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既解思想的饥渴 又接生活的地气


来源:《吉林日报》

原标题:既解思想的饥渴 又接生活的地气 本报记者 吕航 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的研一学生田

原标题:既解思想的饥渴 又接生活的地气

本报记者 吕航

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的研一学生田楚妍和张宝元这一段时间可没闲着,她们参加了学部“新时代传习所”举办的“征途”活动和马克思主义经典品读大会。用她们的话说,参加这些特色传习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对自身的成长更是颇有益处。

谈起“征途”,张宝元说,特别喜欢这个活动的形式:“每个团队都要完成一次在公共场所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任务,听讲同学必须超过15人,完成后,宣讲还需要汇报感受、分享感悟。每次参加我都特别兴奋,因为它将我们的兴趣爱好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让我们在实践中践行经典,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的学习上,而且每个人成长经历不同,参加活动后的感悟也不同,我觉得这就是这个活动的价值所在。”

“马克思主义经典品读大会顺应了我们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接受习惯,通过诵读经典、组团竞赛、老师现场点评等形式,使我们在品读中提升自己,也督促我们更好地学习。”田楚妍说。

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传习活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一直是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把“传理论”有机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让有意义的学习变得有意思,让学习经典和理论传习成为校园时尚。

马克思主义学部教师蔡元说:“为了让传统文化和传习更好地结合,最近我们在书法教室组织学生书写《习近平用典》。将书写技法与内容相结合,使新时代的新思想逐渐内化于学生自身,在传理论上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高校“新时代传习所”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课堂和大学生的头脑之中。为此,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新时代传习所”着力构建“一体三维五结合”的传习新模式,引导大学生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学校成立的‘新时代传习所’,特点就是面向青年大学生,努力做到传习活动既解思想的饥渴,又接生活的地气,使一时的触动转化为一生的感动。”马克思主义学部部长庞立生说,“通过理论传习活动,使大批的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储备、理论水平和思维能力。下一步要把传习活动体系化,在全省范围内组建一些实践教育基地,对不同学期阶段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传习活动。”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