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凤凰网征文|留美博士在抗日战场牺牲 毛泽东为他题送挽联


来源:报国故事

我的曾祖父,一位爱国知识分子,毁家纾难,毅然报国的人,他带领河北工学院(现河北工业大学)师生和亲属组成“工字团”(河北工学院校徽的标志)走向抗日战场的最前线,奋勇杀敌。他是抗日

我的曾祖父,一位爱国知识分子,毁家纾难,毅然报国的人,他带领河北工学院(现河北工业大学)师生和亲属组成“工字团”(河北工学院校徽的标志)走向抗日战场的最前线,奋勇杀敌。他是抗日民族英雄,留美博士,大学教授(指教于河北工学院),中国著名化学家、造纸学家。

杨十三(1889--1939), 名彦伦,字灿如,抗战后改名杨裕民。因在堂兄弟中排行十三,故名杨十三。直隶迁安县杨团堡村人(现河北省迁安市)。   

“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对我辈特增担荷;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于先生犹见典型。”

——这是1939年9月毛泽东同志为抗日民族英雄、冀东抗日领袖杨十三(杨裕民)烈士题送的挽联。

上联谓:国家正处于危亡之时,如大厦在风雨飘摇之中,正需要抗日中坚人才。杨十三的牺牲,是抗日的损失,我辈的担子更重了,表达了对杨十三逝世的痛惜之情。

下联因:杨十三是河北人,便引用唐韩愈《送董邵南序》中语:“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称颂杨十三是激昂壮烈的豪杰,意在表彰烈士的抗日功绩,此处用典极为贴切自然。  

杨十三的一生,曾勤学苦读,勤工俭学。救国就民,回家乡解囊办学,创办了冀东第一所“立三私立平民女子学校”。不畏强暴,勇闯(张作霖)大帅府,递交“御状”,为民请命。多次见义勇为,扶危济困,资助穷苦青年上学,毁家纾难,掩护救助革命同志,变买家产,为家乡抗日购买、转运武器。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投笔从戎,组织民众,走向抗日战争的最前线。

在美国留学回国之后,他历经十年艰辛发明了“苇草造纸新技术”。对我国开拓造纸工业新原料、新工艺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他放弃专利权无私地向全国推广,为民族造纸业注入了一剂强心剂。曾积极帮助迁安李显庭购买造纸机械设备,建立了中国北方第一个半机械化造纸厂--“迁安显记纸厂”。 

1938年7月,他带领河北工学院(现河北工业大学)师生和亲属组成“工字团”(河北工学院校徽的标志),积极参与组织了20多万民众参加的震惊中外的“冀东武装抗日大暴动”,任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政治部主任。因汉奸告密,杨十三和洪麟阁等百余人被3000敌人围困于玉田小狼山,杨十三奋勇杀出重围与洪麟阁、李楚离同志(曾任华北各界(抗日)武装自卫会党团书记,冀东区党委书记、冀东军区政委)率队配合挺进冀东的八路军第四纵队,先后攻克丰润、玉田数座重镇,亲手活捉日军顾问,经大小战斗50多次,名扬冀东。后在西撤途中队伍受挫,杨十三幸得脱险,辗转天津、冀中,矢志不渝奔赴平西,后被朱德总司令电召八路军总部,拟担负军工工作。在带领连以农、冯于九等人来到山西黎城的八路军总部时,受到总部首长和当地军民的热烈欢迎。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亲切会见了杨十三。

1939年7月21日,杨十三终因长期劳顿,重病积疴,在与日寇九路围攻太行山作战转移时牺牲于担架上,享年50岁。完成了自己“誓必效死疆场,马革裹尸,绝不辗转床缛作亡国奴”的铮铮誓言。

在1939年9月18日举行的“晋东南各界人士纪念九·一八、追悼杨裕民先生大会”上,毛主席亲书横额:“浩气长存”,朱德总司令主祭,彭德怀副总司令致悼词,各界人士5000人参加了追悼大会。这是八路军总部召开的抗战以来最高规格的追悼大会。

1950年10月,在新落成的河北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举行了安葬左权将军暨杨裕民等烈士公祭大会,杨十三教授被安葬在左权将军墓旁。

2014年9月1日,国家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杨十三烈士名列其中。

一个平凡的人-红孩子,杨小冀

[责任编辑:刘洋LY PN003]

责任编辑:刘洋LY PN003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