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好未来高级副总裁于莉出席GES未来教育大会 学校教育信息化更需凸显人的作用


来源:楚北网

原标题:好未来高级副总裁于莉出席GES未来教育大会 学校教育信息化更需凸显人的作用   11月29日

原标题:好未来高级副总裁于莉出席GES未来教育大会 学校教育信息化更需凸显人的作用

  11月29日,GES2017未来教育大会进入第二天的议程。当日下午,在以“学校教育信息化”为主题的分论坛上,好未来高级副总裁于莉、一起作业联合创始人肖盾、Classdojo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Sam Chaudhary、ThinkCERCA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Eileen Murphy Buckley、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黄荣怀、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教育协会会长尹后庆,就教育信息化对于学生、学校、乃至社会的影响,信息化教学工具在学校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未来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趋势,民办教育如何融合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image.png

  (好未来高级副总裁于莉在论坛上发表精彩讲话)

  好未来高级副总裁于莉指出,除了要重视教育信息化之外,人作为教育中的重要因素和发挥的关键作用不容忽视。“在教学领域,‘教’和‘学’是两件事,‘教’的主题叫‘老师’,‘学’的主题叫‘学生’。无论老师教得有多好,老师的水平有多高,如果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发自内心让孩子从心里爱上学习,课堂就没有效果。”于莉说。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持续性、系统性工程,ThinkCERCA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Eileen Murphy Buckley也认为,我们需要在系统层面考虑学校教育信息化如何能够让企业、家长、学校、学生融会贯通,为孩子们搭建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而不仅仅从个人和老师的层面考虑。

  以下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分论坛现场精彩实录:

  <圆桌讨论>

  背景:GES2017未来教育大会

  时间:13:25-14:15

  主题:学校教育信息化

  主持嘉宾:

  于莉 好未来高级副总裁

  嘉宾:

  肖盾 一起作业联合创始人

  Sam Chaudhary,Classdojo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Eileen Murphy Buckley,ThinkCERCA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黄荣怀 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

  尹后庆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教育协会会长

  尹后庆:

  大家好!我们大家都关注中共十九大的精神,同时我们大家都关注在十九大以前,中办、国办颁发的关于教育体制和机制改革的意见,我想这两个重要的信息,都让我们教育对今天的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教育改革,以及面对2035年、2050年这两步走的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在这样的目标下面,我们来关注中国的教育改革,我想这一定是我们大家非常关注的事情。

  至于教育信息化,我感觉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现在教育界可能在重视教育信息化方面存在三个问题。

  问题一,关注价值观的重塑。

  面对信息化时代,我们要培养有胜任力的学生。因此,我们的教育一定是凸显这种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大家一定会注意到我们的“课改”会朝这个方向去努力,我想必备品格跟关键能力,一定有信息社会的信息处理能力。信息社会里面所需要的人的各种各样能力,我想这两天的会上大家讲了很多了。

  问题二,正在改革课程及课程的实施。

  课程目标变了,课程的内容相应也要变,教学的方式也应该发生变化,所有的变化都是在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结构变化及教育变化的背景之下产生的,我相信马上就要颁布高中的新课程标准,我相信接下来我们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也会朝这个方向发展。

  问题三,整个教育在运用信息化的手段改变它的管理以及评价方面。

  我们已经有非常多的实践,接下来因为在课改继续推进的背景下,这些实践一定会大力地得到发展,比如说高考改革,我们现在的高考是孩子可以选课的,选课就是走班,需要用信息化手段来管理,由于课程的多样化,会对信息化需求带来巨大的拉动。

  黄荣怀:

  在我们国家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推进教育信息化,我一直见证了整个过程。发展到今天,应该说我们处在一个新的阶段,如果说过去的信息化只是从点到面,从简单应用到某个点,那么今天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革期,大家参与到这里来,企业也参与进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事情。

  我们国家十九大以后,提到过几个点:

  第一点就是真正跟教育信息化相关的概念叫网络教育。对网络教育怎么解读?我们可以解读为过去的在线学习,我个人理解是这个新形态包含教育信息化,它可能给未来教育带来一些变化,这些变化是为了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十九大报告中还有一句解读我很认同,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对美好教育的诉求,与我们教育目前的发展,或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不充分、不均衡的矛盾之间的问题。

  所以,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跟过去的问题不太一样,因为从这个角度来看,从我们整个国家信息化来说,基础设施建得不错,在教育公平层面,我们从早期的人民工程、校园工程,到现在的改革工程,做了很多的工作。现在落脚点在两个核心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资源的覆盖面。

  我们可以理解为数字资源,也可以理解为教育资源,还可以理解为教师能够去做的资源覆盖面。

  第二,资源及适应性服务问题。

  这个是靠传统教育、传统体制很难做到的,我们需要整个社会的大型企业参与进来,解决新诉求,我从个人角度特别盼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为我们国家的教育现代化做贡献,这是我的理解。谢谢!

