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延津130多个村庄的农民靠逮蛐蛐发家,月入四五万 | 豫记


来源:豫记

蟋蟀,又叫蛐蛐,是秋季河南农田里最常见的昆虫,但没有太多人注意到它的价值。河南延津县的农民却不一样,他们将一只蛐蛐卖到八千甚至更高的价格,并做成了大产业。全县130多个村庄70%的农民一到八九月就去逮蛐蛐,一个月挣个四五万都是小意思。

王又又 | 文

豫记微信号:hnyuji

 

一只蛐蛐卖了八千元

延津县把蛐蛐做成了很赚钱的产业

前不久,有条新闻轰炸了我们编辑部。说是延津县僧固乡德士村,6万群众集体抓蛐蛐儿,且一只蛐蛐儿最高卖到了八千元!

“哇噻!真的假的,感觉自己错过了好几个亿!”一位很有生活的小姐姐看到新闻瞬间惊呼。

对于延津县僧固乡人来说,这没啥值得大惊小怪的。每到八九月份,顶着头灯,拿着手电筒,揣着挎包,弯着腰寻摸着逮蛐蛐,再寻常不过了。之所以这么干,是因为蛐蛐能卖钱,看看那些外地牌照的车,北京的、上海的、山东的,都是收蛐蛐的客商开的。

在当地人眼里,蛐蛐已不是一种害虫,而是一种赚钱的产业了。有数据统计,截止到2014年,延津县130多个村子70%以上的农户都加入了逮蟋蟀大军,以僧固乡德士村蟋蟀交易市场为依托,延津县已有13个蟋蟀交易市场。其中,德士村是“河南第一虫"交易大市场。在该村,村民一月靠蛐蛐挣个四五万,小意思。

延津这个地方的蛐蛐有啥主贵的,能这么卖钱?据说,蛐蛐的成色跟水土和环境都有相当大的关系。土质含钙量高,蛐蛐的骨架牙齿就更大更结实;气候温暖,植被茂密,更适合蛐蛐生存。

大概,延津的水土和环境,特别招蛐蛐喜欢吧。所以,能养出很值钱的蛐蛐来。

 

什么样的蛐蛐最赚钱?

头大、项粗、翅皱、尾细长、须粗壮的

延津的蛐蛐之所以能够形成产业化,背后有一个玩蛐蛐的江湖。

蛐蛐的学名叫蟋蟀,是我国三大鸣虫之一。自古,我国就有玩蛐蛐的传统。早在北宋时期,我国就出现了第一本蟋蟀谱;而北宋的都城开封,至今还有斗蟋蟀的传统。

古人玩蛐蛐有三种境界:留意于物、以娱为赌、寓意于物。用大白话说就是:听声看形、斗蛐蛐、修身养性。其中,修身养性是玩蛐蛐的最高境界。

按着套路来,玩蛐蛐一般分“收、养、斗”三个步骤。收就是去市场买蛐蛐或自己亲自到田间地头逮蛐蛐,延津县的蛐蛐产业主要环节就是“收”。

收蛐蛐是个技术活,得会挑,知道哪个蛐蛐好。在延津县的蛐蛐市场,蛐蛐价格从几元到几千元不等,你若问人挑什么样的蛐蛐最赚钱,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总结起来大体有个相同的标准:头大、项粗、翅皱、尾细长、须粗壮。总之,看上去要虎虎生威。一般满足这几项,蛐蛐就不会差。

但要选到特别心仪的蛐蛐,就不能单靠以上几条经验了。很多玩蛐蛐的人,都有“师傅”领进门,或家里原本就有人爱玩蛐蛐。这些玩家靠与蛐蛐的缘分和常年积累下的眼劲儿,也能找到看起来不是很出众,但实际上却很有实力的“潜力股”。

大玩家王世襄曾在其《秋虫六忆》一文中写道,曾有位姓白的老先生特别会挑蛐蛐。由于白老先生手里钱财不甚宽敞,经常在别人挑剩下的蛐蛐里挑。每次挑上两三只,个头都不大,但经过白先生调教后,这些蛐蛐就算遇上体型大于它们的对手,也不曾吃过败仗。

 

住“别墅”、喝雨水、吃套餐、配媳妇

蛐蛐的“七分养”不是那么简单

玩蛐蛐的人都知道,蛐蛐是“三分挑,七分养”,挑到心仪的蛐蛐后,要是不会养,一切白瞎。养蛐蛐很讲究,为啥说玩蛐蛐的最高境界是修身养性,原因也是在这儿。

一般花鸟鱼虫市场,但凡有卖蛐蛐的,其周围必配套有卖蛐蛐用品的店。蛐蛐喜欢独居,喜阴,一般养蛐蛐最基本的配备便是养罐、过笼、水碗、食盘。根据作用不同,养蛐蛐的罐子又分为养罐、叫罐、行罐等,最常见的就是养罐。

养罐相当于蛐蛐的独栋别墅,里面置办有过笼,即蛐蛐的床。并且,蛐蛐吃喝用品是分开的,水碗是水碗,食盘是食盘。

清朝,八旗子弟兵马入关,后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和平局面,这些人可以说是把蛐蛐玩到一个极致。单说给蛐蛐置办的豪宅简直让人叹为观止!玛瑙碗、象牙盘,奢侈到极点!除了最常见的瓷饭碗,玉材质的也有。

