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机器能替代贝多芬吗?专家:智能音乐有三大用武之地


来源:澎湃新闻网

原标题:机器能替代贝多芬吗?专家:智能音乐有三大用武之地 距今数千年前,音乐就出现在人类的生活中,它

原标题:机器能替代贝多芬吗?专家:智能音乐有三大用武之地

距今数千年前,音乐就出现在人类的生活中,它反映着人类的生活情感,并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丰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给音乐注入了许多新元素,逐渐改变了人们编写、表演、制作乃至欣赏音乐的方式。目前,人工智能在音乐应用方面的积极尝试和突破性进展令人惊叹。早在10年前,日本开发的虚拟流行歌手“初音未来”引得不少人疯狂追捧;2016年谷歌Magenta团队发明的人工智能可以根据简单的音符编写出完整丰富的曲子……人工智能能否取代人类演奏音乐?人工智能能否帮人们更好地欣赏、创作及演出音乐?
10月21日,“上海科普大讲坛·东方艺术中心——科学与艺术”系列活动之“机器能替代贝多芬吗?智能音乐的前世与今生”在东方艺术中心举行。此次活动邀请到上海纽约大学夏光宇博士为大家讲述智能音乐的前世今生。

10月21日,“上海科普大讲坛·东方艺术中心——科学与艺术”系列活动之“机器能替代贝多芬吗?智能音乐的前世与今生”在东方艺术中心举行。 上海科技馆 供图
夏光宇博士自幼学习笛箫,在赴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机器学习博士学位前,他曾是一名拥有17年经验的专业笛箫演奏家。兴趣与专业的结合让夏光宇对智能音乐领域有着独到的见解。夏光宇认为:智能音乐可以看作是计算机与音乐通过机器实现理性与感性的交叉。人与音乐的交互包括聆听、演奏、创作三部分,对应到智能音乐,便产生了智能音乐的三大用武之地——机器听觉、智能作曲和自动伴奏。夏光宇通过浅显生动的举例具体阐述了这三种技术的工作原理,并展示了他目前研究的最新进展。在现场,夏光宇还为大家奉上了精彩的笛箫即兴演奏,获得观众们的阵阵掌声和赞叹。
“上海科普大讲坛·东方艺术中心——科学与艺术”系列活动由上海科技馆携手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共同举办,活动共计12期,形式包括科普讲座和科学工作坊。科普讲座将邀请重量级科学家和艺术家同台,通过整合科研院院士、高校学者、音乐家、建筑师等各界优质资源,跨领域的专家们集聚,展开不同学科间的对话,碰撞出知识的火花。科学工作坊将邀请经验丰富的演员、舞蹈家、灯光师等艺术工作者,通过现场演示,让观众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感官,亲身体验艺术中的科学原理。目前,“科学与艺术”系列活动已举办3期,邀请欧阳自远院士、濮存昕、吴牧野等专家,内容聚焦科学与艺术的碰撞、乐器的发声原理等,深受观众好评。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