  主持人:

  谢谢尹主任和黄教授,这两位专家曾经主持和参与过很多政府类的项目,他们的分享给让我们了解了业界一些主流观点,接下来这3位嘉宾都来自于企业,我想先请肖盾肖总分享一下,“一起作业”是这几年非常受关注的一家企业,通过为公立学校老师和学生提供教学辅助手段,来为老师减负,为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它是互联网教育产品里面用户量最大的产品之一,所以肖总,请您分享一下,“一起作业”是怎么做的,是怎么样通过进公立学校获取海量用户的,你们最终的目标是什么?

  肖盾:

  非常荣幸参与这个环节。

  “一起作业”今天能有很多的用户在用,主要原因要感谢这个时代,我的祖辈在我这个年龄的时候,在经历战争;我的父辈在我这个年龄的时候在经历改革,他们的教育都没能正式完成,而我所在的这个时代,是一个最合适的时代。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而且提出要做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实际上狄更斯在《双城记》这本小说里面,开篇就写到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认为今天不管是对于教育还是对于信息化,尤其是对于教育和信息化的结合、教育和科技的结合,都是最好的时代。

  “一起作业”是在一个大时代的背景下,在和平教育和科技都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提供了一个产品,恰好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大家都有一个让孩子美好成长的愿望,而今天通过科技,我们真正有机会去做一个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我们的使命。为了给用户创造价值,我们会一直持续努力。

  主持人:

  我们越过大洋彼岸看看海外的两家企业,同样是为公立学校提供教学产品的,他们的观点是什么?我们先请Sam。Sam是美国的Classdojo联合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面向公立学校,推出了连接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工具和产品,有请Sam来分享一下产品初衷和目标。

  Sam Chaudhary:

  首先,非常感谢大家邀请我参加这次论坛,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我希望这不是最后一次。

  事实上,我12岁-18岁的时候就读中学的时候,有一项非常奇怪的政策,就是让孩子上讲台来当小老师。所以我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教了6年书了,可能每个月我会教20个小时的书,这对于一个公立学校的青少年来说是非常奇特的一次体验。

  我们知道,教育并不是说老师教学生学,不是一个单方向输入的过程,我们希望创造这样一种教学环境,教师可以得到鼓励和支持,学生可以彼此教学相长、彼此学习,家长和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也可以有良好的互动,这样的经历一直伴随着我的6年中学时光,直到我上了大学,来到麦肯锡工作,随后我又在全球不同的国家从事教育工作。

  接下来,我遇到了我的女朋友,她是计算机科学的博士,我们在英国相遇。我们6年之前又搬到了美国,那里我们开始构思这一款产品,但是这一切起源于一个非常简单的初心,所有13岁以下的孩子都要上学,他们需要在教室上学,但是有很多的教室并没有做好准备,很多学校并没有做好准备,把我们的孩子教育成未来需要的人才,因此我们就开始考虑,如何改变现在的教室中的教学氛围,可以以一种大规模的形式来促成改变。

  答案非常有趣,因为那个时候,我觉得最重要的并不是技术本身,而是以人为本,我们最开始跟教师、家长、学生交谈,问他们我可以怎么样帮助你,使你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率,我们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进行了很多次访谈,那个时候还没有包括中国,但是现在我已经在这里,和我们的中国朋友对话了,那个时候很多人,无论是老师、学生还是家长都告诉我们,事实上很多人对于提升课堂质量没有什么概念,甚至是很冷漠、漠不关心。

  我们认为,如果能够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这会是一个很好的契机。首先,我们帮助每一个教师,把一个教室建设成为一个社区,也就是说一个教室并不仅仅是由教师和学生,而是一个有机的社区,彼此支持、帮助、教学相长、互相磨炼的这样一个有趣的社区,这样学生可以彼此分享。

