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历史出品

假设历史•刘邦没被围在白登山 汉朝能避免和亲吗?

2017-12-10 18:35:02 凤凰历史 骠骑将军李陵

刘邦作为汉朝开国皇帝,一生都是传奇:从醉斩白蛇起义到先入关中为王,再有鸿门宴上的逃出生天,最后,逼迫项羽自刎乌江夺得天下。可以说,刘邦的一生虽有失败挫折,却是不折不扣的赢家。而就是这样一位小说主角般的历史人物,在晚年却因为一件事,导致无法续写他的成功--这就是白登战败,以及由此导致的与匈奴的和亲。

醉斩白蛇的刘邦一生都是传奇

刘邦如果未被围于白登,汉朝又会怎么开启对匈奴战略呢?就让我们先由白登之围的始末来一探究竟吧。

韩王叛乱与匈奴入侵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楚汉争霸中取得胜利建立汉朝,初建的西汉吸取了秦朝过于急躁的打破地方势力统治,而引起六国旧贵族反扑失天下的教训,分封了7位异姓王来协助刘氏统治六国故地。其中韩国故土就由韩襄王庶出的孙子韩信统治,建都颍川①,为区别于淮阴侯韩信,故一般称之为韩王信。

就在此时,匈奴成为汉朝最大的威胁。

公元前209年匈奴经过一次政变而登上了一位雄主,那便是著名的冒顿单于,即位之初他便巩固了统治,并趁着楚汉争霸无暇顾及边境地区之际,攻取了河南地。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河南地并非指的今天的河南省所在地,而是河套平原的部分地区,具体位置据魏晋贤考据为“夹于昭襄王长城与河塞之间的地方,东西延伸于整个陇西、北地、上郡三郡的北境。”②

此后,匈奴实力大增,数度东掠汉朝分封的燕国、代国领地.汉高祖刘邦深感匈奴威胁巨大,于是下令韩王信将都城迁移至晋阳,并划分太原郡到北方边界的31个县给他来防备匈奴的入侵。韩王信接到命令以后不知是出于使命感,还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计谋上书说:“国被边,匈奴数入,晋阳去塞远,请治马邑。”③要求到更接近匈奴前线的马邑城,刘邦没有任何怀疑批准了他的请求。

韩王信雕塑

但就在韩王信赶到马邑就封的时候,匈奴于当年秋天大举入侵,将韩王信围困在马邑城中。韩王信一面上书向刘邦求援,一面暗中遣史向匈奴求和。得知此事的刘邦不放心韩王信,便想着敲打一下他,下诏责备他:“专死不勇,专生不任,寇攻马邑,君王力不足以坚守乎?安危存亡之地,此二者朕所以责于君王。”

谁知偷鸡不成蚀把米,得到这份诏书的韩王信害怕被诛灭,便直接献出了马邑打算联合匈奴一起攻击汉朝。有机可乘的匈奴随即引军越过句注山南下,韩王信则率数万军队以王喜、曼丘臣、王黄为将进攻太原。

面对韩王的背叛和匈奴的入侵刘邦大为震怒,于公元前200年率32万大军御驾亲征,刘邦的战略非常明确,那就是在韩王信与匈奴会和之前,先行剿灭韩王信,然后北上,与南下的匈奴决战。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刘邦兵分两路,一路在樊哙、夏侯婴、灌婴、周勃等诸将的带领下赶赴太原郡的北部断绝韩王信的退路,阻挡匈奴;另一路则在刘邦本人的带领下,由南向北向晋阳推进,两路预计南北合击韩王信于太原一带。

刘邦的计划最初进行的比较顺利,北路军由代县出发,向西北扫荡进至马邑,收降楼烦以北6县,又杀至位于内蒙古的武泉击败一部匈奴,再向北攻占云中后回师南下,进攻韩王信。

刘邦的南路军则自洛阳一路北上,直逼晋阳,但韩王信此刻已经抢先攻破晋阳,正在进攻铜鞮县,南北两路汉军于是在此处与韩王信的大军遭遇。南北夹击之下,韩王信毫无悬念的败下阵来,只得率部北撤“亡走匈奴”,不甘心失败的韩将曼丘臣、王黄立战国时赵国贵族后裔赵利为王收集韩王信的溃兵,与韩王信、匈奴再次联合起来,对抗汉朝。得知汉军即将北上的消息后,冒顿单于便命匈奴左右贤王率1万多骑兵与王黄屯驻广武以南阻挡汉军。

