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明清文青的“自拍”:江南名妓自画像引无数追随者


来源:光明网

相传薛素素年轻时,她的画像曾传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引得追随者无数,当时的爱慕者曾向人许诺“费金钱无算”也要请薛素素入蜀。

核心提示:相传薛素素年轻时,她的画像曾传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引得追随者无数,当时的爱慕者曾向人许诺“费金钱无算”也要请薛素素入蜀。

《吹箫仕女图》 资料图

本文摘自:光明网,作者:薛良,原题为:《明清文青这么“拍照”》

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三种画科在传统中国画坛三足鼎立,长期共存。人物画作为最早成熟的画科,始终在画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受到历朝画家的追捧和重视,因而不断涌现出风格各异、面貌不同的名家圣手。人物画诞生之初带有记录功能,故有传神写照、辅佐教化的意义,甚至在某种场合还具备祭祀纪念的实际功能。人物画始于晋唐,兴于宋元,之后随着文人画的兴起,很多画家将创作重心转移到山水、花鸟,以此托物言志、抒发心性。要求造型精准又需真实记录像主面容的人物画,在明清之际逐渐走向衰落期,长期被人诟病,然而果真如此吗?今天就通过几个关键词,带你快速了解明清人物画史,去认识明清时期人物画的多元化面貌。

自拍照

现今是一个人人自拍、全面直播的图像信息时代,各种图像的传播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隐私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他人面前。明清时期的文艺青年是怎么记录自己的真实形象,反映自身性情的呢?

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行的“笔砚写成七尺躯——明清人物画的情与境”展览中,有一幅清代画家华喦的《自画像》。画面主体为山水布局,主人公华喦巧妙地将自己置身依坐在山石上,潇洒而又闲适的文人形象活脱而出。画面题诗“起坐捉笔砚,写我躯七尺”。为了将自己真实的面容和飘然洒脱的气质记录下来,华喦不仅为自己画像,还挖空心思设计了符合自身性格和身份的“舞台布景”。置身于山水林泉之间的他,一袭白袍,似隐似仙。这等气质雅韵,不知要甩“剪刀手”几条街。

唐伯虎,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少年时便声名远播,天下尽知;他为情痴狂,“唐伯虎点秋香”的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人们心目中一段才子佳人的传说;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可谓无所不长。至今,他的自作诗“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记得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依然在传颂。可是现实中的他又是什么形象?真的会如影视作品中那般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吗?在画史中,唐伯虎与沈周、文徵明、仇英一同被誉为“明四家”,是中国美术史上无法忽略的文人画家。唐寅的《桐阴清梦图》不但为我们真实地记录了唐伯虎的面容,还将我们引入他坎坷的人生经历与苦闷的内心世界中。《桐阴清梦图》画面构图简洁:远处一株梧桐,近处一组坡石,一位文人躺坐在摇椅上闭目养神,仿佛正在桐荫下享受闲适的午后时光。可是画面题诗却在讲述着残酷的历史现实“十里桐阴覆紫苔,先生闲试醉眠来;此生已谢功名念,清梦应无到古槐。”

诗中典故出自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书中主人公淳于棼在梦中来到了槐安国,迎娶了漂亮的公主,官至南柯太守,享尽富贵荣华。突然醒来后才发现原来只是一场大梦。唐伯虎少年成名,曾以第一名的成绩高中南京会试解元。正当他意气风发准备京城科考一举成名时,一场从天而降的“科场舞弊案”却将唐伯虎打入人生的深渊。锒铛入狱、受尽折磨;斯文扫地、黜充吏役。“科场舞弊案”之后,唐伯虎断绝功名之念,只得回到苏州鬻画卖字为生,自此开始“闲来写幅丹青卖”的职业画家生涯。这位风流才子虽然一生以放荡不羁、玩世不恭的形象出现,但是晚年的一首“二十余年别帝乡,夜来忽梦下科场”,依然让我们感受到他被命运戏弄的悲凉与愤懑。

[责任编辑:唐智诚 PN008]

责任编辑:唐智诚 PN008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