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士兵工匠丨10年巡线10万公里,他是护卫战机“动脉”的司泵兵


来源:中国军网

原标题:士兵工匠丨10年巡线10万公里,他是护卫战机“动脉”的司泵兵 从油库到机场,15公里的输油管

原标题:士兵工匠丨10年巡线10万公里,他是护卫战机“动脉”的司泵兵

从油库到机场,15公里的输油管线,是“战鹰”的“大动脉”。每天往返巡视一遍,保证其安全畅通,是司泵兵张森森雷打不动的任务。

晴朗的午后,没有一片云,没有一丝风。扛起锄头,背上工具箱,戴上遮阳帽,张森森又出发了。

“山有多高,水有多长,我们用脚步去丈量。爱有多深,情有多长,汗水在阳光下闪闪亮……”每次巡线,他都会一路哼唱这首《在军旗下》。

用脚步去丈量,张森森觉得这歌仿佛就是给自己写的。来司泵班近10年,不管刮风下雨,无论春夏秋冬,他每天都要来回走这么一遭,看看管线是否完好,查查标示是否被移动。

10年了,自己从下士成长为四级军士长,每天这么风吹日晒,原本黝黑的皮肤更加粗砺,皱纹一条又一条地出现在脸上,脚底的老茧也是长了掉、掉了又长。可屈指一算,张森森竟然已经走了近10万公里,每每想到这儿,他在感慨之余,心里又多了一份自豪。

管线埋在地下1米多深处,沿途经过10多个村庄,巡查时只能从田间地头走。前两天刚下过一场雨,地上泥泞不堪,走起来一脚深一脚浅的。可即便这样,该走的一步也不能少。因为管线一头连着油库,一头连着机场,输送的都是价格不菲的航空用油。航空用油对纯度要求特别高,一旦油管破损或是漏油,不仅影响整条管线内的油品质量,还会污染渗漏区域周边的环境。

“不好!漏油了!”正是怕什么就来什么。走到一片玉米地时,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张森森顾不得多想,一头就钻了进去。

他定睛一看,一大片玉米已经东倒西歪,地表的水洼中还渗着一层油花,情况看起来很是不妙。凭借多年的经验,张森森划定大概的漏油位置,抡起锄头就开挖,想尽快把漏油点找到,再想办法堵上。

可玉米地的土质本来就较为松软,加上又下过雨,还没等他挖到管线的位置,两旁的泥土就又塌进去了。张森森见状,只好挖得更宽一些,让坡度更缓一些,不过,这也让工作量翻了好几倍。

张森森原本可以坐等援兵的。刚发现管线漏油时,他便给油库的战友打了电话。可张森森不想等人来了再处理,七八公里的距离,等他们到了这里,得漏出去多少油啊!张森森心里焦急,锄头抡得更快了。

速度快,动作却轻。夏天温度高,油料挥发快,要是锄头不小心砸到了管线,不仅会造成新的漏油点,碰撞出的火星子还可能把油点燃,让现场成为一片火海。因此,张森森挖得又格外小心。

锄头飞舞,汗如雨下。泥浆、油渍和汗水混合在一起,熏得张森森有些睁不开眼,但他一直咬牙忍着。等战友们赶来时,他已经挖到了管线。用手一摸,好几处正汩汩地往外冒油。

“你们别急着下来,我先试试能不能堵住!”他直起身子,半个脑袋露出地面,半截腿泡在泥浆中,接过了战友手中的锥形橡皮塞,拿起圆筒夹板,俯身就往管线下面探。

一处、两处、三处……好不容易把漏油点堵上,还没来得及用夹板固定,橡皮塞又被冲开了。

“噗通!噗通!”两个战友卷起裤管跳进泥坑,想给班长搭把手,他们还没来得及挪腿,一股刺痛感便直冲脑门。航油具有腐蚀性,皮肤接触后会有灼烧感。而此时的张森森,已经在满是油渍的泥浆中浸泡了一个多小时。

一个人用橡皮塞堵漏,一个人用夹板卡住油管,一个人乘势拧紧螺丝,三个人齐心协力,将漏油点一个一个堵上加固好。

1 2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