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好的孝敬,是带父母跟上这个时代


来源:瞭望智库

原标题:最好的孝敬,是带父母跟上这个时代 到了过年,面对难题的不只是你,还有爸妈。 本文摘编自微信公

原标题:最好的孝敬,是带父母跟上这个时代

每到过年,都有两个难题等着我们解决——一是抢票,二是回家要面临各种“拷问”。

跟黄牛斗智斗勇抢到票回家,下一秒就得思考如何面对父母的这几大世纪难题:

迈进家门口那一刻,我深吸了一口气,做足了心理准备。

没想到一到家,老妈第一句话竟是——“你可算回来了!赶紧过来,帮我把电脑上这图发到微信群里!

行李还没放下,就被老妈连拉带扯地按在电脑桌前,手把手教她怎么用电脑版微信。一个世纪过去了(其实是半个小时),老妈终于能亲自把一张全家福照片发到同学群里了,还将教程记录在本子上。

站在一旁许久没说话的老爸默默抓起了老花镜,装作不经意地瞥了下老妈的笔记:“还是你妈妈厉害,这么复杂的功能一学就会。”

老爸这话让我有点心酸。事实上,这功能对我们来说相当简单,二老还要花大量时间学习,去年给他们换了个智能手机,光教他俩用微信聊天,就已经耗尽我所有耐心。

感慨之余发了条朋友圈:“你在数字海洋中自在遨游,爸妈还在岸上刀耕火种。耐心一点,别让他们被时代甩开太远。”没想到一下子收到了很多朋友的评论。

在各种评论中,有几个朋友的分享很具有代表性:

1

“儿子,这视频上为什么全是字?”

我妈有一次拿着我的iPad看连续剧,没过两分钟,她拿着飘满弹幕的iPad来找我:“儿子儿子,你这‘派得’好像坏了,视频都看不了!”

我一看,原来是弹幕,不断涌现的弹幕里不光有剧情讨论和演技评价,不时还有一串串的“2333”、“666”飞过,把画面遮了个严严实实。

“妈,这些字叫弹幕,网友们在一起看视频,讨论剧情呢。2333就是哈哈哈笑,666指某人或某件事很厉害。不想看这些弹幕的话,是可以关掉的。”说着,我就要操作。

“哦,要不…还是留着吧。”

“留着干啥?他们说的净是网络语言,你也看不懂。”

“那也留着,多看看就懂了……对了,这个‘吓死宝宝’也一直弹出来,宝宝是谁,

这剧里没人叫宝宝啊?”

“妈……”

此处省略一千字。

2

“这电视太难用了,你退回去吧”

自从给爸妈买了智能电视,我又重新想起了小时候被爸妈唠叨的恐惧。

“你买这个电视忒难用了,满屏花花绿绿的,拿着遥控器都不知道点哪儿。”

“我就说老电视挺好使的,你不听,这高级功能给我们使也是浪费!以前就是开关、换台、音量,多简单。”

一回到家,老两口就冲我不断吐槽。敢情科技发展的红利,到他们那就变成负担了?趁着几天假期,我通过不断地重复、重复再重复,连口述带比划,不仅教会了他们通过切换信号源收看电视节目、还教会他们用APP点播节目。

说实话,在教他们的过程中,我千万次地想放弃,真是太难了

但在老爸学会后,我从他那兴奋表情里,看到了一点骄傲和一些欣慰。值了。

3

“仔啊,买菜怎么用手机付款?”

哈哈哈哈!这个话题真是感同身受,昨天我爸有次买菜忘带钱,自己又不会手机支付,还让卖菜大妈给嘲讽了一通。

老头气得一路小跑回家,第一件事不是拿现金,反而是让我教他怎么使用手机付款

我帮他紧急培训了下,在他反复确认无误且操作流畅后,还特地招呼上隔壁李大爷,硬拉着人家去买菜,说多走走锻炼身体。

到了市场一摊位前挑选称量询价后,我爸轻描淡写地掏出手机假装“熟练”地进行扫码支付。看着老李目瞪口呆的样子,我爸半小时前掉在菜市场的面子瞬间找回来了。

听李大爷说,我爸回来路上拎着条鲫鱼,就像拎着条鲨鱼似的,昂首挺胸,走路都带风……

有些事,对你来说,只是轻松迈出了一小步;对他们来说,简直像成功跨越了时代

4

“我不换车!手机屏幕还没整明白呢!”

