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评《美军特种兵尼日尔遭遇伏击详解》之四个不可取


来源:凤凰军事

日前,美国特种兵在尼日尔遇袭的视频(http://video.sina.com.cn/p/mil/doc/2018-03-05/122068060907.html,后简称"遇袭视频"

转载为传播更多的信息以飨读者,不代表本网观点。

评《美军特种兵尼日尔遭遇伏击详解》之四个不可取

票姚校尉

日前,美国特种兵在尼日尔遇袭的视频(后简称遇袭视频)传开,引发了众军迷非军迷的热议,一篇名为《美军特种兵尼日尔遭遇伏击详解》的评论文章(后简称《解文》)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然而,该文本身却漏洞颇多。

一、依点设据不可取

《解文》批评美特种兵的第一个观点是“横向撤退”,并且精心地做图解说(见图1)。然而,这个图却犯了一个基本的错误,那就是有意地根据观点的需要修改了原图--由于此次事件影响甚大,早有国外网友根据当地的地形做出了解说视频,《解文》所配说明图的底图显然是来自此视频的截图。

有趣的是,视频中已经根据特种兵的射击方向明确地指出了伏兵大致的初始位置(见图2),而《解文》所配的说明图中,却将伏兵的初始位置做了明显适合自己观点的修改(扩展下移并接近),使美特种兵原本在一定距离上的斜向运动变成了敌前横向运动。不知是不是另有信息来源?由图2可知,美特种兵遇伏后,并不是所谓的“横向运动”,而是逐步远离伏兵的斜向运动,这是符合战术要求的——完全的横向运动易被敌发现且遭敌多点射击,完全的纵向运动则与身管火器的落弹区域吻合,容易增大被命中的概率,斜向运动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两个问题。

图1:原文所做说明图

图2:原视频截图

至于《解文》所设计的远离伏兵的运动路线,仅就纸上作业而言亦无不可,但放到实际条件下,却并不见得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因为忽略了道路的存在和援兵可能的方向。很多人有这样一个误解,那就是开阔地上车可以随便跑,无需在乎道路。其实不然,再开阔的地形也是有起伏的,这种起伏对车辆的运动是有影响的,对此时美特种兵所驾的轮式车辆影响更是明显。如果不了解地形的具体情况就茂然驶入所谓的开阔地,一旦遇上土质松软陷车或者突然出现的沟坎就可能彻底无法逃脱,再加上要考虑是否埋有地雷,所以美特种兵在初始时选择沿道路向来时的方向(也就是援兵可能的方向)撤退并没有什么可指摘的。

因为,作为只有3人的战斗小组,一旦远离道路,更容易被对方隔离(援兵沿道路来的可能性更大)。1965年11月14日,被称为美军“越战第一仗”的德浪河谷战斗中,一个满编步兵排仅仅离开营主力三百多米(机枪的有效射程内))即遭敌分割围攻,孤军奋战了几十个小时后才被救出,可谓前车之鉴。事实上,从视频也可以看出,这个所谓的“横向运动”成功的使一辆车及成员突出了包围。

二、以寡抗众不可取

由图1可见,该文的第二个观点是美特种兵不该“试图逃离”,而应该原地固守待援。这个几乎不用军事知识即可以想得到——如果固守待援可行,那为全都留下固守待援是不是更好,为什么还要突围?从解说视频提供的信息我们可知,车队本来是8辆车,伏击战发起后,跑掉了6辆,剩下2辆车7个兵,然后又跑掉了1辆车4个兵,仅剩下1辆车3个兵。如果说8辆车连同乘员都无法固守待援,难道1辆车3个兵反而可以了么?更何况,如果稍有军事常识就应该看到,该处地形平坦,且唯一一块植被茂密的区域还是由伏兵控制的,区区3个美国兵,就连基本的掩蔽都只能依靠自己的车辆,拿啥固守?