雄才大略的冒顿单于

虽说匈奴已与叛军联合起来,刘邦企图在敌人会和之前消灭叛军的计划落空,局势却仍然朝着对汉朝有利的方向发展,北上的汉军收复太原等6城后进抵晋阳城下,于此城大破韩王信同匈奴的联军,阵斩匈奴将领胡白题进而占据晋阳,乘胜追击的灌婴与周勃杀至硰石以北80余里,攻占楼烦3座城市逼得匈奴单于退至代谷屯驻。

白登被围与被迫和亲

由于局势一边倒的向汉军倾斜,因此刘邦低估了匈奴的实力。在晋阳听说匈奴单于正在代谷屯驻的时候,他没有多想就决定亲自带兵北上追击。

既然要追,情报还是要刺探的,小心驶得万年船嘛。于是刘邦先后派遣了10位斥候侦查匈奴的情况,誓要把匈奴老底摸的清清楚楚。

但老话说的好,一山还比一山高,强中自有强中手。冒顿单于不愧是一代雄主,面对如此不利局面,他并没有轻言放弃,而是反过来利用自己之前的失败向刘邦示弱,他先是将军中强壮的人和肥美的牛羊藏匿起来,再安排老弱病残的人畜给汉军斥候看,让汉军斥候以为匈奴已行将就木,回报刘邦可以攻伐④。

虽说所有的斥候皆回报利好消息,但有过屡败屡战经验的刘邦还是不放心,于是派遣随行的奉春君娄敬前去探查,不知是担心错失良机还是受到蛊惑,刘邦在娄敬还未回报时就率军北上越过句注山。不巧的是此时娄敬回来报告,指出匈奴此刻的示弱并不正常,很可能有埋伏,虽说娄敬的回报颇有道理,但骑虎难下的汉高祖没有相信他的话,还担心娄敬的说辞会动摇军心,便破口大骂娄敬“妄言沮吾军”⑤,命人将其捆绑押送广武,自己亲自带先锋部队飞速突进至平城以北30里的白登山。

冒进的下场就是被骑兵们围困

白登山位于现今大同市,传统认为它是马铺山,但根据靳生禾和谢鸿喜教授实地考察后的判断,白登山实为旁边的采凉山,此山海拔2144米,山体浑圆,山顶平坦,北部有黄水河流过,西部有镇川河流过,是削弱敌人骑兵优势的好地方。但地势并没有给刘邦带来胜利,由于此次他仅仅率领的是为数不多的先锋,主力部队仍然在楼烦、马邑一带,因此被匈奴庞大的军力围困在山上达7天7夜。

当时正值寒冬大雪,其寒冷程度达到士卒冻伤“堕指者十之二三”,7天7夜的坚持作战使得汉军精疲力尽,眼看高祖刘邦就要交代在这座山林之时,谋士陈平献上了贿赂单于夫人,使其劝单于放开包围圈让汉军趁机突围的计策。

无可奈何的刘邦只得死马当活马医,采纳了这个建议,派使臣携带美女图和重金奉上,告诉单于夫人:“云汉有美女如此,今皇帝困厄,欲献之。”⑥单于夫人担心汉朝敬献美女抢走对自己的宠爱,便向单于吹起枕边风,单于听到以后动摇了决心,又看到王黄、赵利等人没有如约会师,担心他们反复,与汉军有预谋夹击他,便放开了包围圈的一角。

于是,刘邦乘机突围至平城与大军会和。

冒顿单于见汉军会和又值冬季便率军北撤,刚刚逃脱覆灭命运的刘邦也只得引军而还,于是双方暂时达成了休战,刘邦归来后随即斩杀了10位报告可以攻伐的斥候,释放了娄敬并封为关内侯。