看着我爸那台十几年车龄的老帕萨特最近频频罢工,我总劝他换台车,但他一直是拒绝的:“智能手机都没整明白,那些车上的高科技更不用说啦。”

于是年二十六这天,我特意招呼二老坐我的宝马2系去采购走亲访友的礼品,还安排老爸坐在了副驾驶位上。

上车启动后,我对着中控显示屏说道:“我想去买东西。”得到回复:“为您搜寻到如下信息,请问您想去哪里?”,此时显示屏出现了附近几家购物中心的信息,选择后系统便开始进行导航,爸妈震惊ing。

买完年货到停车场,我通过手机APP让车鸣笛与车辆闪烁头灯找到车辆具体位置,爸妈再次震惊。

我爸正准备把大包小包放地上去开后备箱,这时我在车尾轻松地伸了个脚,尾门便自动开启了。看着爸妈的眼神,我确定,他们对新车已经种草了。

回到家还没坐定,就看我爸开始在屋里来回踱步,仿佛下定决心般地看着我说:“儿子,下午去舅舅家,我来开车。”

下午刚上车,就迫不及待操作了中控触控屏,我妈拍得十分到位,一个表情就足以诠释老爸那丰富的内心世界

而我妈......算了,拦都拦不住,用脚扫开后备箱玩了一下午了。

第二天,我爸告诉我,他决定换车了……

以上这几幕是不是很熟悉?多像你还是孩子的时候!

小时候,是他们教你唤人、拿筷子、加减法,还有为人处世。当然,他们也曾忍住了无数次因你的愚钝而想狠狠打你的冲动。

渐渐地,他们没什么可以教你的了,你也觉得自己没必要再听了。

现如今,科技洪流来得太迅猛了,裹挟着所有人奔向新时代。但在这场大迁徙中,年轻人头脑清醒脚步轻盈,上一辈却如无根之木上下浮沉。他们或许从来没想过,自己会这样被“掉队”。

当然,故事也可以换一种结局。

我的经验是,从耐心回答父母的每一个“有技术含量”的问题开始。

今年回家,你想教会父母什么?

延伸阅读:


最好的孝敬,是带父母跟上这个时代


(((25)))

文︱群学君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群学书院”(ID:sacademy),转载已获授权,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1

昨晚正看书,被表姐一个电话叫到她家里。

推门进去,表姐脸色铁青:跟他们说了多少次,微信上骗子太多,没事别跟着一帮老头老太太在群里瞎起劲。不听!现在好了,买这几盒“保健品”,一万四!钱就算了,吃出毛病来怎么弄!

年过七十的二姨、二姨夫也知道大概是上了当,喏喏地说了原委。

春节前,二姨被老邻居拉进一个“老年养生保健群”。两个小伙子每天嘘寒问暖。年初五还带着几十个老人家去庙里进香,“开过光”的佛珠每人给套了一串,还念叨“保佑咱爸咱妈身体健康,保佑大哥大姐发财”。好几个老太太感动的当场认了干儿子。

感动的结果就是,正月十五那天,小伙子开始在群里卖“美国科学院独家研制”保健品,七千块一箱,两箱一疗程,从“源头杜绝一切恶性疾病”……几个干爹干妈,你三箱我五箱,跟不要钱似得。

二姨经不住老邻居劝,也买了两箱。东西寄到家里,包装倒是精美的很,商标厂家原产地,一概没有,更别说说明书了!

表姐说她想不通啊,妈妈做了一辈子中学老师,从小时候教自己买东西要看商标、保质期,如今怎么会上当?二姨也想不通啊,看着那么贴心的“干儿子”,卖给我的能是假货?我也想不通啊,卖假药骗子,什么时候比我们自己还了解我们的父母了?

2

我劝表姐,平时看着老人朋友圈不对劲,就该提醒他们。表姐回了一句:去年一个闺蜜抑郁症自杀,我换了张黑色十字架的头像,老爷子立马电话追过来,说不吉利。挂了电话我就把老人家屏蔽了……

像表姐这样,微信里先把爹妈、长辈屏蔽掉的,周围实在不少。可是别忘了,我们不耐烦地屏蔽了父母的朋友圈,也阻止不了耸人听闻、劣质鸡汤和虚假广告成为他们的贴心知己:

央视曝光:这种菜千万别吃!全国都在看!

牛奶将人类送入癌症的坟墓!!

桃子与西瓜一起吃,等于吃砒霜!!

香港风水师:明年必发大财的属相!!

中国四大全球布局,安倍已经吓尿!!

