发生安全事故造成小腿截肢,让本就贫困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

2014年,因缺乏资金,加之家庭人口多、地少,入不敷出,维持生活困难,胡西塔尔一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年,在村干部的帮助下,胡西塔尔的大儿子艾沙申请了低保,一年有近300元的低保收入。

去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胡西塔尔分到了10只扶贫羊。这让胡西塔尔喜出望外。

“加上今年我自己购进的6只羊,现在我的羊圈里已经有53只羊了,我计划着明年卖掉一些,增加收入。”胡西塔尔说。

在养羊的同时,胡西塔尔重拾生活信心,开始种植棉花。他告诉记者,现在家里有16亩地,全部种了棉花,每亩产量约340公斤,加上养羊、鸡和小儿子外出务工的收入,今年全家可以实现纯收入5万元。

胡西塔尔贫困户帽子摘掉了。“现在的生活我很满意,明年,我会更加努力,我要让我的家庭生活得更好。”胡西塔尔说。

如今,胡西塔尔又在鼓励自己另外两个儿子,走出村子,去看外面的世界。

胡西塔尔说,今年,他的小儿子已开始在阿克苏市打工赚钱了,二儿子也计划着明年外出务工,增长见识,改变生活。

背景链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贫困人口从273万人减少到180万人,减贫幅度纵向与历史比是少有的,横向与全国其他省份比也是靠前的。近一年来,我区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产业发展、转移就业、住房安全、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生活条件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基层基础“十大专项行动”,在精准脱贫上下真功夫,积极落实自治区脱贫攻坚各项举措,细化实化责任分工,层层传导工作压力,压实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工作责任,确保帮扶措施精准到村到户到人。

责任编辑: 王渊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