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2分钟测出70多项健康指标?记者深入调查:智能筛查机器人是蒙人的


来源:生命时报

逛商场时,你用“智能健康筛查机器人”测过身体吗?如果测出来的结果不太正常,你会慌吗?近日,北京市读者汤女士向《生命时报》反映了这样一件事。7月29日,她在大兴区荟聚西红门购物中

逛商场时,你用“智能健康筛查机器人”测过身体吗?如果测出来的结果不太正常,你会慌吗?

近日,北京市读者汤女士向《生命时报》反映了这样一件事。

7月29日,她在大兴区荟聚西红门购物中心用“康加智能健康筛查机器人”做了一次“体检”,仅花了19.9元,检测报告显示“轻度亚健康”,其中生殖系统得分为87分,低于正常水平;8月19日,她根据检测报告提醒的“建议15日后再次检测”,在大兴区绿地缤纷城又测了一次,结果相似。

“我身体一直很好,最初只是出于好奇才做的检测,反正测一次才不到20元钱,就当消遣了。”汤女士说:“我当时正在备孕,看到生殖系统有问题后十分焦虑。后来仔细一想,这种设备不抽血、不化验,也不依靠B超等检测手段,几分钟就出结果,似乎不太靠谱。虽然我自己不太相信,但仍觉得有必要通过你们求证一下,这种高科技快速检测可信吗?会不会误导人?”

无独有偶,山西卫视、《中国消费者报》《海口日报》《海南特区报》、金华新闻网等多家媒体,均对“智能健康筛查机器人”提出过质疑。报道一致认为,多项智能筛查的结果与医院体检结果存在差异。

位于北京市北三环的天幕新彩云影国际影城,曾经就摆放过“智能健康筛查机器人”,但后来机器被影城撤走了,原因是放置机器的企业一直拖欠场地租金。负责场地租赁事宜的沈经理说,这家企业就是骗子,千万别上当了。

2分钟就测出70余项指标

10月24日,记者来到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的新世界百货,7层电梯口附近就有一台“康加智能健康筛查机器人”。机身高约1.5米,操作界面包括摄像头、电子显示屏和手掌传感器。机身顶部和旁边均悬挂着广告牌,上面写着“人工智能帮您远离亚健康”“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推广”等广告语,十分吸引眼球。

记者观察了15分钟,先后有4位女士做了检测。随后,记者也体验了一次:扫描机身上的二维码,关注“康加健康”的微信公众号;在机器上选择性别;双手覆盖手掌传感器上的电极片,面部正对摄像头以保证被完整摄入;等待约1分钟,检测完成,此时微信会收到“康加健康”的检测报告接收提醒,付款后完善个人信息便可以看到详细报告,整个过程约2分钟。

检测报告的信息量非常大,一共分为几个板块:总分、生理年龄、专属建议、专属健康食谱以及十大系统及身体实时状况评估结果。

记者一位好友的检测报告显示,健康总分为87分;生理年龄为21岁(实际年龄为26岁),整体状况好于40%同年龄段的人;身体状况为“轻度亚健康”,有4项中度风险,6项轻度风险;专属健康建议为“重点解决维生素B6、肺活量VC、肝内脂肪含量指标的问题。”

此外,身体十大系统情况中又细分出许多指标,总共有70余项,分别提示“正常”“轻度风险”或“中度风险”。以记者检测报告中低于90分的消化系统为例,包括肝功能(82分)和胃肠功能(88分)。肝功能的细化指标有:胆红素(90分)正常;肝内脂肪含量(74分)为中度风险;蛋白质代谢功能(90分)正常。胃肠功能的细化指标有:胃蠕动功能(92分)正常;小肠吸收功能(91分)正常;小肠蠕动功能(82分)为轻度风险;胃吸收功能(85分)为轻度风险。

但好友近期在正规机构体检的结果显示并无消化系统疾病,因而对该项智能筛查半信半疑。为了进一步验证,好友邀请了一位当时正因为感冒而引发了肺炎的女士做检测。令人意外的是,她的健康总分比好友还高。

她用两部手机登录了不同的账号,连续检测了两次:第一次健康总分为91分,低于90分的项目是消化系统和营养状态;第二次健康总分为90分,低于90分的项目则变成了生殖系统、骨骼系统和皮肤系统;而身患呼吸系统疾病的她,两次结果中呼吸系统得分分别为94分和96分,均处于“正常状态”。此外,该女士在历年的健康体检中均显示有中度乳腺增生问题,但两次智能筛查的结果均显示她乳腺增生风险为正常,第一次的分数甚至为100分。

发现检测结果与实际状况有出入后,记者又邀请了5位市民进行检测。

 

  • 其中,一位女士的检测报告显示,免疫系统6项指标均为正常,但她患有免疫系统疾病多年。

 

 

  • 另一位女士看到报告后质疑说:“我有3项维生素指标为中度风险,农药残留物得分也特别低,这些项目难道不需要血液检测吗?只用手摸一下传感器是怎么测出来的?如果是按照西医的标准,没有指标的支撑;按中医的思路,也无望闻问切的辅助。”

 

 

  • 还有一位男士在输入年龄时,不小心将28岁输成了88岁,测出的结果也是“亚健康状态”,生理年龄评估为77岁。对此,他怀疑地说:“智能筛查结果难不成是根据年龄随机出的吗?”