  比如说,以图片、视频的形式分享他们的学习经验、学习经历,教师也可以分享他们的教学、生活方式。这个,教室即社区的理念很快地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和接受,现在在美国还有世界180多个国家,这个概念都已经得到了接受。我们并不是最注重帮助老师,在教室中做出种种改变,但是从去年开始,我们开始和斯坦福大学合作,注重学生的一种成长心态。

  也就是说,我们希望给学生灌输这样一个观念:你的实践、努力能够使你成为你所想成为的人。你可以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实现,然后成为一个更好的,梦想中的状态,而不是说你出生的时候,或者说有一些东西是先天决定的。

  我们和斯坦福大学合作,开发了一系列关于自我成长的课程,并且把这些课程结合到课堂教学中,现在已经汇集全球几千万名孩子。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想法,我们可以在这个事情里促成一些有益的改变,帮助教师并不仅仅在教室里面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而是在整个社区、整个世界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当然,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出的第一步,但是现在全球已经有几百万个教室及社区这样的集体。

  在这些教室中,无论是教师、家长、学生,他们迸发出了不可想象的热情,使得课堂的氛围与以往有了显著的不同。非常感谢!

  主持人:

  谢谢Sam的分享,刚才在上讲台之前,Sam跟我看了一张地图,就是Classdojo在美国公立学校有90%的学校在使用他们的产品,这个普及度还是非常高的,和肖盾总有点类似了。接下来我们请Eileen,Eileen做的是一款用信息化的手段去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的产品,叫ThinkCERCA,而且Eileen做过15年的英语老师,对应于教学有非常深刻的理解。下面我们请Eileen给大家做分享,介绍您对事业,以及给学校带来的改变。

  Eileen Murphy Buckley:非常感谢邀请我来参加今天的圆桌讨论。正如您刚才提到的,我之前用15年的时间从事英语教学,曾经在芝加哥任教。芝加哥是美国第三大城市,当时我是芝加哥非常著名的精英学校教学,比如像北京的一些重点小学一样,这里的学生都是精英,之后都是要入名校的。

  之后,我又成为了课程设计团队的一位成员,我们发现在一个学校、在一套课程中所做出的改变很难去实现规模化,很难在更大的规模实现影响力,并且我们还需要去弥补学校系统和这种信息化时代中间的差距和空缺。

  所以,对我来说,我一开始应该是给数千名的老师做这种标准化培训,让他们能够将内容用批判性及辩证性的思考方式进行教授。但我们有很多的老师并没有接触过大规模的学生,我们就需要考虑如何通过技术来进行辩证性或批判性的教育及学习方式。

  所以,我们就借助到现在社会越来越广泛发展的人工智能和增强现实技术。我们发现有了这样的技术,不仅能够让我们去消化这些信息,通过这种视频、语音、图形的形式去学习。

  另外一方面,对于精英学员来说,他们最为卓越的一个特点就是能够进行这种辩证性思维。所以,我们需要保证每一个人都不被落下,都能够享受到这样良好的教育体系和方式。

  所以,我们在美国也拿到了比尔盖茨基金会挑战赛的基金,并且我们也为很多的大型教育机构去输出我们的模式,让大家能够看到该模式在的实际益处。这也是帮助社会能够变得更加健康,让大家能够获得更多、更好的学业机会、工作机会。

  对我们来说,现在已经有来自全球130个国家的用户,以这种大规模的形式通过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去教授辩证性或批判性的思维能力,让大家能够更好地让技术为人所用。

  对于CESCA来说,实际上我们代表清洁、环保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你如果在辩证思维上做得很好的话,你可以在学业当中有所成就,并且能够有更文明的社会,有更好的社会发展,因为大家都是在创造一个愿意分校和共享理念和学习知识的平台。

  主持人:

  三位创业者都不约而同提到了一个问题,除了信息化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因为在教学领域,“教”和“学”是两件事,“教”有一个主题叫“老师”,“学”有一个主题叫“学生”。

  在这一点上,好未来其实也感同身受,我们在做课外辅导机构的时候就感受到了这一点,就是无论老师教得有多好,老师的水平有多高,如果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发自内心让孩子从心里爱让学习,这个课堂就是没有效果的。

  后来,把我们的理论、信息化的产品,跟互联网技术结合在一起以后,我们在公立学校站在老师身边的时候发现——人的重要性就更凸显出来了。

  因为在课外辅导的时候,老师是我们自己选过的,老师的水平是可以把握的。但到了公立学校,当我们为公立学校提供服务的时候,我们发现老师不是我们能决定的。

  比如说,最近我们在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河南嵩县)的一所学校做了一个试点。那所学校,其实中国的三四线的学校里老师(师资)配备不够全的,有非常多的情况下一个老师会充当全科老师,他可能教副科,但这个学期可能会要求他去教主科。

