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山东作家王方晨近几年创作了《老实街》获大众好评


来源:大众网潍坊

王方晨(1967--),山东金乡人,中国作协会员。1988年初登文坛,现供职于《当代小说》编辑部。已发表中短篇小说近200部(篇),共计600余万字。著有长篇小说"乡土与人"三部曲(《老大》《公敌》《芬芳录》)、《水洼》《十日书》,中短篇小说集《王树的大叫》《背着爱情走天涯》《祭奠清水》等,共计600余万字。作品先后近百次入选多种文学选本及文学选刊,长篇小说《老大》曾在台湾出版,并有作品被译介海外。


获莫言题写书名并且各章节早就见于国内各大名刊的《老实街》,被业界认为是2018年中国小说创作领域的重要收获。有评论曾将《老实街》和之前荣膺茅盾文学奖的描写上海市井生活的小说《繁花》做比较,称“南有《繁花》,北有《老实街》”,更有评论称《老实街》颇有沈从文、汪曾祺等大家的抒情文化小说的意味。

对于业界的高度评价,王方晨显得很冷静。他说,《老实街》讲述的是一座城或一道街上发生的故事,除了作品背景的城市大拆迁,都是市民生活的日常,“如果说文本上有古典意味,我确实在向老一代小说家致敬。”

王方晨从事文学创作30年,几乎与上世纪80年代国内先锋文学的兴盛同步。面对当今快速出现、成长的年轻作家,他认为“不管是在前还是在后,自己都不再适宜与他们一起撒腿狂奔”。于是,他选择了与年纪相符的从容,并认为这才是他这一辈作家的优势,可以体现相对老派的作家特点。

《老实街》的特点之一,就是比较突出地写了北方一座老中国城的文化与风俗。王方晨承认,的确如著名文学评论家吴义勤所言,自己“在人性表达里面加入了文化思索”,同时为了与《老实街》的创作理念相匹配,更注重文字的精美、简洁、古雅。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既协调,又有古意,很“中国式”。他说,“那些消失的老词儿、老理儿、老屋、老器物、老街巷、老中国城,在现代文明的辉映下,会有一种难以言传的美。”

但典雅省俭的文本显然不是《老实街》的全部,从内容上说,《老实街》呈现了传统市井社会的土崩瓦解,有评论将其称为一部“反市井小说”,王方晨认可这一说法,“一条街被冠名‘老实’,但正如文学评论家贺绍俊所论述的那样,《老实街》‘不老实’。显而易见,虽然我缅怀的是一个道德小世界,表达了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但更有无限的反思,经历隐痛和困惑,然后迎来新生。”老实街人内心对自我的独特坚守,依然是走出老实街之后的信仰和力量的源泉。

有锐利的剃刀

也有温暖的诗意

长期关注王方晨文学创作的诗人、济南市文联党组书记刘溪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王方晨近年来以“老实街系列”为代表的作品,通过对济南本土风貌的集聚和截取,呈现了一个在文学界有广泛认知的“老实街”场域,“但‘老实街’不是对老城风物的把玩,而具有更宏大的文化视野和反思意义。”

在《大马士革剃刀》中,也并不总是一派熙熙和乐。老实街来了个老实的剃头匠陈玉伋,向来被称为济南“第一大老实”的小店主左门鼻,以自用的、锋利的剃刀相赠,成就了老实街的一段“老实”佳话。然而,某一日,左门鼻如影相随的爱猫被人剃得精光。众人围观之下,蒙羞的裸猫投水走失。经过无声试问、自证与交锋,被怀疑虐猫的陈玉伋遂自老实街不辞而别,并于不久之后,在老家一病不起,郁郁而亡。有评论说,外来人陈玉伋的存在本身,对于老实街便是一种威胁,为了维护自己“第一大老实”的声名,左门鼻“老实为人的准则”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温情脉脉的“老实街”,其实包含着不为人所左右的冷酷,《老实街》的开篇之作,就对人性的幽暗做了深刻的探索,笔锋堪称犀利,力道十足。

在锐利的“剃刀”之下,王方晨却也让《老实街》呈现了温暖的诗意,王方晨说:“比如《大马士革剃刀》开头,‘我们这些老实街的孩子,如今都已风流云散了’,意在将沧桑蕴藉的味道表现出来。”

小说书写“老实街的孩子”石头对火车古怪的痴迷,却不点明原因。在他的故事结尾,这样写道:“影影绰绰,我们看那远未燃尽的夕阳里,两只燕子扑簌簌凌空而去。”以吉祥的燕子写出卑微生活中,一个孤独的孩子和一个智障的中年搓澡工的感人友谊。

王方晨说,自己在《老实街》最后一章也有意营造了一个诗意的结尾,“在幻化的一个场景里,所有老实街的孩子,高高地跳脱了俗世红尘,透彻地俯瞰了人世间的一切。”他说,自己想表达的是,在这里没有“他者”,只有“我们这些老实街的孩子”,我们共同经历了人世沧桑,并在这个时代留下了各自的生命体验和感悟。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