但匈奴的退却只是暂时的,当年12月匈奴再次攻击代国,逼迫代王喜弃国而还,公元前199年,匈奴又袭扰边境、掳掠人口,不堪其扰的汉高祖于是询问娄敬该如何处理,娄敬便提出和亲之策。刘邦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能同意,安排娄敬作为使者护送宗师之女佯装公主出嫁匈奴,从此开启了长达140年的汉匈和亲历程。

采凉山

假如……没有白登之围

白登之围始末与汉匈和亲的开始大抵如此。我们可以看到刘邦从战前的积极反击、轻视匈奴一下变成了战后的谨慎和亲,这巨大的变化很难不让人认为是白登之战导致的。但这种看法实属肤浅,刘邦和亲并非一战成败决定的,而是基于汉初国家的特殊情况和匈奴入侵的特性才做的决定。

汉初经过长期战乱正是一个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史书称:“自天子不能具其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⑦可见汉初国力的有限。这一点在军事上亦有反映,从西汉初年的杨家湾兵马俑上,我们就能看到士兵着甲率不高且甲胄防护面积较小的问题。如此拮据,自然承担不起频繁的战事,既无法像汉武帝那样主动远征又无法像昭、宣二帝那样修筑价格不菲的坞堡群,再配备强大的守军,通过积极防御,抵挡侵略。

不但如此,汉初军制亦有着深刻的影响。

汉承秦制,采用征召军制,这意味着需要充足的军力就要从内地征召,这种制度下如果长期作战势必影响生产进而破坏经济,但单靠边郡人力又不足,且大规模的军力需要在战争来临之后才能开始征集,无疑使得汉初防备敌人攻击的能力和反应速度大幅降低。

反观匈奴却是以机动作战见长,更是战争中的主动方,因而占尽先机。

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匈奴入寇就是典型,每当匈奴入侵杀掠、长驱直入的时候,汉军才能完成集结,当匈奴看到汉朝大军集结而带着战利品扬长而去时,汉军只能跟在后面目送他们出境。

这样尴尬的局面是由于汉初封国保有相当的军事力量和相对独立的军政权利,因此封王的野心始终是皇帝的一个心腹大患,且不说汉景帝的七国之乱,单单刘邦就面临过韩王信和燕王卢绾的叛乱威胁,所以汉初根本无法将军队抽调参加远征,甚至不能长期对外作战。本就慢人一步还无法主动攻击追出去很远,自然也就只能干看着匈奴满载而归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与匈奴开战就意味着使自己陷入无穷无尽的战争泥潭,导致战争成本变得非常高昂,甚至是不可接受的。

杨家湾兵马俑,可以想象到同时代真实的汉军士兵缺少甲胄

这些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纵使没有白登之围或者白登之围是一场胜仗,刘邦的进一步军事行动也不会持续到彻底解决匈奴之患。匈奴机动作战的风格加上客场作战的心理,使得刘邦的胜利只会是驱逐而不是歼灭,这就导致了刘邦最终将见识到匈奴无休止的骚扰和国家的不堪重负,采取和亲也就自然而然了。更何况没有白登的有惊无险,刘邦很可能会进一步冒进并付出更大代价,届时刘邦或者他的继承者便只能更加屈辱的和亲。

总而言之,在自身不够硬的情况下不服软是不行的。虽说历史存在偶然因素的影响,但是在大环境的控制下,个别偶然事件并不足以改变历史的进程,和亲虽屈辱,和谈却是明智的。

注释:

①《史记·卷93》

②《甘肃省沿革地理论稿》

③《汉书·卷33》

④《资治通鉴·卷11》

⑤《史记·卷99》

⑥《汉书·卷1》

⑦《史记·平淮书》

责编:马钟鸰 PN018

讲述不为人知的历史
凤凰历史出品

进入栏目首页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号

用历史照亮现实
微信扫一扫

推荐阅读

  • 重读
  • 观世变
  • 兰台说史
  • 现代史
  • 近代史
  • 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