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唐驳虎:伊朗到底是怂还是干?关键并不在于美国!


来源:唐驳虎

他们看似打酱油,实则是问题关键

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唐驳虎

在宣布与中国继续贸易谈判的同时,川普也已明确,将于美东时间周二(5月8日)下午2点,也就是北京时间周三(9日)凌晨2点,在白宫宣布有关伊核协议的决定。这比原定的12日最后期限提前了4天。

英国外交大臣约翰逊此刻正在华盛顿,为挽救伊核协议做最后的努力。但是英法德欧洲三大国的外交希望早就极其渺茫。

即使他们能提出所谓能让川普满意的新方案,伊朗接不接受还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呢。伊朗外长扎里夫早就表态拒绝修改,不会重新谈判。

而伊朗军方的回应则是“以色列离从地球上被抹灭的日子不远了”。伊朗外长扎里夫等官员的表态则更实质——如果美国真的退出,伊朗将考虑完全退出核协议,并全力恢复生产浓缩铀。

【川普究竟为何对伊核协议如此不满】

2015年7月14日,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通过艰难谈判,终于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

根据协议,伊朗必须停止高丰度浓缩铀活动,交出已生产的20%丰度浓缩铀,接受国际核查等其他条件,并将核计划限制在和平利用核能领域。

这一协议限制了伊朗发展核武器的速度,西方也由此取消对伊朗的经济制裁,恢复包括石油交易等贸易往来。

就在协议达成前一个月,川普已宣布参加总统竞选。他的整个竞选主轴,一直都在猛烈抨击这份协议“糟透了”“蠢透了”“史上最吃亏的协议”“存在灾难性缺陷”。

这是竞选需要,还是他真心这么认为?

我们可以去看协议中关键的“日落条款”,日落条款,英文名Sunset Clause,指的是合约中载明部分或全部条文的终止生效日期。

伊核协议中的“日落条款”规定,2025年后协议失效,伊朗可以恢复铀浓缩活动。除此之外,协议只是要求伊朗目前要把铀浓缩离心机的数量削减三分之二,从大约19000台减少至6000台,阿拉克重水反应堆也得以保留。

因此,伊核协议其实只是一份在10年内限制伊朗核计划的阶段性协议,只是推迟了伊朗成为拥有核武器国家的时间。川普抨击这份权宜之计,也算事出有因。

但除此之外,川普和中央情报局也找不到任何找事的借口。

根据协议,国际原子能机构负责督查伊朗履行协议情况,定期确认一次伊朗是否履行其承诺。而美国国内法案则另行规定,行政部门每隔90天向国会提交报告,评估伊朗是否履行伊核协议承诺,以决定是否延长“制裁豁免”。

迄今为止,国际原子能机构已经发布了11次报告,伊朗履约情况一直良好。包括最近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亲自公布的,所谓从“伊朗仓库里偷来”的半吨材料,也全都是2013年之前、伊朗自己也已经封存的核计划历史档案而已。

【川普决心强行毁约——但还不是马上就打仗】

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上任第一年都在忙于减税法案和应付各种内部挑战的川普,终于在今年1月,宣布最后一次延长美国对伊核问题的制裁豁免期。

川普并将5月12号定为修改伊核协议的最后期限。届时如果没有令他满意的修改方案,美国将退出伊核协议。

同为伊核协议缔约国的英法德则力劝特朗普留下,建议通过修改协议、重新谈判的办法满足川普要求,维持住协议。但即使这样,伊朗也不可能同意。

如果川普不签署确认书,美国就将恢复对伊朗央行的制裁,其他400多个以前曾被列入美国制裁目标的伊朗实体或个人也可能重新面临制裁。

至于说美国打伊朗?那还太远了。

但以色列浑水摸鱼,来搞定点空袭,倒还是有点可能的。毕竟早在1981年6月7日,以色列空军就千里隐蔽奔袭,摧毁过伊拉克的核反应堆。

在37年后的今天,以色列更是拥有了隐身的F-35,偷袭伊朗在技术上不成问题。至于伊朗军方的大话,听听就可以了。阿拉伯诸国想在地球上抹掉以色列这个蕞尔小国已经有70年了,最后换来的是五次中东战争的失败,以及阿拉伯联盟的分崩离析。

