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八月十五杀鞑子:蒙古段子对美好节日的逆袭


来源:冷炮历史

花好月圆的中秋节,在东亚古代文明繁盛之时,曾被诸多古灵精怪的浪漫传说所点缀。可到了近代,当传统文化趋于没落、愈来愈多的国人只能靠打鸡血来振奋精神时,她竟被一个血腥而低劣的民间段子所绑架。

随风而逝的浪漫

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述到苏美尔时代


中秋节的起源,当为人类上古文明中所屡见不鲜的月亮崇拜。早慧的苏美尔人,会在每月的初一、初七和十五,为月亮举行崇拜仪式。而历年10月的月圆夜,更是他们的狂欢时刻。届时家家户户都会为月神献上流着奶和蜜的丰盛供品。

又如,在斯里兰卡岛上僧加罗人的传说中,5月、6月和7月的月圆日,竟分别是开国君主登岛日、佛法传入日和全岛统一日。

斯里兰卡的僧伽罗尔人 一样有大量的月亮崇拜祭奠


东亚古代的先民,亦对悬在自己头上的银月充满敬畏。古之鸿儒郑玄、孔颖达皆认为,天子依礼当在秋分月圆时祭月。汉唐时期,“中秋节”这一概念尚未形成,但众多以八月十五月圆夜为背景的瑰丽传说,却已出炉。如唐人相传,风流天子李隆基在八月十五之夕畅游月宫,暗记仙人乐舞,并在返回人间后依其音律制成了《霓裳羽衣曲》此外,唐人还因受胡族饮食习惯的影响,而喜爱吃饼。则后世月饼之出现,当与唐代这一风尚,有着密切联系。

及至宋代,“中秋”正式成为节日。武功不振却又文教发达的赵宋王朝,为这个新兴节日谱写了无数风雅诗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等千古名句,皆出自这一时期。而中秋节非同一般的浪漫气质与吉祥寓意,也感染了入主中原的蒙古人。元武宗就曾在公元1309年的中秋之夜,携嫔妃泛舟池上,玩赏圆月、欢度佳节。


月饼其实是唐朝时期的胡风影响


可到了近代,中秋节却画风突变,与一个“八月十五杀鞑子”的段子捆在了一起。民间相传,元朝末年蒙古统治者虐待汉人。不仅下令每十户人家共用一把菜刀,还往基层下派被称作“家鞑子”的蒙古兵。他们监视汉人生活,甚至霸占妇女的初夜权。忍无可忍的汉族群众,遂在大救星朱元璋和军师刘伯温的领导下,用藏在月饼中的小纸条相串联,约定在八月十五动手杀鞑子。一场轰轰烈烈的民族大起义就此爆发,推翻了元朝统治。

如此荒诞血腥的传闻,自然是经不起考证和推敲的。毕竟,元代蒙古族人口远不及汉人的十分之一。根本没有足够人力去落实子虚乌有的“十户一菜刀”和“家鞑子”政策,更不可能有足够体力去夺走汉人妇女的贞操。且明太祖朱元璋,也是在奋战多年后才推翻了元朝的。但真正值得探究的是,近代为何会产生这般大煞节日风景的谣言呢?这一切,还得从故事的主人公朱元璋说起。

元朝皇帝与妃子也过中秋节


形象大变的皇帝

朱元璋实际上以元朝的继承者自居


堪称励志典范的明太祖,在北伐中原时喊出过“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但对他而言,自己的所作所为仍是改朝换代,而非什么民族革命。故朱元璋在洪武元年的称帝诏书中称,蒙元灭宋是“天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承认元朝确实获得过上苍的垂青。

元世祖的神位也被他摆在历代帝王庙里,同汉高祖、汉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圣君一道接受祭拜。而消灭了南朝的隋文帝,反被取消了入庙资格。

朱棣一系的皇帝身上有浓厚的蒙古气息


这其实是朱元璋自信心的体现。正因为相信自家的新皇朝,能够彻底取代甚至同化蒙古人,他才会大度地看待元朝昔日的统治。继承了父亲信心的明成祖朱棣,亦把从宋到明的历史变迁看作长江后浪推前浪,是“天命宋主天下,历十余世,天厌其德,命元世祖皇帝代之。元数世之后,天又厌之,命我太祖皇帝君主天下”。

可这两代雄主肃杀的政风,与其创制的一系列旨在加强独裁、厉行海禁、严控臣民、禁锢思想的制度,却将明朝手中的好牌一点点败掉。立国不足百年,明王朝就闹出了皇帝被俘的洋相,举国之信心大受打击。明世宗嘉靖帝继位后,堂堂大明帝国的文化心理,竟渐渐如同一个巨婴。

到中期为止 明朝皇帝丝毫不掩饰自己的蒙古作风


明世宗好高骛远,又自比尧舜。一心借中兴名义来强化颓势已现的专制机器,却屡次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被教做人。动不动就翻墙入寇、甚至横行京郊的蒙古人,令束手无策的嘉靖帝心态失衡。他不仅把元世祖轰出历代帝王庙,还在写字时刻意把“夷狄”二字写小,企图以耍小孩儿脾气的手段压制四夷。

