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汤显祖名传西北 离不开这几位秦人知己


来源:光明日报

明代戏曲大家汤显祖与流行西北的秦声结缘,是因为和对他仰慕的秦地朋友们的交往。他给他们作诗,以抒发真挚情感,由此也可以看出汤显祖对秦声、秦人精神的赞美和对秦声在江南传播所起的作用。

《紫钗记》剧照资料图片

编者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戏曲是中华文化的卓越代表。汤显祖是明代伟大的戏剧家,他的“临川四梦”是世界戏曲艺术中的珍品。高益荣的《每话三秦动我心——汤显祖与秦人秦声的情缘》介绍了汤显祖与秦人交往的历史,汤显祖通过刘天虞、赵仲一等人了解秦人性格,进而关注西北戏曲,喜欢上秦声的艺术特质。加之秦腔对“临川四梦”的改编和演出,使汤显祖的大名也传遍秦陇大地,从一个方面显示出汤显祖对秦腔艺术的沾溉之功。这一段被前人忽视的历史,通过高益荣的介绍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古代诗歌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钟嵘《诗品序》曰:“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从中我们不难窥见社会流动与诗歌之间的关系。从一定程度上说,没有社会流动就没有诗歌创作。李雄飞的《中国古代的流寓民歌》认为,中国历代人口流寓直接或间接、整体或局部地决定了每个朝代的民歌存在风貌,每个朝代的民歌无时无刻不闪现在中国历代人口的流寓环节里。汤江浩的《“四灵”名序诸说考辨》对“永嘉四灵”名序的八种说法进行考证,认为“四灵”名序或以生年、卒年为先后,或以成就高低为先后,或与传记需要相关。但他同时指出,“四灵”成就与名序并无绝对关联,即钱锺书所谓“四灵”“合起来才凑得成一条性命”。(孙明君)

明代戏曲大家汤显祖与流行西北的秦声结缘,是因为和对他仰慕的秦地朋友们的交往。他给他们作诗,以抒发真挚情感,由此也可以看出汤显祖对秦声、秦人精神的赞美和对秦声在江南传播所起的作用。

让汤显祖知道秦声的人叫刘天虞。他是明代陕西陇右(今甘肃天水)人,万历三十年(1602)以前曾任潞安知府,后因忤逆权贵而被贬岭南。他精通音乐,喜欢戏曲,被贬岭南赴任时带了三个西秦腔戏班,经江西入粤东、闽南一带,如今的粤剧具有的秦腔元素就是当年他带入秦腔戏班的结果。1602年8月,刘天虞从岭南返秦,专程绕道去临川拜谒汤显祖。汤显祖特意写《寄刘天虞》:“兄迂道半千,而存弟于玉茗堂中,为四日夜之谈,沉顿激昂,欢楚俱极。无从嗣音,言之哽塞。同为失路,而兄才度超阔,世需有时。如弟迂愚,其亦已矣。”(《汤显祖集(二)》,第1314页)由此短文可以看出汤显祖与刘天虞之间的深厚情谊,真可谓惺惺相惜。刘天虞临别时,汤显祖送至延桥,并写《壬寅中秋后三夕,送刘天虞归秦至延桥别作。天虞以潞守清强忤中贵,谪税岭外。归道饶阳,迂回过我,三日而别,能不心伤》:“曲车千里意无涯,摇落来悲楚客家。一夕关河留紫气,几年江岭寄梅花。秋风满鬓人难别,夜火双旌月为斜。向后秦川清泪里,梦回残露滴蒹葭。”(《汤显祖集(一)》,第586页)《刘天虞暂归汝南别业,寄声赵梦白马长平》:“忽忽江头送远人,秦川公子夜归秦。山中卧病能过客,泽畔行吟见逐臣。赵璧肯为秦柱碎,梁园相忆马卿贫。前临楚塞登高尽,回首黄花涕泪新。”(《汤显祖集(一)》,第587页)赵梦白“万历二十一年任吏部考功郎中,大计忤执政,斥为民”,可见此人也是位为官有个性的人。马长平是汤显祖同年进士。人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由刘天虞离别,汤显祖想到赵、马,足见他们有同样的品节。

汤显祖在万历三十年(1602)又给刘天虞写诗,赞扬他精通秦声:“秦中弟子最聪明,何用偏教陇上声。半拍未成先断绝,可怜头白为多情。”(《汤显祖集(二)》,第755页)这是汤显祖赞扬秦声的名诗,情真意切,即表现出关西戏曲的慷慨悲吟,又结合刘天虞的为人遭际,显现出汤显祖对秦声的理解。