【与下层大放狠话不同,姿态柔软的伊朗高层】

一般认为,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将使该地区陷入战争边缘,因为德黑兰会立即恢复核武开发计划,并进而刺激以色列作出反应。

欧洲三国则一边试图挽留美国,另一边说服伊朗尽可能留在协议里。

伊朗的温和派总统鲁哈尼7日则表态说,“如果伊核协议的其他缔约国能够继续保证伊朗的利益,即便美国退出,伊朗也不会放弃协议。”

鲁哈尼表示:“对于伊核协议我们想要的是,我们的利益能够得到保存和保证,如果其他缔约国能够确保这一点,那么美国退出也没问题,刚好我们也可以摆脱美国这个制造麻烦的不良因素。但如果我们想要的不能满足,我们会用自己合法的途径执行我们自己的计划。”

在这一并不强硬的表态的背后,是伊朗处于不利境地的写照。

伊朗既面临当下中东两线作战(叙利亚、也门)的后果,也存在多年来累计的金融和经济压力。去年底今年初,民众对食品价格上涨的不满,还惹了一段不大不小的街头抗议。

要更透彻看清这一点,就需要去了解一下国际社会尤其是2012年欧洲对伊朗制裁的情况。

【今天看似打酱油,却实则关键的欧洲】

由于伊朗拒绝停止其铀浓缩活动,安理会在2006年至2010年间先后通过了1737、1747、1803、1929号共4份制裁决议,不断加大针对伊朗核计划的制裁力度。

不过,安理会的制裁尽管力度不断加大,但制裁针对的仍然是伊朗核计划和弹道导弹项目,避免对伊朗的能源产业、正常的国际经贸往来和人民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当时伊朗执政的内贾德政府,也便可以坚持以强硬回击强硬的态度。

在伊核六方会谈几无进展的情况下,尤其在2011年“阿拉伯之春”动荡的大背景下,伊朗曾经的主要贸易伙伴欧洲(美国早就断绝往来了)终于出手,对伊朗实施了严厉制裁。

2012年1月,欧盟外长会决定对伊朗实施新一轮制裁,包括禁止成员国从伊朗进口和转运原油及成品油;禁止为伊朗石油贸易提供融资和保险服务;禁止向伊朗出口石油产业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冻结伊朗中央银行在欧盟的资产等。

2012年10月,欧盟外长会决定扩大对伊朗制裁,包括将进出口禁令扩大到天然气;将对伊朗中央银行的金融制裁扩大到伊朗各商业银行。还包括欧盟成员国不得向伊朗出口石墨、铝、钢等原料和半成品等;禁止欧盟成员国企业为伊朗建造油轮、提供船舶建造和维修技术等。

【令伊朗经济腰斩的2012年欧洲制裁】

由于美欧联合制裁,伊朗失去了各大保险公司对油轮货运的承保,使得大部分油轮放弃运送伊朗原油。制裁还使伊朗面临金融结算难题,严重影响了外国石油公司与伊朗的贸易往来。

受制裁影响,伊朗的石油日均出口量从2011年底的220 万桶下降到2012年9月的86万桶,只剩40%。伊朗货币里亚尔在2012年全年贬值近80%。

2012年后,伊朗的石油出口只能向中国、印度、日本、韩国进行,丧失了原本一半的欧洲市场。

不仅如此,在制造业领域,伊朗的厂商难以获得信用凭证或预付款项,正常贸易难以正常运行。美国更将欧美以外与伊朗有重大联系的金融、能源机构列入制裁名单,并警告:“任何国家要么与美国做朋友,要么与伊朗做生意”。

2012年的这场欧洲制裁,对伊朗的经济造成堪称致命性的打击,也对伊朗的人民生活带来灾难性影响。“换不到外汇,买不着消费品,只能看见水涨船高的物价和雷打不动的工资数字。”

2012年后,伊朗的石油出口额从1500亿美元,腰斩到750亿美元。

当然,再详实的描述,也不及冷冰冰的统计数据。我们来看一下伊朗的人均GDP(折算不变现价,已扣除通胀因素)历史数据,就能明白一切了。

80年代初期,即使浩大、动荡的伊斯兰革命,美国全面制裁封锁,以及残酷、耗资巨大的两伊战争,这些天灾人祸,居然都未能阻止伊朗人均GDP从2000美元翻番上冲到4000美元。