现代人玩蛐蛐,用的多是瓷材质的饭碗。一是经济实惠,二来易清洁,食物也不宜变质。

再说蛐蛐的吃喝,规格也是相当之高。蛐蛐是杂食虫类,玩蛐蛐的人除了会喂蛐蛐新鲜的瓜果时蔬,还会根据蛐蛐的营养需要为其配置粮食餐。配置比例为大豆粉20%、粗麦粉35%、玉米粉20%、脱脂奶粉15%、肝粉5%、干酵母5%,将以上食物放在容器中研细混合充分搅拌,然后喂给蛐蛐。

蛐蛐喝水更讲究,一般喝雨水、井水,就是喝露水那也不稀奇。由于自来管的水里有漂白剂等化学用品,老玩家都会收集大自然中天然纯净的水给蛐蛐喝。

吃饱喝足,蛐蛐没事儿就爱在自家豪宅的过笼里歇着,不爱被打扰,容易受惊吓。很多玩家会把自己心爱的蛐蛐放在自家居住的屋子里养,平日喂养蛐蛐,轻手轻脚,为了蛐蛐能更好的适应环境,连电视都不敢开。慢慢的,人的心性都能沉静下来,偶尔听听蛐蛐叫,看它一日日长大,跟照顾孩子一样,自然就会锻炼心性。

当该给蛐蛐置办的家具房产都置办齐了,接下来就该给蛐蛐娶媳妇了。

蛐蛐玩家为了不辜负自己心仪的蛐蛐,让自家蛐蛐把优良基因传下去,会给自家蛐蛐配一个门当户对的媳妇。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斗蛐蛐做准备。

斗蛐蛐的都是雄蛐蛐,斗之前,玩家会先让自家雄蛐蛐和雌蛐蛐“啪啪啪”,然后才战斗,很多人都搞不懂这是为啥?

其实原因很简单,蛐蛐世界有三反:雌上雄背;过蛋有力;冷喝水、热吃食。

这三反说的是蛐蛐的交配和生活习惯。与一般“动物世界”走的路数不同,即雌雄蛐蛐交配时,雌蛐蛐在上雄蛐蛐在下,且越交配雄蛐蛐越有力量。再来便是吃饭喝水,大多数动物都是天热喜欢喝水,冷了想吃东西,蛐蛐偏不,天冷喝水,天热吃饭。

有了豪宅,娶了媳妇,就要准备上战场了。

 

斗蛐蛐还得下战帖、分段位

上了战场蛐蛐拼死也会战斗下去

费那么大劲儿去挑和养蛐蛐,最终的目的是去斗蛐蛐。

斗蛐蛐的局一般会组在秋天,分“前秋”和“中秋”两个时段。前秋是在立秋前后,天气尚暖,在院子里支个八仙桌就能斗;中秋天气稍凉,在白露秋分时节,战场就得移到屋里。

过去人们讲究,赛前先下战帖。战帖上写下时间、地点、下战帖之人的“字”。如下:

兹定于八月十一日下午二时会斗秋虫敬请

光临劲秋谨定

盆设朝阳门内南小街一七五号旁门

下过战帖,赛前蛐蛐还要称重,这跟现代摔跤、拳击比赛很相似。必须处于同一重量级的蛐蛐才能比赛。这其实是对蛐蛐的一种保护。蛐蛐的寿命很短,其战斗生涯更短,蛐蛐但凡输过一场,都会对其斗志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因而,必须保证双方蛐蛐处于同一段位,公平开战。

过去蛐蛐比赛,由组织者示意开始时,玩家双方同时在罐子里倒出自己的宝贝蛐蛐;但如今,往往是由双方领草员吹响战斗的号角。

在一透明的罐子里,中间有挡板将罐子一分为二,双方蟋蟀纷纷入场,由各家领草员分别用鼠毛做的探草拨弄自家蛐蛐的牙齿和身体,待激怒自家队员,等蛐蛐的脾气上来,再将挡板撤掉,接着就看双方蛐蛐厮杀了。一般几分钟过后,胜负便分。

好的蛐蛐内心十分骄傲,宁愿战死,也不会认输。蛐蛐毕竟精力有限,一般战上六七场,精力便会接近极限。有的玩家心疼自家蛐蛐,这个时便会准备给自家蛐蛐“养老”了;但也有人为了输赢,透支蛐蛐精力的。

斗蛐蛐,在很多人眼里,不过是一个乐子。多少弄个彩头,一盒月饼,一个小礼物,无论输赢都图个高兴;但也有把它当作赚钱手段的,一局多少钱,成了变相的赌博,这就不好玩了。

历史上,曾出过著名的蛐蛐宰相贾似道。他出任宰相后,常与群妾伏地争斗蟋蟀。最终,因其玩物丧志,将半壁河山断送给元军,被后人一直骂。

蛐蛐可以玩,也只是玩玩而已。古代,皇亲国戚、遗老遗少都爱玩;现在,北京、开封、上海、天津等地仍有不少人在玩,据说还有全国范围内的蛐蛐联赛。但都不要玩跑偏了,还是以修身养性为主的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