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纪念萧灼基:贴近实践 经世济民


来源:凤凰评论

他提出的一些观点及理论曾被一些人视为学术界的“异端邪说”。但他坚持自己的学术理念,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奔走呼号。

文丨特约评论员  洪宁

15日早上在去学校的路上,得知萧灼基老师离世的消息,虽在两个月前得知萧老师因身体状况不好再次住院,但总觉得他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能够度过难关,不想这次竟离开了我们。

这些年尽管他身体不好,语言交流困难,但他依然头脑清晰,记忆力惊人,坚持用笔谈与人交流。记得2015年9月底最后一次去看望他,他将新出版的《萧灼基画册》赠送予我,并兴致勃勃地与我们合影留念。他询问了学校和学院的发展近况,关心我及家人的情况,谈到一些他对历史及社会问题的看法。

毕业留校后开启了我与萧老师的交往。我被分配到创刊不久的《经济科学》编辑部工作。《经济科学》是由当时北大经济系主任、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先生及北大经济学系几位知名教授,在改革开放初期共同创办的综合性经济理论刊物,萧老师是主创人之一,并任常务编委。

多年后他告我,杂志的名称还是采用了他的提议。创刊初期,编辑部没有专职编辑,一切具体事务均由萧老师主要承担。“《经济科学》编辑部工作条例”、“投稿要求”等一系列文稿都是他一手起草的,这些资料我仍保留至今。刚到《经济科学》编辑部时,自己懵懵懂懂,一无所知,他不仅告诉我如何处理编辑部的日常工作,还带我去拜访期刊的联络单位,并在工作中指导我不断提高编辑技能。

萧老师对论文有着独到的眼光,他认为:好文章题目至关重要,“让人第一眼就想看下去”;文章的价值在于要有“新意”,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文章要避免大话、官话、套话。

萧老师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始终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参政议政、献计献策,传承了“经世济民”的理念。改革初期,面对我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国内许多学者的解读和分析仍停留在计划经济僵化的研究范式中,但萧老师敢为天下先,锐意创新,在经济体制改革及金融证券领域提出并论证了一系列创新观点。他提出的一些观点及理论曾在学界引起激烈的反响,在一段时间里,也被一些人视为学术界的“异端邪说”。但他坚持自己的学术理念,积极参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理论界关于重大理论问题的讨论,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奔走呼号,觉得自己“能够置身其中,倍感振奋”。

当年,他担任多个社会职务,有时一周要飞五个地方,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节假日。但他不顾劳累,乐此不疲,每天坚持浏览最新信息,了解国内外实时动态,掌握最新经济数据。萧老师是一个“贴近实践的经济学家”,通过把理论研究紧密联系实践,在摆脱旧体制的束缚中,走出了一条研究市场经济的新路。

“俯首甘为孺子牛”。萧老师满腔热忱关爱学生、不余遗力提携后辈。无论多么繁忙,学生的课从不耽误。他鼓励自己的学生勇于开拓、创新,从不束缚学生的思想。他希望自己的学生要有志向,努力成为各个领域的“大家”。

对于即将毕业或已经毕业的学生,他都以朴素却深刻的话语寄望。记得他的一个博士生毕业多年后因事获刑,他得知后不但不嫌弃,而且鼓励他在狱中坚持读书,建议他著书立说,早日回归社会。萧老师还亲自为这位学生的新书写序。

萧老师曾对我说:“不管你多忙,只要有学生找你,你都不能说自己没时间”。“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还是愿意做一名教师,因为我最适合做教师”。这些话我至今记忆犹新。在我眼里,萧老师是个充满激情的经济学家,他的活力、热情、睿智、谦和,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学子。他的道德文章永存我心:             

燕园求学聆教诲,有幸同事尊前辈。             

乘鹤君今翔天边,清香缕缕后人佩。

(作者洪宁系北京大学《经济科学》副主编)

[责任编辑:崔向升 PN137]

责任编辑:崔向升 PN137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