 

深入探究,疑点重重

带着诸多疑问,记者拨通了报告中的热线电话“4006666787”。客服表示:“人体状态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所以数据会有差异。”当问及“康加智能健康筛查机器人”的科学依据时,客服介绍道,该机器采集用户数据后, 与后台的临床诊断和中医诊断建议等大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报告。该机器应用了光谱检测技术、脉搏波技术和生物电检测技术,但具体情况客服也不了解。

记者查询其官网了解到,该机器生产商为北京康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加公司”),目前已在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机场、商超、影院、餐饮连锁等进行了投放。官网声称,“康加智能健康筛查机器人”可评估人体早期病变风险,为用户提供专属的个性化解决方案,从膳食、营养素、运动、生活方式,给予全面的健康干预。官网上还显示,该机器拥有20余项专利,但记者看到,专利信息和认证信息都是模糊的图片,甚至连标题都看不清楚,无从查询都是什么专利,技术方面的信息更是寥寥无几。

官网主页

为了更详细地掌握该机器的相关信息,11月12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现代柏联大厦3层的康加公司,找到了康加公司副总裁杨海惠、品牌中心副总经理王宁。记者就机器投放情况、“三部委联合”推广的广告宣传、机器原理、研发者信息等进行了提问。

两位负责人介绍了一些简单情况后表示,技术相关问题需要技术部同事解答,目前无法即刻回复,随后让记者列出问题。11月14日,记者收到康加公司的书面回复,但回复中的信息与记者调查求证到的内容并不相符。

问题一:三部委到底有没有联合推行?

康加公司回复称,自2016年以来,公司市场投放该机器近千台,以北京地区为主,每台9.8万元,产品已推广1年多,截至目前共有368万人参与了检测,公司现处于亏损状态。2018年8月8日,康加公司进入了三部委联合下发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18年版)》(以下简称“《名录》”)的服务类部分,有相关公示信息的红头文件。王宁说:“这是给予康加公司的肯定”。

记者后来分别联络了三部委。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和国家卫生健康委老年健康司的工作人员均表示,这项工作由工信部牵头,回复以工信部为准。工信部方面则称:“康加公司仅有‘健康筛查检测和服务’进入《名录》,并不清楚‘康加智能健康筛查机器人’,也没有进行过专门推荐。”

北京市元坤律师事务所律师闫旭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未得到相关部门推荐却在广告中使用联合推广的宣传语,属于虚假宣传。

问题二:发明专利都是什么?

康加公司回复称,“康加智能健康筛查机器人”是康加公司与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合作,由康加公司首席科学家、天津大学教授徐可欣带领团队研发的。除了客服电话中提到的三项技术外,还运用了“中医数字诊疗技术”。“康加智能健康筛查机器人”获得了国家专利20余项,其中包括发明专利8项。

记者联络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该院教职人员表示并不知情,而徐可欣教授直接拒绝了《生命时报》的采访。

随后,记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及多国专利审查信息查询”网站上,以申请人“北京康加科技有限公司”为条件检索后发现,康加公司名下共有21项专利,其中13项为外观设计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专利法中对其的创造性和技术水平要求较发明专利低)。

而在8项发明专利中,仅有“电子健康检测急救箱应用系统及其应用方法”一项的案件状态为“专利权维持”,其他7项为“驳回等复审请求”“逾期视撤失效”“等待合议组成立”或“合议组审查”。可以说,多数发明专利是未通过状态。

记者针对“这四项技术如何做到全方位的人体健康状况筛查”向康加公司求证,对方却以“涉及公司机密”为由拒绝回答。记者又向康加公司发出邮件咨询专利问题,截至发稿日,仍未收到回复。

闫旭说,如果截至广告发布之时,该产品的专利仍处于未通过状态的话,在广告宣传中强调其获得专利的行为就是明显的虚假宣传。

问题三:仅靠面相和手掌能否判断健康状况?

