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见字如面


来源:《吉林日报》

原标题:见字如面 大雪小雪又一年。 年货大集摊位上高悬着的一幅幅红彤彤的春联,字体或恣意奔放,或清雅

原标题:见字如面

大雪小雪又一年。

年货大集摊位上高悬着的一幅幅红彤彤的春联,字体或恣意奔放,或清雅飘逸,无不透着新年的味道,隐着新春的气息,看得人心里暖烘烘的,心里也莫名地兴奋、欢快起来。

当年,父亲的毛笔字在小山村里相当地有名气。只可惜,这辈子再也看不到了,父亲名字虽然有个“福”字,却没福地早在17年前那个寒冷的春节带着一手好字去了天堂。

小时候,每到旧历年底,家里便格外地热闹起来,来我家求父亲写春联的乡里乡亲一拔儿接一拔儿。

来的都是客,有左邻右舍,也有慕名远道而来的生面孔。不管是谁,无论贫富和身份,父亲都是笑呵呵地照单全收。可能是快过年了,心情格外好,比平时温和了许多。这时的父亲甚至让我觉得有点陌生,平时他那张严肃的脸上很少见到笑模样儿。是工作压力太大还是生活压力太重?不得而知。只知他对待工作特认真,对待学生特别亲。

那段时间,经常是这家没写完,另一家就来了。父亲不慌不忙,耐心地研墨,细致地裁纸。裁纸很有讲究,先把一大张红纸裁成规格统一的长条状,再按照春联的字数把条状红纸叠出相对应的小方格:叠奇数字春联时,先预留一个字的尺幅,然后把其它部分对折,偶数字对联就直接对折,再对折……一张红纸总能被充分地利用。

父亲写春联时特别专注,炕烧得热乎乎的,他盘腿端坐于圆饭桌前,紧抿着嘴唇,执笔在手,悬腕运力,刷刷点点,一挥而就。他的毛笔字颇似柳体。每写完一副,父亲就略停顿几秒,审视一下。如果感觉哪个字不满意,就再轻轻地描一下。

我们哥仨常帮父亲打下手,研墨、裁纸,忙得不亦乐乎。写春联的墨汁是用墨块慢慢地研磨出来的,臭烘烘的。手执墨块在砚台上一圈儿一圈儿地磨,很需要耐心。父亲写的时候,常需要一个帮手抻着春联的顶端,父亲写完一个字,就往上拽一下。

求字的人多,春联的内容不能千篇一律。这难不倒父亲,他有个蓝皮笔记本,上面记了好多副春联。有的春联父亲年年写,已经非常熟稔,信手拈来。看得多了,有几句我也记得纯熟“上联:五谷丰登歌满地,下联:六和同春庆丰年;横批:年年有余”。还有一种叫“春条”:红纸裁得细长细长的,竖着写满了绢秀小字。也只记得一条“春天春日春景和,春人路上唱春歌,春天学生写春字,春女房中绣春萝”。父亲的毛笔字抑扬顿挫,有的笔锋恣意奔放,不吝笔墨;有的细若青丝,轻灵俊秀。

父亲写完一副,我们就小心翼翼地双手捧着宝贝似的把春联放到热炕头上烘干,再按照上下联的顺序排好,轻轻地卷起来,交给求字的人。过了小年,父亲就开始忙活,经常忙得饭都顾不上吃,从清晨写到天黑。父亲很享受这样的日子,忙,并快乐着。

那时农村的年味很浓,家家挂红灯,贴春联。春联的形式很多:春联、春条、福字等,那时的老讲究多,要贴春联的地方也多:里屋门、外屋门、大院门、牛马驴骡车上、鸡鸭鹅窝、苞米楼子上、压水井、灶台。满屋满院子红彤彤的,看着就喜庆。

当年,父亲还订了一本叫《对联》的刊物,厚厚的,里面有许多关于对联的常识和奇闻轶事。斗转星移,只有一副对联深深地印在我的心底——山海关,山山海海——雄关镇山海;日月潭,日日月月,秀水映日月。可能是小时候看了很多这样的刊物、小人书和报纸等,上学后,我对语文课很感兴趣。

后来,过年时出现了印刷的现成对联,来求父亲手写对联的人也越来越少。

受父亲的影响,我们姐弟四个的字写得都不赖。父亲的钢笔字也好看,像宋徽宗的瘦金体,潇洒俊逸。求学生涯中,我练习了好多书法家的字,黄若舟、顾仲安、席殊和庞中华等。很遗憾!我没有把父亲那手好毛笔字学到手。那时候,父亲只关注我们姐弟的学习成绩,没有教过我们如何写毛笔字。他不教,我们也没想到学。父亲在课堂上教过我写字,小学五年级时,他上过一堂写字课,阐述间架结构对于写好一个汉字很重要。父亲举例说:“‘而’字里面的第一竖不能出下框,第二个竖要长点。”我按照他的说法一写,还真耐看。

大学毕业时,我一番自我苦练还真派上了用场。我的那份求职简历是手写的,上面的字和父亲的钢笔字很像,瘦长,笔画刚直。当时人事处的领导挺欣赏我的字,后来,经过面试、笔试,我幸运地被省报录用。

至今,我只保留着三四封求学时父亲写给我的钢笔字来信,虽然信笺早已泛黄,但每每翻看那熟悉的字体,眼前就浮现出父亲抿着嘴唇写字的专注模样……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