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中国首位大学女校长坎坷人生:鲁迅讽为“拟寡妇”


来源:中国新闻网

“拟寡妇”一词精确戳中的,是杨荫榆锥心泣血的往事。徐志摩1919年时不确知杨荫榆离过还是退过婚,可见那段痛史,多年后她仍很少向人提及。

杨荫榆焦头烂额,再难执掌学校,教育总长章士钊8月8日批准她辞职。担任女师大校长仅一年半,她就从职业生涯的顶峰,迅疾而尴尬地跌落。

教育部宣布停办女师大,章士钊在《停办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呈文》中肯定了杨荫榆“明其职守,甘任劳怨”,随后感叹“纲纪荡然”。他说京师各校因校方开除学生而驱逐校长,已非一例。最后大抵是“革生留而校长去”。

20年代的许多学潮,既源自大破大立的社会风潮的激荡,也因年轻人饱含挣脱旧传统旧秩序的热望,还涌动着青春期的叛逆冲动,有时更掺杂进一些复杂背景。学生也不乏过激行为,包括火烧《晨报》报社、冲进章士钊家打砸。

女师大风潮期间,不同阵营的学者,在媒体上针锋相对地论战。陈西滢《北京的学潮》一文1925年2月发表于《现代评论》,他认为女师大驱杨宣言“所举的校长的劣迹,大都不值一笑。至如用欲饱私囊的字眼,加杨氏以莫须有之罪,我们实在为全国女界的最高学府的学生不取”。

女师大哲学系主任兼教授汪懋祖6月初在《晨报》发表文章,遗憾于学潮被外力推波助澜、难以收拾。他觉得:“杨校长为人,颇有刚健之气,欲努力为女学界争一线光明,凡认为正义所在,虽赴汤蹈火,有所不辞……”

鲁迅在女师大风潮前后写了大量檄文,讨伐杨荫榆、章士钊等,8月10日发表于《京报》的《女校长的男女的梦》,批判杨荫榆污蔑学生与教员、对学生“先以率警殴打,继以断绝饮食……”笔墨照例辛辣尖刻:

我不知道事实如何,从小说上看起来,上海洋场上恶虔婆的逼勒良家妇女,都有一定的程序:冻饿,吊打。那结果,除被虐杀或自杀之外,是没有一个不讨饶从命的;于是乎她就为所欲为,造成黑暗的世界。

已于1923年秋从女师大毕业的作家石评梅,也在《京报》撰文,痛批杨荫榆“残忍无人心的荒谬举动”,称她“品德不足以服人,才智不足以制众”。

胡适惋惜于笔战双方“都含有一点不容忍的态度”,担心影响年轻人“朝着冷酷,不容忍的方向走”。1925年“五卅运动”之后,他以《爱国运动与求学》谆谆告诫青年,真正的爱国是把自己铸造成有用之才,而非“在一个扰攘纷乱的时期里跟着人家乱跑乱喊”:

排队游街,高喊着“打倒英日强盗”,算不得救国事业;甚至于砍下手指写血书,甚至于蹈海投江,杀身殉国,都算不得救国的事业……

学校固然不是造人才的惟一地方,但在学生时代的青年却应该充分地利用学校的环境与设备来把自己铸造成个东西。我们须要明白了解:救国千万事,何一不当为?而吾性所适,仅有一二宜。

2、“国民之母之母之婆”

被打落入水后,杨荫榆留在世间的形象,就这么定格了:依附北洋军阀,推行封建奴化教育,肆意压迫学生。

杨荫榆自己,一定万般委屈——她以为自己的出发点,不过是要在好校风里培养专注学习的好学生。她在给女师大学生家长的信中说:“本校为全国女学师资策源之地,学风品性,尤宜注重。乃近年以来,首都教育,以受政潮影响,青年学子,遂多率意任情之举。习染既深,挽救匪易,本校比以整饬学纪,曾将少数害群分子,除其学籍,用昭惩儆……”她认为女师大是为全国女学培养师资的,故“学风品性”尤其要紧。“窃念好教育为国民之母,本校则是国民之母之母。”学生因此讽刺她为“国民之母之母之婆”。她1925年5月9日写给全校学生的《公启》同样招致某些嘲笑:“须知学校犹家庭,为尊长者断无不爱家属之理,为幼稚者亦当体贴尊长之心。”在“五四运动”之后摒弃旧式伦理的语境中,这类自居尊长的语调,当然显得很不合时宜。

杨荫榆8月4日发表于《晨报》的辞职感言也说:“荫榆置身教育界,始终以培植人材恪尽职守为素志,在各校任职先后将近十年,服务情形,为国人所共鉴……对于学生品性学业,务求注重实际……自问过于认真,容有不见谅于人者,但即受国家委以重任,矢志以尽力女子教育为职责……勉力维持至于今日者,非贪恋个人之地位,为彻底整饬学风计也(按本校近七年来每年皆有风潮)。”

徐志摩1919年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习时,与杨荫榆同过一年学。他在8月18日的日记里饶有兴味地评点了同学中的10位女留学生,行文风趣俏皮,对她们的容貌性情,有褒有贬。出现在徐志摩笔下的杨荫榆,戆直自负,颇不可爱。徐志摩说大家称杨监学为小姐,他觉得有些肉麻,不如称杨大姐,因为她是老小姐。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