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济宁儿科医生抢时间,一分钟吃下两个拳头大的包子


来源:齐鲁壹点

原标题:济宁儿科医生抢时间,一分钟吃下两个拳头大的包子 夜色降临,马路上遛弯儿的人准备回家了,和朋友

原标题:济宁儿科医生抢时间,一分钟吃下两个拳头大的包子

夜色降临,马路上遛弯儿的人准备回家了,和朋友聚会的熙攘也渐渐散了,匆匆的脚步,都是奔着家的方向……然而,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儿科急诊里,依旧是灯火通明,人来人往,医生、护士忙得热火朝天,如果不是外面漆黑的夜色,丝毫感受不到现在已经晚上9点了。

深夜不休息,儿科急诊忙翻天

“大夫,我儿子咳嗽一天了都”“体温计有吗?”“再来名家长,按住孩子的手”……5日晚上9点,在市一院儿科急诊接诊区,左右两排候诊椅座无虚席,络绎不绝的患儿加上陪诊的家属,使本不宽敞的空间转身都难。

当班医生孙雨辰的诊位临窗,他全然不觉窗外渐暗的天色。来来往往的人们穿着棉服毛衣,孙雨辰的白大褂里仅仅套了一件单衣,他始终被火急火燎的患者包围着。候诊区不少人全副武装,口罩严严实实只露出眼睛,孙雨辰也戴着口罩,但他下医嘱时不得已也会摘下来,因为孩子的哭声此起彼伏,环境太嘈杂了,他说话得很大声,才能让患儿父母听清……

11个月大的孩子被裹在厚厚的棉被之中,年轻的母亲吃力的抱着孩子坐到椅子上,用焦急的双眼看着医生,孙雨辰赶紧从桌子前站起来,俯下身去,给孩子检查。周围有家长正在打电话报平安,声音很大,孙雨辰扭头看了一眼,没说什么,只是更专注地听诊。

“每年这个季节都是就诊高峰,气温变化大、孩子之间交叉感染,这些都让小朋友容易生病。”换班间隙,孙雨辰才抽空回上两句话,这几天工作从晚上8点到凌晨四五点,基本能看上70多个小患者,常年习惯了,就能自动过滤掉“杂音”。

“来夜间门诊看病的孩子很多病情并不紧急。只是普通的感冒咳嗽,晚上父母下班了,不放心,就会带到医院看一看。”孙雨辰说。

忙中更尽职,期待更多相互理解

“来,家长,握住孩子胳膊,这只手固定住孩子手腕,宝宝乖,马上就好了……”看准时机果断出手,正要拿胶带固定留置针时,没成想家长手一松,孩子扬手就要把针管拽下来,好在护士朱海飞眼疾手快,及时按住了孩子。“还好,还好,要不白挨一针。”

“小孩子的血管很细,不容易扎进去。手腕上的血管扎不进去时,就找脚上的,脚上的再找不到,就只能找额头上的血管。”朱海飞是儿科急诊门诊的一名护士,工作4年了,少说也给数千名孩子扎过针。在灯光下,她弯着腰,握着孩子的手一遍又一遍的找血管,周围孩子的哭闹声一点影响不到她。

“虽然不能次次保证‘一针见血’,但基本都会仔细找好血管,尽最大努力避免让孩子遭受‘二次惊吓’。”朱海飞说,现在输液都是打“留置针”,就是针头扎进血管后,将硬质针芯抽出,只留下软管在孩子血管内,随用药随输,随用随封,减少出血,也避免了再次用药时要再扎针。

朱晓楠是儿科急诊一名护士,现在她只想下班后好好吃一顿。长时间的不规律工作,儿科急诊的护士都养成了“光速”吃饭的习惯。“我们平常都替换着去吃饭,十多分钟就吃完,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体力跟不上,是没有办法长时间坚持这样的工作节奏。”朱晓楠笑呵呵的说,她还不是最厉害的,院内的很多男医生才牛,一分钟能吃下两个拳头大的包子。

虽然工作辛苦,但是大家都坚持在岗位上。“孩子生病,家长是最着急的,恨不得替孩子承受这种痛苦,所以这个时候,也更依赖医护人员,有的时候情绪激动些,我们能理解。”朱晓楠说,只有相互考虑,将心比心,彼此体谅,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医患关系。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康宇 通讯员 李倩 周静


齐鲁壹点客户端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