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一个暖心的“家”
资讯
资讯 > 正文

原标题:建一个暖心的“家”

本报记者 张馨云 文/图

本期聚焦

党员带头外出租地创业

昆明市呈贡区斗南街道办事处梅子社区东南与呈贡老城连接,西临滇池,原是一个行政村,“村改居”后,有4个居民小组,730户2300名涉农居民。社区党委下设5个支部,有136名党员。

因土地肥沃、气候湿润,村民历来以种植蔬菜为生,种植技术娴熟而专业。随着滇池治理“四退三还一护”及呈贡新城建设步伐的推进,社区涉农居民身份转变为城市居民。

为不丢掉传统手艺、发挥传统优势,社区居民考虑到周边租地种菜。然而,创业初期,群众顾虑重重。为了打消群众顾虑,34名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外出租地创业。2010年,时任梅子社区党委副书记李有才,率先在玉溪租下20亩地种植蔬菜。随后,280户约560名村民陆续到嵩明、宜良、安宁和玉溪等地租地创业。

大批党员群众外出租地创业提高了出租地的种植技术水平,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群众增收致富,同时,也为化解呈贡区开发建设与土地锐减矛盾作出了贡献。然而,随着外出租地创业的不断增多,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也频繁出现:用水用电修路困难,影响了生产;当地村民违约抬高租金,增加了生产成本;遭受自然灾害,减产减收;市场信息不灵,卖不上好价钱,甚至亏损;还有的村民,因牵挂家里的老人和小孩,不能集中精力搞生产经营……

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外出创业党员群众,迫切需要“有个家”来帮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外出创业党员群众有个“家”

党员群众的呼声就是党组织的工作方向。为搭建起党委、政府联系外出租地创业党员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切实解决创业群众的困难,社区党委在外出租地创业党员较为集中的嵩明杨林成立流动党支部,搭建为流动党员服务的平台,为流动党员安“家”。

社区居民李成芬一家在陆良租地种菜,去年11月,因土地租金问题与当地村民发生了纠纷。得知情况之后,社区党委及时组织人员到陆良调解纠纷,帮助解决地租问题,让李成芬一家安心投入生产。

“为解决租地资金短缺的问题,社区以信用担保的方式,在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为党员群众做担保,50亩以上的土地,可贷款30万元,最大程度地解决了外出租地创业的头号难题。”现在已担任社区党委书记的李有才告诉记者,为了做好外出租创业农民纠纷调解、权益保障、资金补助等服务工作,社区党支部把呈贡区委、区政府扶持涉农居民创业就业的政策送到田间地头,群众有困难,党支部能帮助解决的就帮助,不能解决就汇报给党委,再由党委联合相关部门帮助群众化解矛盾和问题,把党组织和工作覆盖到党员群众创业就业的各个环节,使外出租地党员群众切实感受到“家”的温暖,实现了安心外出、放心租地、放手创业。

为创业者解除后顾之忧

青壮年大量外出租地创业后,社区留守老人、儿童及妇女达1400多人。为了让外出创业群众集中精力搞好生产经营,社区党委想尽办法,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

占地5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千余平方米的梅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有食堂、儿童之家和未成年人文体活动室。“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360余位,有140位左右独居和空巢老人。”李有才告诉记者,为解决独居及空巢老人吃饭难的问题,社区配备6名工作人员在食堂专门为老人们服务,现每天在中心食堂吃饭的老人有130余位。

儿童之家里除了儿童绘本、故事书、电子琴外,还有滑梯、摇摇车等小型游乐设施,深受小朋友们喜爱。家长们表示,社区儿童娱乐设施丰富,并有专人服务管理,既就近就便又干净卫生安全,大人孩子都很喜欢这里。

社区大学生村官李娜和同事还在这里开设“五点半课堂”,为社区儿童免费辅导作业。李娜介绍,为关注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社区还联合学校,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关心其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其感受到社区的温暖。

4年级学生李呈瑜的父母都在外租地,她和奶奶生活在一起,2016年10月,社区“五点半课堂”开班后,李呈瑜每天都会到这里做作业。奶奶施会萍告诉记者,自己没什么文化,孩子在家做作业遇到问题也不会教,自从参加“五点半课堂”后,孩子作业有人辅导了,自己只需每天傍晚7点来接孩子回家就可以了。

近几年来,梅子社区先后获得省级文明村、绿色示范社区、省科普示范社区、优秀妇女之家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如今走进梅子社区,街道整齐干净,家家户户门前花红树绿,一派和谐宁静的景象。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