历史油价曲线

背后的推手,就是延续70年代石油危机,继续高涨的国际油价。而当1985年沙特和苏联对着增产,导致国际原油市场崩盘之后,伊朗人均GDP就迅速跌回2000美元,这也导致连绵不绝的两伊战争草草停战。

在90年代,由于国际油价低迷,伊朗人均GDP更是一度跌到了1000多美元的低水平。

而在由于中国崛起带来21世纪初的大宗商品盛宴中,伊朗人均GDP从2002年的2000美元一飞冲天,短短10年就翻了两番,跃升到了2012年的近8000美元,比中国的增长速度还要快得多。

这真是伊朗的黄金时期!甚至席卷全球的2008金融危机,也只是略微影响了一下伊朗的增长速度。当时执政的伊朗总统内贾德,也就得以在中东舞台上纵横捭阖,以强硬形象著称。

2012年后,伊朗人均GDP从8000美元又跌回到5000美元水平。

正如大多数能源出口国一样,伊朗经济高度依赖石油,石油收入占全部外汇收入的85%,占政府收入的70%。它高度脆弱,要么一飞冲天,要么一蹶不振。

当欧洲实施了2012年制裁之后,伊朗经济和伊朗石油出口量在两年内一起腰斩式暴跌,再加上2014年的油价暴跌,伊朗人均GDP从8000美元又跌回到5000美元水平。

【欧洲制裁解除之日,全伊朗欢声雷动】

这就是2012年欧洲制裁的威力。

制裁一发生,伊朗议会就于2012年3月一系列政治和经济问题质询总统内贾德。内贾德因此成为33年来首次遭议会传召的总统。

而在2013年6月的选举中,内贾德已连任两届不得继续参选。温和保守派候选人、前首席核谈判代表鲁哈尼,以较大优势战胜强硬保守派候选人,当选新的伊朗总统。

而后,就有了2013年11月的伊核问题中期协议,以及2015年7月的伊核问题全面协议。

2016年1月16日晚上,对伊朗来说是个不眠之夜。人们或焦急地守候在广播前,或不停地刷新着新闻网站;在咖啡厅里,电视周围挤满兴奋的年轻人;德黑兰的几条主干道上,值守的警察严阵以待。这次,人们等待的不是国家足球队的焦点之战,而是正在维也纳战斗的另一支“国家队”的消息。

当地时间次日凌晨1时许,喜讯终于传来。伊朗外长扎里夫和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与伊核问题有关的经济和金融制裁于当天解除”。

尽管已是深夜,难耐激动的伊朗民众仍然进行了游行,他们兴高采烈地挥舞国旗,燃放焰火,欢呼“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万岁!扎里夫是我们的英雄!”

【看懂欧洲的威力,就看懂伊朗的近况】

所以,其实伊朗问题的关键,不在美国,也不在以色列,当然也不在俄罗斯,而是取决于欧洲——英国、德国、法国这欧洲三大国以及欧盟整体的态度。

因此,眼看伊核协议大限将至,英法德7日最后呼吁川普不要退出这项协议。英国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出访美国,为说服美国留在伊核协议做最后努力。

而法德两国外长7日在柏林碰面。法德承诺,不论美国是否退出,都将继续坚持遵守这一协议。

法国外长勒德里昂说:“我们下定决心要维护伊核协议。”德国外长马斯强调,欧洲盟国仍坚信,挽救核协议可“让世界更安全”。

在目前的情况下,只要川普与欧洲盟国之间还没打算翻脸,伊朗的总体形势仍然安全,既不用怂,也不用干。即使以色列炸一炸反应堆,也就是泄愤量级。至于全面战争?还太远!

但是,在美国不遗余力打算单方面挑起新制裁的背后,却有着川普的一把大算盘、有着美国一桩极其现实的大利益,非常值得一扒。

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唐驳虎

[责任编辑:李明1 PX038]

责任编辑:李明1 PX038

推荐
特朗普:8号宣布美国是否退出伊朗核协议 http://p0.ifengimg.com/pmop/2018/05/08/wf2_4856561_131236_sizeb_w1920_h1080.jpg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