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作为二战东方主战场中国战胜日本付出多巨大的代价


来源:中国新闻网

二战中,中国是抗日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用落后的武器歼灭了最大数量的日军,以伤亡3500万人,损失5000亿美元的巨大代价打败日本法西斯,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核心提示:二战中,中国是抗日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用落后的武器歼灭了最大数量的日军,以伤亡3500万人,损失5000亿美元的巨大代价打败日本法西斯,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抗日战争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李西岳,原题:9·3阅兵解说词撰写人:国之虽大忘战必危

在40年的军旅生涯中,让我引以为豪的是,曾以解说词撰写人的身份参与了国庆60周年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的全过程。在完成光荣使命的同时,走进大阅兵的灵魂深处,走进大阅兵的历史隧道,从而,使其成为我精神世界里的大阅兵。

在我看来,世界上,最震撼人心的音乐是军乐,最激发民族感情、增强民族自信的仪式是大阅兵。2015年9月3日,一个让中华民族充满胜利激情的日子。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14年浴血奋战,赢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70年后,中国人民以大阅兵的形式,向这个用苦难与辉煌书写的伟大节日致以崇高的敬礼!

胜利大阅兵过去将近一年,而激越人心的画面仍历历在目:分列式开始,空中护旗方队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徐徐飞来,由此拉开胜利大阅兵的序幕,直升机飞成造型逼真的“70”纪念字样,教练机拉出绚丽壮观的七道彩烟,美的造型与鲜艳色彩前后呼应,令人目不暇接。天上马达声渐渐隐去,地面上,抗战老兵乘车方队缓缓驶来,国宾护卫队煞是威风,受阅老兵挥手致意老泪纵横,观众席上一片欢呼掌声雷动。紧接着,徒步方队走来了,直线加方块,铿锵的步伐,威武的阵容,画一样的美感,诗一样的节奏。嚓!嚓!嚓!每一个人看到这似流动的长城扑面而来的画面,听到这力与美交织的声音,都会为之振奋激动,惊叹不已。接下来,装备方队似排山倒海,大河奔腾,空中梯队蓝天布阵,呼啸苍穹……

外媒评价中国胜利大阅兵,用了这样几个关键词:强大、先进、实力、和平、自信。我的理解和认识是,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把大阅兵这种礼仪形式演绎成民族文化,以此作为对世界的和平宣誓。可以说,大阅兵彰显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大阅兵是一个民族荣辱兴衰的见证,它最能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内涵、精神面貌和文化气质。历史上,一场别开生面的大阅兵,能够改变一场战争的结局乃至一个民族的命运。

1941年11月7日,德军大兵压境,莫斯科岌岌可危,苏联岌岌可危。而有胆有识的斯大林硬是在兵临城下的困境中举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阅兵,以正义的力量和非凡的勇气,鼓舞将士,动员民众去为祖国而战。是这种正义的力量和非凡的勇气压倒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同时也感动了上苍,那场历史罕见的大雪化做了正义的力量,也为侵略者铺就了坟墓。于是,历史发生了根本改变,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为攻克柏林埋下了伏笔,也为一路血腥杀来的希特勒敲响了丧钟。

莫斯科红场阅兵的深远意义在于极大地振奋、鼓舞、激励了苏联军民的士气和赢得战争胜利的信心。1945年5月9日为苏联独立日,不管是当年的苏联还是今日的俄罗斯,每年都要在红场举行大阅兵庆典活动,以彰显一个民族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先烈的缅怀。

战争状态下的大阅兵,是一个国家最有震撼力的战争动员,也是激励民族自信的精神动员。仔细梳理一下,新中国成立之后,有几次大阅兵也是在战争状态下举行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开国大典。在当时,西南、西北、中南及华南的战事正酣,也就说是,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声、受阅部队的脚步声与战场上的枪炮声是交织进行的,前线的官兵们是在广播里听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庄严宣告杀向敌阵的。随着五星红旗从天安门上空冉冉升起,一个从战争废墟中站起来的英雄民族从此开创了历史新纪元。

若再仔细盘点,1950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的国庆大阅兵,也是在战争状态下举行的。阅兵结束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部队于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10月25日,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打响。阅兵后21天,人民解放军打开了进军西藏的门户昌都,开始向西藏进军。

扛着“汉阳造”“三八大盖”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与武装到牙齿的敌人激烈对抗。几个月的时间,就把他们赶过“三八线”以南,不到3年时间,就迫使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停战协议上签了字。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以后,彭德怀元帅慷慨宣布:帝国主义国家在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征服一个东方国家的历史永远过去了。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抗日战争也好,抗美援朝战争也好,胜利是打出来的,自信是靠实力赢得的,不是等来的,更不是乞求来的。正因为有了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才有了炎黄子孙的扬眉吐气,才有了中国在世界舞台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才有了中华民族的高度自信。

大阅兵彰显的是民族自信,而民族自信是靠民族尊严作支撑的。不妨回顾一下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开始,百余年间,中国一直是被西方侵略和欺负的对象。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从来没有真正得到过西方的尊重,没有谈“尊严”的资格,何谈自信?那近千个丧权辱国的条约,把中国人的尊严撕得粉碎。八国联军在北京杀了人,抢了财宝,奸污了妇女,毁了文物,赖着不走,还要举行阅兵式,庆祝“胜利”。谁给你面子,谁给你尊严,谁给你自信?

惨败没有尊严,惨胜呢,同样也没有尊严。两次世界大战,不论一战还是二战,从理论上来讲,中国都是战胜国,但谈判桌上从来就没有战胜国中国的位置。相反,在战后,中国两次遭受的都是类似战败国般的待遇。在1919年一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上,德国所侵占的中国的权利没有收回,而是被转让给了日本。二战中,中国是抗日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用落后的武器歼灭了最大数量的日军,以伤亡3500万人,损失5000亿美元的巨大代价打败日本法西斯,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这是被历史所证明的,而中国这个战胜国却被排斥于对日和约之外,而且埋下了今天钓鱼岛之争的伏笔。日本至今对侵略中国的行为不道歉,不谢罪,不能说与之无关。

弱国无外交。历史就是这样残酷,这样不留情面。中国真正在世界上赢得尊严与自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历经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及探索实践,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新中国成立后举行的15次大阅兵,为一个国家的崛起和文化自信的建立作了历史注脚。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从大阅兵翻开的历史画卷中,痛定思痛,我们不惧怕战争的残酷,甚至不惧怕生命的流逝,但不能接受民族信仰的沦陷和文化自信的丧失。我们在大阅兵的精神之阵中尽显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也于太平盛世中深深警醒:国之虽大,忘战必危。

[责任编辑:王诗云 PN132]

责任编辑:王诗云 PN132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