当然,死守一处可能可以多拉几个垫背的,但作为命比黄金贵的特种兵,拿逃生的希望(尽管可能不大,但毕竟不是没有)换几个垫背的有何意义?甚至可以说,这次遇伏之所以会有4人阵亡,没能迅速脱离是根本原因。因为反伏击作战本来就是以寡敌众,以无备敌有备,以劣势态势对优势态势,避战显然应该是优先考虑的选择,只有在避不掉的情况下才只好退而求其次,拼死一战,以战求生。

三、纸上谈兵不可取

《解文》的第三个观点是美特种兵不应该全聚在车辆旁边,而应该散开依托地形相互支援(见图3)。这是战术教材上的经典叙述,但该处有可供利用的地形么?这就要结合《解文》的第四个观点来说了——该文第四个观点是美国兵“总是立姿射击”有问题(见图3)。的确,从纯射击技术的角度讲,卧姿射击是精度最高且最便于掩蔽自己的射击姿式。然而,前节已述,真正的战场上是不会有绝对的平坦地形的,所谓的开阔地也有一定的起伏,对于卧姿的人而言,几十公分的起伏就可能对射击和观察产生不利影响,再加上该处尚有若干植被,如果真的采用卧姿射击的动作就会发现--根本看不出去,自然也就无法有效的射击。这一点,不要说有过实践战术训练的人,只要玩过真人CS,哪怕是类似《使命的召唤》《闪点行动》等军事题材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的人便不难明白。

同时,“依托树林隐蔽射击”对进行远程狙杀的狙击手来说不是大问题,在这种短兵相接持续开火的状态下根本不可能--连续射击的烟火会导致自己很快被发现,而树丛是不可能挡住对方子弹的,同时枝叶却可能影响自己的观察。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特种兵必须发挥自己射击技术上的优势,尽可能在远距离上消灭敌人,阻止敌人接近。因为敌人越接近,其训练水平低的弱点就越不明显,盲目射击都有可能命中自己人。

要实现这一目的,则必须站得高、看得远才行。所以美特种兵选择以跪姿和立姿射击为主是正确的选择,所谓散开卧射其实是无视实际情况的纸上谈兵。而立姿和跪姿射击,车辆就成为最佳的掩体,这是符合战场实际情况的选择,而不是"不会利用地形地物"。想当年中俄联合军演时,我军官兵标准的队形展开并未受到好评,反而是俄军官兵聚作一团利用车体掩护的动作被认为更符合战场实际,此处亦然。

图3

第四,求全责备不可取

《解文》的第五个观点是"撤退中没有交替掩护",第六个观点是"长距离直线跑动"。这两个观点从理论上讲也没错,甚至不能说是纸上谈兵,但如果结合实际情况,则未免有些求全责备。因为此时仅余的2名特种兵已经经历了一段时间激烈的战斗,弹药、体力的消耗应该都是很大的,还有没有体力玩蛇形机动、跃进是一个问题;1个跑路1个掩护,区区1支步枪能起到多少掩护的作用也值得商榷(也不知道还有没有弹药)。

而且,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此时的2名特种兵已经是完全不顾一切的高速奔跑,没有降低姿式,更没有交替掩护(但细看是做了蛇形机动的),已经完全寄希望于通过提高速度脱离战斗。这种做法并非没有成功的案例(当然失败的案例也有),说白了就是赌大运、拼人品。如果是正常条件下,这么做当然是不足取的,但考虑到此时二人已是筋疲力尽、弹尽(少)援绝,面对不断抵近的敌人,好像除了赌一把生命的奔跑也没有更好的逃生之道了--前面已经讲了,面对敌优势兵力原地固守不过就是多拉个把垫背的而已,于逃生无益,而特种兵跟对手换命显然是不足取的。只不过很遗憾,他们没有赌赢。

因此,说他们没有交替掩护,不该直线机动,不能说错,但即使让作者本人到了现地,恐怕也未必能如自己所言。

图4

图5

正所谓"战术没有对的",教科书上的战术理论必须同战场实际相结合,不顾实际情况而生硬的套用战术理论是最不可取的。(原文转自西征网作战:票姚校尉)

 

[责任编辑:张岩松 PN020]

责任编辑:张岩松 PN020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视频还原在尼日尔四名美军特种部队士兵被伏击阵亡全过程 http://p0.ifengimg.com/pmop/2018/0305/418CC822E3F9FE8E8BCC1F9E0712F594009A07C1_size52_w1080_h720.jpeg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凤凰军事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