  这种情况下,孩子和老师怎样能互动共鸣,在传递知识的同时能让孩子同样发生兴趣,从而体现在学习的效果上,在老师教学的水平上也能得到体现。

  我们从9月份开始试点,事实上,如果你重视人的作用,把技术、信息化和人有机的结合起来,效果还是蛮明显的。

  刚刚过去的期中考试,那个学校的校长就把喜报传给我,在期中考试全县的统测上各科成绩都有明显的变化,这个不是来自于传统的补课,而是真的来自于通过老师、通过信息化去给老师助力,去给老师赋能,从而让老师来带动学生在公立学校的课堂上发生改变的力量,体现出信息化科技对教育的推动作用。

  其实好未来一直坚持用科技推动教育进步,我们也跟几位创业者一样,和众多的创业企业一样,一直希望能把跨界的融合应用到真正的教学主题、教学课堂中。

  听完三位创业者的分享,我想发起一个小小的互动,每个人简短的用两句话来阐述,我们对比一下,因为大家都知道创业不易,在中美不同的环境中(大洋两岸),作为创业者你们从自己的角度,从社会环境、行业环境阐述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什么?

  请三位创业者分别分享一下,请尹主任和黄教授从权威专家的角度给一点评价。

  Eileen Murphy Buckley:

  我觉得创业型的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最近教育领域的投资越来越多了。但是在5年前,实际上教育领域并没有拿到足够的投资,没有办法去支持行之有效,为职业发展做尽最大、提高最大竞争力的这样的一些教育资源,这也是我们最大的一个挑战之一。但是我们现在越来越好了,因为整个的国际环境都在支持教育领域,整个的教育领域拥有更多的资源,有更多的产品,并且我们已经可以守住我们的教育行业,让它培育出更好的教育产品。

  Sam Chaudhary:

  我记得您之前提到,教育是需要根据家庭以及孩子有相应的一些互动,也就是说,我们要让家庭和孩子们、学生们自己选择他们想要参与的课程,这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在美国,我一直比较困扰的就是,美国你可以选择免费进入到公共学校,或者是你可以花3万美金去进入到私立学校,这是有所选择的。而我,真正地希望家庭和孩子,不要是说要么选择免费进入公立,要么就是3万进到这种国际学校,或者是一些私立学校,而是给他们一种折中的选择,让他们有更多的教育的机会。

  肖盾:

  我觉得不管是在美国还是中国创业,其实面临的是共同的挑战,我觉得这个时代的挑战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学习方式怎么去适应,以及进化到适合这个世纪需要的人才的这样的一个方式。因为,社会环境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其实这里头的变化也是因为科技引起的,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怎么能通过科技的方式,能更好地去适应未来的这样一个情况。

  但实际上,因为我的基础教育基本都是在中国做的,后来高等教育去西方也学习过。我觉得,其实大家很多时候看到东方、西方文化教育方面不同的地方,但我觉得其实最后大家最终追求的东西是非常相近的,每个人心中都有这种真善美,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未来。

  所以,我觉得中国的、东方的很多文化有很多值得去学习的地方,比如说“中”这个字,这就是中国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美国的这种“美”,也是希望文化中的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我觉得,最大的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最大的机遇,是怎么能把这种“中”和这种“美”,在结合的过程中找到一种平衡,然后去解决我们未来面临的共同的挑战,我相信未来会更美好的。

  主持人:

  接下来我们请两位专家给一些点评,因为我看了在座还是有很多的企业人,中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国力增强,全民对教育有很大期待,科技迅猛发展的特殊时期。所以,请两位高屋建瓴地给一些指点。

  尹后庆:

  2014年,也就是3年以前,我去美国参加过一个全美大概有40、50位最优秀校长的暑期的学习活动(5天时间),这个活动给我两个深刻的感受,美国的企业或者其他社会机构,他们对信息化教育的技术支持跟资源支持是非常厉害的。我当时去的时候,已经有150多个学区跟着它进行科学探究,同时它也做教师培训跟校长培训。

  看到这一点,以及曾经在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经历,我非常希望社会的机构能够来支撑教育,让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以及更多的、通过信息化所采取的教育技术来改变我们的教育。我感觉到,这对中国来讲,这是一个巨大的空间。