皇帝如此,士大夫们自然上行下效。大家都竞相否定元朝正统,打起了华夷之辨的鸡血,并将开国皇帝鼓吹成一扫腥膻恶臭、恢复中夏文明的大救星。而民间文人,则又把辅佐大救星成就伟业的刘伯温,塑造成多智近妖的艺术形象。

对外像巨婴的嘉靖 对内却是割韭菜高手


但看似幼稚的嘉靖帝,在割百姓韭菜时却老谋深算。为防止黄河洪水北流危及大运河漕粮运输,他特意下令加高黄河北岸的堤坝,好把洪水逼向南方。这一恶政方针,竟被其继任者一直延续下去。导致原本颇为富庶文明的淮北,沦为水患频仍的黄泛区,社会生态日渐恶化。当地地主到了20世纪,竟还对手下佃农享有货真价实的初夜权!

但发明历史与欺压百姓,显然不是解决边疆危机的办法。一盘散沙的蒙古人虽日薄西山,龙兴关外的满洲人,却让明王朝既丢光了江山社稷,又输掉了服饰发型。满口华夷之辨的士大夫,成建制地向新征服者投降带路。而朱元璋、刘伯温的神话事迹,与低幼化的文化心理,则在民间悄然生根。

打鸡血的士大夫们 最终拜倒在满清脚下


鸡血段子的诞生

近代的满清在西方面前野蛮而弱不禁风


有过盛世辉煌的大清帝国,最终被洋人的坚船利炮打成了东亚病夫。沉寂已久的反满思想,也顺势传播开来。而强大的西方文明,则又使近代国人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与文化焦虑。鲁莽的义和团,出于扶清灭洋的冲动,会把使用铅笔火柴的同胞杀全家。满腔热血的革命派,也想方设法要将排满运动同恢复汉族自信心结合起来。

朱元璋与刘伯温,遂又被抬了出来。庚子国乱之际,义和团曾借刘伯温威名作谶诗,鼓吹仇视条约、宣布“义和明教”要把汉奸洋人斩草除根。

反满先锋邹容和义和团一样推崇刘伯温


反满先锋邹容也未能免俗。他在《革命军》原刊本中,先断言汉族是二十世纪世界的主人,再高呼民族革命万岁。最后称“刘伯温《烧饼歌》曰,“手执大刀九十九,杀尽鞑子方罢手”。而日后的南京国民政府,更是将朱元璋视作民族光复之伟人,把宣传明太祖事迹作为提振民族精神的法宝。

至此,传布“八月十五杀鞑子”的外部环境已然成熟,只欠缺故事原型了。而蒙古草原上的牧民,则在不经意间,给革命党人来了个神助攻。

清朝时的蒙古人已经彻底沦为赤贫炮灰


原来,蒙古人在清朝统治下,已从昔日纵横欧亚的天之骄子,沦为博格达汗的炮灰。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受到山西商人的压榨,还要供养数量庞大的喇嘛。而这些藏传佛教僧侣的诸多行径,不会比《十日谈》中的天主教神父强多少。为了追忆曾经的荣光、宣泄现实的不满,一个蒙古民间传说横空出世。

在19世纪的鄂尔多斯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蒙古族的伟大祖先成吉思汗,凭天纵神威建立了大元王朝。到了末代皇帝妥懽帖睦尔统治时期,每十户汉人就要供养一位蒙古喇嘛。喇嘛们在汉地胡作非为,不仅要夺取妇女的初夜权,还要蹂躏男童。不堪其辱的汉人,遂商定在五月初五杀喇嘛造反。但却因准备不足,拖到闰八月十五日才动手。随后汉人拥戴朱洪武为领袖,围攻大都。破城之后,朱洪武霸占了已怀有元帝骨肉的弘吉剌哈屯。这位蒙古美女随后给他生下一位太子,即后来的朱棣。

八月十五杀鞑子的故事 最早是蒙古人用来黑喇嘛的


毫无疑问,这个引人发笑的喜当爹段子,就是“八月十五杀鞑子”的故事原型。无恶不作的蒙古和尚与杀喇嘛的情节,正好与反满杀鞑的鸡血挂钩,而朱洪武更是保证流量的热门IP。经过一番魔改,一个原产蒙古、与中秋节气质格格不入的民间传说,便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传播开来。

然而,人类文明毕竟已步入学术进步、知识普及的二十世纪。在时代大背景下,任何建立在编段子与打鸡血之上的意识形态,都不能合理解释历史。更与享有绝对发言权的西方话语体系格格不入的。故而难以持久!

革命党段子手的水平毕竟还是不如科班出身的厉害


不开窍的南京国民政府,最终丢掉大陆国土和对历史的解释权。其苦心孤诣建立起来的史观,论影响力远不如郭沫若的一根小指.......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泡泡直播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泡泡直播

X 泡泡直播

泡泡直播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