东亚战局已定,美国后院危在旦夕!!

记者暗访,太无耻了,江苏人都要转起来!!

边防军一次被狼吃掉66人,全球预警!!

……

作家黄章晋说,中国老年人最喜欢关注的信息来源,往往是背景不明的健康养生营销号,它们一边制造耸人听闻的消息,一边提供所谓“健康养生”的知识,推销各种灵丹妙药。这种营销号几乎在遍布全中国每个地区,并且渐渐实现了本土化渗透。你根本搞不清,它们的内容雷同,是因为相互抄袭,还是背后组织就那么几家。

有时候真觉得,微信里,我们跟爸妈好像生活在两个世界。

但是,该责备的,是父母吗?

3

网上有过很多看似客观的评论:

(中老年人)缺乏独立判断的能力,听风就是雨,觉得合乎逻辑就深信不疑……

他们平均受教育程度低,经历过长期的信息匮乏。由于信息饥渴,他们对各类能消磨时间的故事津津有味,并不介意是否编造……

他们对无效信息有着更大的容忍程度——“万一是真的呢”“转一转又不害人”……

说的对吗?都对。但是并不完全。

整整七十年前,年轻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就写过一本小册子《乡土中国》,把这个问题说的很透彻。

传统农业社会,社会变迁极慢,知识更新更缓,长辈的经验无论于社会还是家庭,皆为财富,他们天然是社会和家庭的权威。进入现代社会,社会变迁急剧加快,经验再也不足以指导未来,以前的权威,就开始慢慢沦落为边缘人,被进入城市的晚辈越甩越远。

更不用说今日的互联网时代,知识迭代更新速度不但以分钟计,而且几乎是无国界的全球共享。在这个物质生活日渐丰裕的时代,很多父母们最需要的,恐怕不是物质,而是多元化的新知识储备 

4

1998年,费孝通的学生周晓虹跟一群朋友聊天,无意中听到的一句话,影响了他二十年。

那是几个好朋友在讨论刚刚开始进入中国家庭的电脑,一个朋友争论不过其他人,下意识的回了一句:你们说的都不对,我儿子告诉我,应该怎样怎样!

那个说话的朋友,已是大名鼎鼎的大学教授,而他的孩子还仅仅是个高中生。过去几百上千年里,儿子听老子是天经地义,没想到突然这一天,老子得听儿子的了。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一句话立刻点醒了富有“社会学想象力”的周晓虹,他立刻察觉到伴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亲代和子代的关系正悄悄发生着重大的变化。

二十年后,周晓虹把他多年的研究写成了一本详实的专著,题目是他发明的那个已经广为人知的概念:“文化反哺”。在他看来,伴随着社会急剧变迁,父母一代在文化上成为落后者,转而向子女一代学习,不啻一场“代际革命”。

5

有时候想想,像我二姨他们那样的老年人,挺不容易的。

年轻时的信息匮乏和笃信权威在他们身上打下深深烙印。年近黄昏时,他们还要克服这种烙印,努力学着用微信、逛淘宝,甚至美图秀秀和美颜相机。他们认真又笨拙地学习如何不被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抛弃,小心翼翼地不被讨厌着,战战兢兢地离子女近些。

伴随着互联网长大,已经掌握网络话语权的年轻人,当然能在各种自媒体对上一辈尽情吐槽或者控诉——春节回家要自救啦,七姑八姨要远离啦,等等等等——却少有人提醒我们,已经与时代格格不入的父辈,活的也不容易。

当“个性与独立”被过度张扬,当“父母皆祸害”成为流行语的时候,无数年轻人选择的应对方式是——逃离。文青们口中叫嚣的“逃离故乡”,说白了就是逃离父辈的生活。这个选择当然没错,但是不要因为有了远方,就忘记了来时的方向。

年轻人爱拿“都什么时代了”说事儿,潜台词是在质问父母“你为什么不能像我这样做?”但实际上,这样的质问,与父母对子女看似“不通情理”的诉求并无差异。

韩剧《请回答1988》里,正焕妈妈说:

“世上哪会有嫌弃自己父母的孩子呢?有时候,我觉得不是我们养育了孩子们,在艰难到就快要活不下去的时候,想要放弃人生的我总是会因为他们再咬牙坚持,所以,我觉得,是孩子们救了我。”

如果你不是那个嫌弃自己父母的孩子,那就带着他们一起赶上这个时代吧。比如,取消屏蔽,把这篇文章推给他们一起读读。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