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蒋介石为何钟爱1943年拍的大元帅戎装:老得非常快


来源:中国新闻网

蒋介石要这么多照片干什么呢?原来,这些照片运回去以后,都发到国民党的部队了。刘晓宁告诉记者:“抗战胜利后的几年内,蒋介石衰老得非常快,你看他在总统就职时拍摄的照片,明显苍老,因此,1943年拍摄的这张照片就成了他最中意的照片,他曾多次将这张照片赠送他人。”

师傅王贵逊在汪精卫遇刺现场拍照

“我来得晚,又是学徒,24小时都不能离开店,所以不能跟师傅到外面拍照。但我师傅,岂止是能看到要员,他还是一些突发事件的目击者呢。当然,这也是我从师娘口里了解到的。”周培良对于光华早年历史的了解都来自师娘钱竞秀的讲述。

“那是1935年11月1日,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开幕,地点在湖南路的国民党中央党部,张学良等军政要员都来了。会议很重要,合影当然少不了。于是我师傅被叫去拍照了。”

王贵逊带着徒弟赶了过去。相机在第一会议厅的门前架好后,委员们都过来站好,左等右等却不见蒋介石。原来,在二楼的蒋介石俯瞰楼下,见委员、警卫、记者一堆人,秩序很乱,就借口身体不舒服,不参加合影了。于是,“二号人物”汪精卫站在了正中的位置。

王贵逊打开照相机,镁光灯刚刚闪动,突然冲出一个青年,拔出手枪,向汪精卫连连射击,汪精卫应声倒地。一时间,场面大乱。蒋介石迅速命令手下展开调查,在场的王贵逊当然也未能避免。

一番折腾后,这天夜里,惊魂未定的王贵逊才回到家里。

事情很快查清了,原来,这次刺杀是由上海暗杀大王王亚樵精心策划的。当时,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已经完全暴露,但是蒋介石却消极抗日,引起了爱国人士的不满,他们委托王亚樵行刺蒋介石。刺客叫孙凤鸣,他伪装成记者,混入会场,见蒋介石未到,于是他就改刺汪精卫。

在外人眼里,光华照相馆是“官办”照相馆,吃香的、喝辣的、赚大钱,但其中的苦衷只有老板自己心里清楚。

周培良告诉记者,“南京解放前夕,国民党的一个军官来我们店里,问我师傅去不去台湾。当时,我就站在师傅旁边,耳朵竖得高高的。师傅没有吱声。”后来,光华照相馆的人都留在了南京。

“官办”的光华没去台湾,同行都很惊讶了一阵子,周培良不惊讶,他明白,光华原本就与政府要员无关,它是靠过硬的技术生存的。

十几年前,师傅去世,去年,年过90的师娘钱竞秀也去世了。不过,值得安慰的是,随着大陆和台湾的交往日益频繁,他们当初制作的那些照片越来越多地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蒋介石为何钟爱大元帅戎装标准像

周培良翻出一本画册,名字叫做《图说总统府》,他指着其中一张照片说,“这是我师傅拍的,1946年10月31日,蒋介石庆祝60大寿,在为他祝寿的画册上就刊登了这张照片。”

这张照片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合影,蒋介石身着大元帅戎装,右手握拳,左手握佩剑,面容平和却不掩威严;宋美龄身披绶带,表情与蒋介石神似。

记者就这张照片的来龙去脉请教了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的副馆长刘晓宁,他告诉记者,这张照片并非1946年10月拍的,“1943年8月,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突然去世,蒋介石在重庆接任主席,照片就是这时拍的。当时,抗日战争胜利在望,从照片上看得出来,蒋介石心情不错。”

既然照片不是在南京拍的,周培良为什么说这是王贵逊的作品呢?原来,抗日战争期间,因为和蒋宋的特殊关系,光华照相馆也跟随国民党政府迁到了重庆,照相馆就开在上清寺,离孔祥熙等人的公馆很近。师娘告诉过周培良,1945年8月底,毛泽东主席来重庆进行国共谈判,技术过硬的王贵逊也被喊去,用相机记录下重要的历史场景。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迁回南京,光华照相馆也跟着回来了。1946年10月份,在蒋介石举办60大寿之前,光华照相馆接到一笔大业务。蒋介石公开了他先前拍过的一张大元帅戎装照,而且要求上色加洗。王贵逊曾经向女儿王明回忆起这一段事情,“照片本来是黑白的,洗的时候重新上了色,而且洗了很多张,都是拿卡车来运的。”

蒋介石要这么多照片干什么呢?原来,这些照片运回去以后,都发到国民党的部队了。刘晓宁告诉记者:“抗战胜利后的几年内,蒋介石衰老得非常快,你看他在总统就职时拍摄的照片,明显苍老,因此,1943年拍摄的这张照片就成了他最中意的照片,他曾多次将这张照片赠送他人。”

刘晓宁还告诉记者,不仅蒋介石就职主席的照片是由光华照相馆拍摄,1948年,他当选总统后,就职典礼的照片也是由光华照相馆拍摄的。

 

[责任编辑:王诗云 PN132]

责任编辑:王诗云 PN132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