  第二个,那天他们也请了信息化的专家来讲课,这个专家一来的时候,就说:“在座的40多位校长,你们用的手机是什么型号的?还有没有人用模拟手机的?”居然有一位校长拿起来说:“我用的就是模拟手机。”我发现,我家里面钟点工用的也是智能手机。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也许信息化在技术普及的过程中,中国其实速度是非常快的,新技术的快速普及,也为教育在信息化的平台上实现变革,打下基础。因此,我想这个对创业者来说是一个机会,对我们教育界来讲是一个挑战,因此我们共同去面对这样一个真实的现象。

  黄荣怀:

  我对搞创业的人非常敬佩,非常不容易。尤其要找到痛点的时候,很困难。

  我先说两点,第一、中美的差异,我觉得差异是蛮大的,从交易系统来说,整个组织系统从美国到欧洲,公立学校、私立学校是比较多元化的。

  从文化层面上面,家长对于学生的期待层面上的差异还是蛮大的,也是多元化的。

  从行为表现上面,比如说学习提问,中国学生更多的会说一个问题、一个答案,非常直接,最好是和考试关联的,那是最直接的,但是美国可能会更多元化一点,更注重过程。

  在美国的创业空间,我直觉上认为可能会好一点,小企业可能有成长空间。目前在中国的文化里面,可能挑战会大一些,因为我们在教育的转型过程中间,比如说和学校配设备,大家都准备设备去了,我要提供资源,大家都是一样的,说来说去其实是两个层面,一个是学校目前为学生提供的工具,其实更多的是为老师服务。

  可能我们还是要回到教育的本源,我们教育到底干什么,我们对教育的基本尝试是什么,这是需要放到一起的。凡是做好的基本上都会和学校、专家们有深度的互动、长期的积累,这样的企业是能够成功的。

  主持人:

  其实,黄教授提到了一个教育企业的责任和使命的问题,因为教育企业创业和其他行业创业,确实不一样,承载的责任太大,尹主任曾经在上海市教委主抓基教工作的,在这方面肯定也有很多想法和感受,您能不能给畅想一下?未来最有希望的教育创业企业,可能是什么样的?

  尹后庆:

  我想强调两个问题,一个就是,我们今天的教育就像刚才黄教授讲的一样,其实我们面临两类问题。

  第一类,我们既定的教育目标下面,怎么更有效地去实现这样一个目标?

  这个对我们中国1亿6千万人的基础教育来讲,一定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同时,我们必须考虑信息化技术采用以后,我们整个社会、整个教育发生了(哪些)变化。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面,我们要让孩子学什么、怎么学?课改就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去闯出一条路,这条路,我想我们的教育同业界一定要联合起来,昨天我参加一个论坛,这个论坛里面,论达的创始人王峰,他昨天回答问题的时候讲得非常好,他说他所有的产品是在应用过程中间,同老师们一起研究、一起改进,然后让产品不断地成熟。

  我想,在新的时期,我们需要教育界同业界联合起来,共同去探究教育中间的问题,教育界要大胆地去学习技术、使用技术,去发现技术的功能,去实现技术为教育服务的很多功能。技术界,要同教育在教育的功能跟价值方面有更多的理解,然后开发更好的技术。我想,未来我们希望形成这样一个机制,这是我的一个畅想。

  主持人:

  我请每一位嘉宾用一句话为今天的主题做一个总结,清晰地表达你对教育信息化的观点。

  肖盾:

  教育和信息化结合,推动做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我们希望能一起作业,一起成长。

  Sam Chaudhary:

  人类改变教育,所以我们需要让教师、家庭、家长、孩子一起来改变教育行业。

  Eileen Murphy Buckley:

  我们需要在系统的层面考虑,而不仅仅从个人和老师的层面考虑,我们需要从高屋建瓴的架构系统当中来考虑——如何能够让企业、家长、学校、学生融会贯通,为孩子们搭建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

  黄荣怀:

  在最好的时代,能够为中国的教育,对全球、对未来的100年教育,我们能做一点点贡献,我想这是非常荣幸的事情。

  尹后庆:

  教育界要热情的拥抱技术,我们的业界要热心促进教育,回归它的功能,回归它的本源,谢谢!

  主持人:

  感谢各位分享嘉宾,今天的圆桌论坛就告一段落,好未来领导们常对外说:“我们的初衷就是让科技推动教育的进步,希望和大家一起努力。”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