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西方对她“粉转黑”:昂山素季被牛津剥夺荣誉市民称号


来源:陈一诺千金

英国牛津市政府委员会11月27日一致通过了一项涉缅提案,决定正式剥夺缅甸国家顾问和实际领导人、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昂山素季的牛津市荣誉市民称号,理由是她对罗兴亚人危机的处理不够有力。 现年72岁的

英国牛津市政府委员会11月27日一致通过了一项涉缅提案,决定正式剥夺缅甸国家顾问和实际领导人、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昂山素季的牛津市荣誉市民称号,理由是她对罗兴亚人危机的处理不够有力。

null

现年72岁的昂山素季,曾1963年进入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毕业后留校任职,并于英国学者、牛津大学教授迈克·阿里斯成婚。1988年,她从牛津回到缅甸参与领导缅甸民主革命,成为欧美公认的“民主女神”。为了表彰昂山素季的抗争及纪念她与牛津的渊源,牛津市于1997年授予她该市荣誉市民称号。

不过,11月27日,提议剥夺昂山素季这一荣誉称号的牛津市顾问玛丽·克拉克森向媒体解释说:“她面对少数民族罗兴亚人的压迫而无所作为,因而被剥夺了我们城市的最高奖。” 克拉克森还向牛津市议会表示,昂山素季对罗兴亚妇女的大量性暴力指控缺乏回应和驳回,称其为“假强奸”,这是牛津市应该将其荣誉剥夺的一大原因。她说:“牛津是一个多元化和人道主义的城市,它的声誉因为授予荣誉称号给那些对暴力熟视无睹的人而被玷污了……公共奖励有时会让获奖人错以为,即使他们背叛了之前的信仰、价值观等也不会受约束或接受审查。”同时,克拉克森还表示牛津市将为“罗兴亚人”争取人权和正义的呼吁“加入我们的小声音”。

英国《独立报》11月28日也报道,牛津市议会此前曾针对罗兴亚人问题致信昂山素季,并要求她“尽一切可能阻止该国的种族清洗”,但并未得到缅甸方面的回应,因而,牛津市议会一致认为荣誉市民的称号已经“不再适用”于昂山素季。

  事实上,因罗兴亚人问题对昂山素季“粉转黑”的不止英国人,还有美国人。今年9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以《昂山素季:“亚洲曼德拉”的升起与陨落》为题,丝毫不留情面地表达了对昂山素季的不满和失望,指责她数年来声称为民主自由抗争,但如今却对罗兴亚人承受的人道主义灾难不闻不问。不止媒体不满,本月中旬,美国国务卿蒂勒森访问缅甸时也敦促昂山素季就罗兴亚难民危机展开调查,保护人权。

null

在欧美媒体报道中,昂山素季一直被塑造为“缅甸的希望”、“民主女神”、“人权斗士”、“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在普通民众的心目中,她更被视为以非暴力形式追求民主自由、维护各族平等的英雄。然而,刚执政一年半,欧美对昂山素季的态度怎么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变?到底是昂山素季变了,还是欧美变了?

缅甸的罗兴亚人问题由来以久,此轮危机源于今年8月25日武装分子对若开邦北部30处警察哨所发动袭击。缅甸政府安全部队随后以此为由在当地展开反恐行动,击毙数百名武装人员,并引爆严重人道主义危机。据不完全统计,自今年8月以来,为躲避“战乱”,已经有超过61万名罗兴亚难民从缅甸逃往邻国孟加拉国。包括路透社、英国广播公司(BBC)、CNN在内的欧美主流媒体都质疑缅甸军方在对若开邦的罗兴亚人进行武力清洗。英国《卫报》9月10日甚至称,昂山素季因对罗兴亚人的迫害保持沉默而受到诅咒。欧美舆论对昂山素季的态度开始悄然改变。

null

事实上,对罗兴亚人问题稍有了解的人都明白,改变的是欧美人看问题的角度,而不是昂山素季对罗兴亚人问题的看法。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有三大原因:

其一,缅族人与罗兴亚人的矛盾自缅甸独立之日起就已存在,且每一轮冲突都必然引发不同程度的人道主义危机,可是欧美对于罗兴亚人问题的关注却是阶段性的。每每缅甸政府与欧美关系不好时,欧美媒体就开始密集关注罗兴亚人的人权问题;而一旦缅甸与西方关系缓和时,罗兴亚人就只有自己抗争的命了。

其二,缅族与罗兴亚人的矛盾早在昂山将军领导缅甸独立革命之时就已种下。当时,昂山将军获日本支持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而罗兴亚人却为了争取民族自治选择与英国殖民者站在一起,结果昂山将军获得了胜利,随后便开始对罗兴亚人进行秋后算账,且一算就是几十年,大有不把罗兴亚人赶出缅甸不罢休的架势。可是已在缅甸生活百余年、人数以百万计的罗兴亚人又能去哪个国家?

其三,作为昂山将军的女儿,昂山素季对罗兴亚人的态度与其父亲并无二致,因而,自然不会干预军方针对罗兴亚人所谓的“反恐”行动了。

如此一来,罗兴亚人问题便不只是缅甸一个国家内部的“难民”或“人权”问题那么简单,反而成了欧美与缅甸博弈的棋子。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凤凰军事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