康加公司回复称,该机器并非用于体检的医疗器械,而是用于亚健康筛查的电子设备,属于人工智能领域,通过采集用户的健康数据,并与标准模型库进行对比,得出用户的健康状况,其定性评估准确率为80%左右,但用户的自我干预与检测环境变化均会影响结果。

但是,康加公司在广告宣传中将该机器与常规体检进行比较,称“解决检测痛点”。北京市某三甲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郭某表示,这一机器的准确度有待验证:

 

  • 第一,无论基于什么样的技术采集人体信息,都需要考虑排他性因素,仅通过面部和手部采集信息,尤其缺乏准确性,化妆、角度、光线、温度等都会影响人体面部光谱的变化。

 

 

  • 第二,中医里确实有“面诊”和“手诊”,属于望诊的一种,但只是“望闻问切”中的一小部分,还需结合病人的既往疾病史、当前身体状态、脉象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诊断,具有很强的主观性,需要依赖医生的经验,且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下定诊断还需凭借现代医学检验。

 

闫旭表示,如果技术的实际可行性与其产品广告宣传的效果有很大差距,就属于夸大宣传。

问题四:“机器人”基于什么标准给出的体检答案?

康加公司回复称,该机器以临床诊断数据、中医诊断建议以及国内外新技术检测为医学参考,在大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专有的“聚合算法”,使生物电检测技术、脉搏波技术、光谱检测技术和中医数字化技术有机配合,达到稳定、全面的检测效果。

长期从事生物医学与仪器科学研究的刘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如此全面、全能的机器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目前无论是在精密仪器领域、医疗器械领域,还是人工智能领域,没有任何一台机器可以把内脏甚至身体的微量元素、农药残留等全部检测出来。

此外,光谱波技术在发现肿瘤、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有一些应用,但需在具体部位检测;生物电技术同样需要精准的数据采集点才能完成信息采集。市场上有依靠此类技术进行局部辅助诊断的机器,但还未成为医学诊断与治疗的主流器械。

重庆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体检中心主任陈宗涛表示,大数据是对海量数据的规律性分析。这台机器若想对人体70余项指标进行分析的话,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精准地采集信息;收集海量数据;模型科学性经过生物学及临床医学的验证。

数据采集的样本及数据分析的要求都非常高。该机器或是以不同年龄的“健康人群”为参考,因此需要对这类人群在不同状态、不同条件时所呈现的面部和手部信息进行搜集。健康如何定义?如何选择不同年龄层的健康人群?每个年龄层选择多少样本?其中涉及的问题非常庞杂,难度巨大。而“大数据及其模型”的质量直接影响检测的准确性。

事关健康,不容误导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里,接收一个信息很容易,但辨别一个信息的真伪却非常难,尤其是涉及新兴产业和技术的时候,普通人缺乏足够的辨识能力,很多商家便会有机可乘。对此,专家们总结出以下三点启示。

健康筛查,不可儿戏

刘教授表示,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望闻问切”早已深入人心。这个机器的检测形式很明显会给人们带来一种“中医诊断”的错觉。即使商家对记者解释这不是体检仪器,但他们并未在宣传和广告牌等明显位置向消费者明示该信息,是一种“打擦边球”的行为。

更何况,智能筛查关乎人体健康,是很严肃的问题,不应如此随意,更不该被当作娱乐休闲项目。

无论检测结果是好是坏,都可能对大家产生误导。结果不好可能会令消费者产生不必要的恐慌,结果好也容易令消费者误以为身体健康,从而忽略生活中的疾病信号,耽误早诊早治。

建议大家对于高新技术产品要存有辩证思维,不要被“新概念”“新形式”诱导。体检、看病等关乎身体健康,应到正规医院或健康管理机构进行。

亚健康不必过分担心

“亚健康不能和疾病风险混淆。”陈宗涛表示,疾病风险是可以干预的。就好比开车时,视力、能见度、车况、路况、驾驶技术都是交通意外的风险因素,如果都加以关注和改善,发生意外的风险就会大大降低。

但亚健康是相对健康而言的,健康的概念和标准在不断变化着,所以亚健康概念不准确。

人体有自我修复机制,大家千万不要把亚健康看作一种“病”,可以去关注疾病风险,但无需过分担心亚健康。

大健康产业应该“严进严出”

陈宗涛强调,电子健康设备确实为健康管理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便捷有效的服务,但要想成为医疗设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利用物理手段去探究人体不应被否定,但其对现有功效的宣传需要实事求是。

大健康产业在相关政策的鼓励下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新的知识和技术层出不穷,然而大数据、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兴技术,目前尚无完善的行业标准和共识,各家公司的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

监管方面,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鼓励真正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产品和技术,促进大健康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相关部门应加强联动,把好关口,尤其是在行业发展初期,对设备或服务的安全性、可靠性、科学性都要进行严格的验证和管理,涉及人民健康问题的市场就应该“严进严出”,这样才能让技术真正造福人类健康事业。▲

[责任编辑:李旭然 ]

责任编辑:李旭然

推荐

为您推荐

已显示全部内容

泡泡直播

热门文章

泡泡直播

精彩视频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X 泡泡直播

泡泡直播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