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怀树人之志 践育才之行


来源:吉林日报

原标题:怀树人之志 践育才之行 本报记者 缪友银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促进民生事业发展,高校学生资

原标题:怀树人之志 践育才之行

本报记者 缪友银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促进民生事业发展,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作用十分重要。

近年来,东北师大创新性地推出“人文资助、素质资助、精确资助”等学生资助工作理念,累计3万人次申请到了国家助学贷款,5万余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到国家及学校的各类资助。东北师大多次在全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年度考评中名列前茅,连续5年获得绩效最高奖励,被授予“全国高等学校资助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人文资助:铭记感恩,完善人格

东北师大2011级本科生张同学一直想拥有一套《史记》,但对她来说,这要花费一个月的生活费,她一直舍不得买。听说学校开展了“微心愿”活动,张同学在学校的“微心愿”助学平台上填写了心愿。5月13日那一天,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老师亲自将一套崭新的《史记》送到了她手里。她热泪盈眶地说:“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礼物。”

张同学只是众多“微心愿”助学项目受助者中的一员。自“微心愿”项目开展以来,学校领导、各部门教师以单位或个人名义,积极认领学生“微心愿”。各学院的校友纷纷捐资捐物,帮助学生如愿以偿。学校多方联络100余家企事业单位,汇聚、整合分散的社会资源,共募集各类资源合计近200万元,帮助4000余名学生实现心愿。

“学校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一块中秋月饼、一件御寒羽绒服,更是老师们一颗颗滚烫的心,让我们难以忘怀。”一名已经毕业的困难学生回忆道。

素质资助:全面提升,学会发展

东北师大不仅关注家庭困难学生的生活状况,还关注他们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在“人文资助”的同时实施“素质资助”,让困难学生在学会生存的基础上学会发展。

为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东北师大将“书院制”引入资助育人体系,用600余平方米专用场地、300余万元专项经费,建设了实体的“励志书院”,设立特色励志班,开设精神激励、心理疏导、专业提升、兴趣拓展等系统性励志课程,选树励志典型,带动共同成长,为困难学生补精神“钙”,着力解决“志短”问题。为使困难学生全面发展,东北师大围绕成长成才的各个方面,于2007年就启动实施了“九个一工程”素质提升项目,鼓励所有困难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都能拥有一次勤工助学经历、参加一个志愿服务组织、撰写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参加系列职业技能培训和素质拓展训练、观看系列国内外高水平艺术展演、作为负责人独立承担一项科研实践项目、参加一次红色体验活动、参加一次国际化大都市的调研考察,着力解决“视短”问题。

精确资助:量化测评,实地走访

“这个系统真的太方便了,只要点开‘开始测评’,申请的学生是不是困难生、属于哪一类困难程度,结果立刻就会展示在系统里,而且来找我修改认定结果的学生也明显比之前少了很多……”从事学生资助工作多年的赵老师感慨道。

面对众多学生复杂多变的家庭信息,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认定指标体系、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成为长期以来困扰学生资助工作者的几大难题。早在1999年东北师大就组建了专家团队,致力于研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困难学生量化测评模型,并在2007年自主研发“学生资助信息平台”,对困难学生家庭进行实地走访。10年来,东北师大学生资助工作者走访了全国3000个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带去了慰问,很多家长深受感动。

国家新资助政策体系实施以来,东北师大始终以“精准”作为学生资助工作的首要要求,构建了“信息采集—量化测评—民主评议—实地走访”相结合的“四段一体”困难学生认定体系,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认可,多次受邀在全国资助工作会议上做经验介绍。

10年来,东北师范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着眼学生精神成长,立足学生精神需求,在学校办学理念指引下,迈稳步子,夯实根基,带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扎实推进“信仰资助”工作。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