与汤显祖交往最密、互引为知己的秦人是赵仲一。《汤显祖集》收录了汤显祖给他写的大量诗文。汤显祖在万历三十年(1602)六月写了《以歌代书答赵仲一》:“景清白血流真宁,邦清吾友如其清。欲留关尹言道德,稍知公子近刑名。风尘两度相携手,笑语悲歌一壶酒。长安贵人方见知,乡里小儿亦何有?翩翩世故不可穷,睨柱碎璧成英雄。空惊越客诅秦客,未葬滕公得赵公。有母闲居差不恶,无家古寺堪留客。虽知世上眼难青,何得此中头遽白。我今与子一诙谐,为民光景正须来。去关只有耕田手,处世都无避债台。温公袖中谁所写?坐我不羁置林下。一番西笑秦无人,龙泉泰阿知我者。”(《汤显祖集(一)》,第583至584页)由此歌行长诗可以看出,汤显祖与赵仲一两人感情深厚,个性相近,故诗中始终饱含着汤显祖的浓浓之情。此诗后的“笺注”对汤、赵二人的交往及赵仲一作了简单介绍:“赵仲一名邦清,真宁人。曾任滕县令。万历二十三年(1595)、二十六年(1598)两度上计,先后与汤显祖相叙。二十八年(1600),赵邦清在吏部文选司主事任,上疏参鄜州同知吉弼讨升运判为钻刺。七月,吏部尚书李戴言吉弼未有求于部臣,并以疾乞休。今年四月,刑科给事中张凤翔、贵州道御史沈正隆交章劾赵……六月,诏赵邦清革职为民,令李戴安心供职。”赵仲一被李戴等人诬告陷害,尽管他力辩,还是没有逃脱被弹劾罢免的命运,故汤显祖对与己遭际相似的赵仲一表示理解和抚慰。赵仲一回归真宁后,汤显祖时常与赵仲一诗文互答,安慰、鼓励赵仲一。万历三十五年(1607),汤显祖作《送周子成参知入秦并问赵仲一》:“十年偃蹇帝京春,今日骊驹新入秦……一路春情随宦情,莲华终南相送迎。有兴真宁问天水,醉后秦声与越声?”(《汤显祖集(一)》,第627页)周子成,名训,是汤显祖的老乡,万历二十年进士,这年升为陕西副使加参议。汤显祖给周写的送别诗,借此怀恋赵仲一,赞赏秦陇风光与秦声,充满了对秦地风情的向往之情。

赵仲一为官清廉,一身正气,在治理滕县时,抑制豪强,为吏部郎时廉梗讦激执政,与汤显祖为官理念非常相似,故二人一见便结下终生友谊。汤显祖除给赵仲一写了《谢赵仲一远贶八绝》等诗外,还写了《寿赵仲一母太夫人八十二岁序》等六篇序文。在《寿赵仲一母太夫人八十二岁序》中写道:“吾友真宁赵君邦清,为人长巨鬈好,气高厉激发自喜,宛如范孟博之为人而殆甚。当为滕公,有功德于滕,请寄不通,苞匦不纳。为豪右所疾。幸乃入为吏部郎,则急发其曹偶豪吏赃至数十万。执政疑而畏之。时南北党事且起,公竟为抵角挤落以去。虽去,而天下皆知赵君关西男子,其才具气决有异略,当为天子信臣。”(《汤显祖集(二)》,第1004页)汤显祖借给赵仲一母祝寿之机对赵仲一作了较为全面的评介,尤其对其为人陷害而被去职表示了同情,他为朋友鸣不平,其实也正是抒发自己的内心愤懑。在《滕赵仲一生祠记序》中汤显祖饱含感情地对这位和自己一样活着就被他所曾治理的生民修筑祠堂以祭拜的好友进行直接的赞誉:“天下风土相遥,资干悬绝。常千里而同心,目至而意授。或其生同地,受同材,乃顾有觌面而不亲,把臂而相忤。何也?知不易知也。是故赵仲一世所谓精神才力体貌殊绝之士……且时有西北诸君子焉,而予故江西男子也,与仲一非有所习……我知赵君一人为足。新而能知,旧所不如。今兹予与君皆弃在野,无所托言,因滕人之祠君也,偶为激发如此。若乃祠之春秋,田夫桑女,坎坎而鼓之,蹲蹲而舞之,自有滕之风在矣。”(《汤显祖集(二)》,第1020至1021页)此文是汤显祖难得的一篇人物赞论,充满了对赵仲一品格的认同和赞美。他将赵仲一引为知己。因为他们的为官理念与当时那些只给自己谋利而不顾百姓死活的官员不同,所以他们活着的时候,百姓已给他们建祠,由此可见,赵仲一是汤显祖的精神同道。

此外,赵仲一每出一个诗文集,汤显祖都为之写序,其中有《赵仲一鹤唳草序》《滕侯赵仲一实政录序》《赵仲一乡行录序》《赵子瞑眩录序》等。另外,汤显祖在《送李献可赍马价蓟门,便携家归华山》云:“休文池馆映青衿,每话三秦动我心。骑省画移宫树绿,客窗秋梦岳莲深。佳人并操归鸿曲,国士先驰买骏金。为过蓟门东掖望,马蹄冰雪正难禁。”(《汤显祖集(一)》,第347页)在《送牛光山暂归泾阳》《送姜司农入秦》等诗里,都充满着对秦陇大地的赞赏之情。

秦地自古民风淳朴,艺术风格刚劲。历经周秦汉唐,形成了秦陇特有的文化特质,具有重视人文教化的礼乐精神、耕稼本业的重农精神、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经世致用的求实精神。如此的文化造就了个性特立、卓尔不群的秦人性格特征。从宋代兴起的以张载为代表的关学又给予了秦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张载的“与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学,为万世开太平”注入秦陇士子的血液中。在明代的秦陇学人的精神内核结构中无不具有这种精神因子,李梦阳、康海、王九思是如此,刘天虞、赵仲一更是如此。正是秦陇学子的这种为人风范受到汤显祖的赞赏。

汤显祖通过刘天虞、赵仲一等人了解了秦人的性格,喜欢上秦声的艺术特质,从而使这位大戏剧家关注西北戏曲,与其结下了不解之缘。加之秦腔对“临川四梦”的改编、演出,汤显祖的大名也传遍秦陇大地,足以显示出他对秦腔艺术的沾溉之功。(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原标题:《每话三秦动我心——汤显祖与秦人秦声的情缘》

[责任编辑:柳理 PN030]

责任编辑:柳理 PN030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